4年做到600亿后,小米出书了。京东页面显示,这本定价40.80元、名为《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由雷军亲笔作序,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撰写,揭开了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正和岛》日前刊文,剧透了这本书的一些细节,提炼了小米4年间初创期“解决什么样的痛点、找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产品、怎么建设团队”等十条创业经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小米的产品战略,即打造“爆品”。
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爆品是小米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逻辑,如果我们不做“爆”的产品,是没法让用户尖叫,让用户有参与感的。
爆品这个词,相信经常网购的朋友都不陌生,算不上有多高深。但知易行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米如今称得上爆品的,MIUI算一个,小米手机算一个,其它的都还算不上。当然:一、爆品太多就不叫爆品了;二、就凭这两个爆品,小米已经做到几百亿的规模,非常了得。
确立了这两点,我就不去讨论小米为什么要做爆品,怎么打造爆品了,今天主要和大家聊聊这种爆品战略背后的三个隐忧。
爆品的生命周期短且难维系
火爆一时易,火爆一世难。“过气”的故事,在各行各业都在上演。维持爆品的生命周期,需要投入不菲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还不一定能守住。
苹果爆品iPhone更新了几代,在人们心中的魅力已不如前;三星爆品Galaxy出到5代,眼见也风光不再;小米从3开始,热度已经不如前两代。可见打造一个爆品难,维持爆品长盛不衰更难。
同时,爆品目标大,时刻面临竞争对手的针对性打击,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在营销上大力投入才能维持地位。“乔帮主”在世时,苹果还能仅靠发布会就能聚拢人气,现在也要靠各路广告频繁轰炸;三星手机连年的营销费用超过研发支出,2013年营销投入高达116亿美元;小米的营销费用不明,但营销力度之大也是业界共知。
放眼其它行业,爆品更替更是异常频繁,就不一一举例。小米3已出现疲态,4刚发布不好说,但市场反应也没太多心跳却是不争的事实。
爆品是新爆品(创新)的拦路虎
打造爆品不容易,打造新的爆品更难,当原本的爆品因种种原因风光不再时,容易发生青黄不接。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微软、英特尔、黑莓都有这样的经历。
微软长期对爆品Windows和Office的倚重,导致它不能在新的领域再造爆品。典型的如移动操作系统,微软折腾这么多年几乎还是原地踏步(Xbox可能是下一个爆品,但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英特尔也是,在电脑CPU领域凭借爆品呼风唤雨几十年,一到移动领域就步履维艰,折腾几年也弄不出多少动静。市值也曾一度被移动CPU后起之秀高通超越,继续下去眼看半导体老大位置难保。
黑莓的遭遇大家就更熟悉了,曾经风光无限的爆品黑莓手机如今季度出货量只有150万台,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0.5%。新业务无望,卖又卖不掉,眼看是撑不下去了。
当然我不是说微软英特尔不行了,只是说:爆品容易让人麻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错失新爆品机会。小米其它的产品如路由器、电视盒子、移动电源等,目前并没有表现出爆品的特质。当然小米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
爆品背后的用户期望值升易降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用户对某款爆品的期望值一旦上去,就很难下来。这意味着,打造爆品的企业要不断提升产品特性,满足用户日益挑剔的眼光,否则在他们看来就是倒退。
iPhone自4S之后,就被业界指责创新不足,魅力不再。但平心而论,即便是iPhone 4S放到现在,其综合体验也胜过很多Android顶配新机,但在用户心中却不尽如此,体现出来的是最简单的“不进则退”的道理。
当今时代,产品迭代越来越快,用户口味越来越挑,今天还被万众瞩目,明天就可能“伤仲永”。从这个角度看,爆品就像一条不归路,企业需要打鸡血般持续给力去维持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一不留神就停滞不前,甚至反受由此产生的负面“舆论”所害。
小米4发布会,本是“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却被不少人解读为“一块板砖的平庸之旅”,反映出的也是不断提升的用户期望值与进展缓慢的产品特性之间的矛盾。
小结: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凡事有两面,小米的爆品战略,让现在的小米很受用,但长期来看,必定要面对“生命周期短、阻碍新品创新、用户期望值难调”这三大挑战。未来还很远,一切有待时间来验证。
—— 说明 ——
1、非特别说明,文章均为本人原创,首发《极客网》专栏,《百度百家》同步更新;
2、转载务请注明完整出处:来源:百度百家;作者:朱飞;微信公众号:zhufei101。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