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告一段落。一边是挥之不去的新冠阴影,一边是在线教育一路向前、突飞猛进。作业帮7.5亿美元的E轮融资,预示着在线教育的下半场早已来临。
E轮融资完成之际,作业帮创始人、CEO侯建彬披露了一组数据:就流量而言,作业帮日活突破5000万,月活突破1.7亿;就招生而言,作业帮单季正价班学员超130万,累计付费学员1200万;就增速而言,过去两年内,作业帮直播课正价班学员增长超10倍,过去一年增长超400%。
作业帮融资情况,数据来自企查查
直播大班课,撕开了在线教育全面普及的一个缺口。2019年暑期流量大战之后,作业帮、猿辅导、学而思网校崛起为业内公认的三大平台,上市之后的“黑马”跟谁学奋起直追,形成直播大班课3+1的格局。
-1-
火爆的“在线”:一看细分,一看OMO
头部平台的出现,开启了直播大班课平台争霸的时代。作业班也在短短5年,由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团队,发展成1.7万人的主干企业。与之相类似,猿辅导、学而思网校、跟谁学也一路扩军备战。“赢家通吃”,为流量互联网的一般定式。可以想见,在直播大班课板块3+1巨头之间,一场顶级PK早已悄然打响。
对于“迟到”者而言,直播大班课的机会窗口,已注定关闭。直播大班课之外的在线机会,一在于细分市场,如在线少儿英语、在线数学思维,一在于线下平台的OMO转型。OMO平台,正是直播大班课之外,在线教育又一火爆的热门看点。
OMO转型,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成为线下机构的普遍共识。疫情期间,不管是头部玩家、区域龙头,还是遍布各地的中小机构,只要想“活下去”,避免提前“阵亡”的命运,就必须全员转线上。幸运的是,第三方直播平台经过几年的蛰伏,在疫情发生之际正好进入技术成熟的全盛年代。只要对接第三方直播平台,绝大多数线下机构都可以低成本“上线”,实现线下教学“平移”线上。半年过后,尽管踉踉跄跄,线上发展的线下机构一部分早已度过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逐步迈向OMO转型的深水区。
比如,港股上市的思考乐,在每个地面分校的三十几名老师当中,挑出3-5个网感好的“网红”老师重点培养,逐步打造“空中分校”。空中分校与原有的地面分校、网校三条线交叉,构成了思考乐的OMO攻略。
再比如昂立教育的STEAM业务线,一方面在线上推出普及型的轻量级产品,另一方面又升级改造线下校区,使之“旗舰店化”“体验店化”,逐步走向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教学机制。
OMO转型重新激活线下门店的活力,慢慢成为在线教育又一个“新主流”。
-2-
OMO转型三步走,本地化教研是关键
线下机构只要“上网”,就是OMO模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线下机构模式重、壁垒高,OMO模式从理念到落地,必定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对于线下机构而言,OMO转型不啻为一次浴火重生的再造。
就落地的次第而言,一项OMO转型从酝酿到落地,一般经过三个梯度:
在线化。 作为国内线下机构OMO转型的执牛耳者,美股上市的精锐教育早在2019年5月便提出强化内部3T建设,all-in OMO平台。为了这一转型,精锐也做了大量的准备,5年投入6亿元巨资,打造IT、互联网平台。应当指出,精锐也是国内教培行业中最重视IT化、互联网化的线下机构,当初率先在行业第一个实现全面上无纸化办公。
数据化。 线下课程“搬上网”只是表面,实际上,真正的在线化运营也就是数据化精准运营,没有强大的众泰数据系统支撑,根本难以想象。对于精锐教育而言,去年第三、第四季度总共投入1.4亿元,完成十几个线下校区的OMO改造,正是在线化、数据化运营的先决条件。
本地化教研。 OMO转型并非是撇开线下机构,独自发展一个线上平台,而是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其中,本地化教研为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假如没有本地化教研作为防波堤,相对于“轻装上阵”的纯在线机构,OMO平台也就失去特征,沦为在线大班课用“低价”策略狙击的对象。
正因为看到本地化教研的重要性,精锐教育的在线战略起步阶段便以城市为单位展开,线上平台与线下校区深度配合、融合一体,推出差异化的OMO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
-3-
告别“应试”,才是在线教育“拐点”
教育的本质在于内容+服务。因而,在线教育不同于“教育电商”。回归“教育”的初心,尊重“教育”的规律,才可能真正掀起一场教育的“在线”革命。
尽管国内的在线教育用户基数很大,但就发展方向而言,却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就产品形态而言,无论是直播大班课,还是方兴未艾的OMO平台无一例外都偏向于应试教育,沦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现代教育学认为,老师扮演全知全能知识输出者、学生主要动作“接收、回应、反刍”的教育模式早已落后于时代。真正的教育必然由老师中心,走向学习者中心,围绕学习者的主动需求形成学习网络。
按照这一标准,目前的在线教育实际仍处于粗浅状态,距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要求十分遥远。一旦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往纵深方向发展在线教育也许会迎来真正的拐点。
毕竟,真正的“教育”,不等于应试教育。作为应试教育附庸的在线教育,可以“红火”一时,但却不是“教育”应有的形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