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如何做好增量?以飞贷金融科技为代表的赋能模式破小微难

10月21日,央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从《报告》分析指出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普惠金融继续稳步发展,金融服务覆盖率、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等指标持续好转。《报告》中着重指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状况得到更多改善,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长迅速。

但同时,央行统计数据也显示,获得过借款的成年人比例较上年并未出现进一步增长。如果将此现象视为普惠金融的边际效应递减,应当如何破解?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实践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兴起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在金融科技的创新边界、数据安全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关注的当下,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发展将走向何处?

普惠金融的增量困境待解

“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到今天,亮点之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第一阶段是数字支付,已取得很大成绩,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主要是数字微贷。”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期间表示,数字微贷现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未来的空间也非常大。

在各方的大力推动下,普惠金融实践进入深水区,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开始争抢这一传统意义上的“苦活重活”,随之而来的业务模式雷同,客群覆盖重叠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普惠金融真正的重心在于去解决没有被原来金融体系服务过的、或者是受到排斥的,增加包容性、覆盖率以及服务,这是重心,而不是泛泛的所有人的普惠金融,那样没有意义。”贝多广直言不讳的地指出,银行只有把增量部分做出来了,才有意义。如果只是把别人已覆盖的再覆盖,就认为是做到了服务普惠金融客户,而整个国家的增量没有增加,只是在存量里面做结构性的调整,意义不大。

然而在普惠金融中,做增量意味着在客群定位方面的继续下沉和风控技术的进一步精准提升,在贷中、贷后管理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将传统银行的线下优势与数字金融的线上力量更加有效的结合,找到一条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在监管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扩广的可持续模式,是未来业界还需继续探讨的课题。

金科+小微四大模式成效显著

小微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构成,长期以来既是政府和金融行业的关注“重点”,同时又因客户需求、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与个人信贷、企业信贷业务均有所不同,也是世界范围内金融普惠的“难点”。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越来越重视在小微金融中引入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大幅提高了小微金融的供给侧效率。

人民银行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569万户小微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31.4%。从户均贷款的余额来看,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经营性贷款单户平均余额是31万元,小微贷款的普惠性进一步提升。

日前,在清华五道口举办的2019专题论坛“金融科技与小微贷款的未来”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指出,金融科技的四大现有模式:一是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模式,二是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百信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模式,三是以常熟银行和泰隆银行为代表的线下到线上模式,四是以飞贷金融科技为代表的赋能模式。

在前三种模式下,不论是大中型银行占据人力和管理优势,自建金融科技子公司修炼科技“内功”,还是以互联网科技为本,积极打造和融入互联网生态的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都在积极打造对接小微贷款的快速通道,而第四种以飞贷金融科技为代表的对中小银行的科技助力模式,则更加侧重于让银行通过外部合作获得“弯道超车”的能力。

“国有五大行已带头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然而,中小银行行动大幅落后。”渣打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5月底,五大行存量小微企业贷款达2.1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23.7%。这一数据表明前5个月五大行对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这一目标已完成80%,中小银行仅完成约20%的年度中小企业贷款目标。

“中小银行如果要实现弯道超车,在普惠金融领域有新的建设,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非常关键,不单单是重视的程度,还包括和一些新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合作也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形式。”飞贷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孟庆丰指出,在银行数字化能力建设方面,飞贷金融科技会作为“陪练”,提供包括风控策略、数据应用、科技体系、营销策划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并在合作中助力合作机构完成相关技术的能力转移。

在合作机构投入成本方面,飞贷金融科技采用按效果收费的合作模式,使得前期合作机构的投入很小,对于合作机构而言整个项目风险极小,机会成本、试错成本和落地成本都降到了最低。

目前,飞贷金融科技已与人保财险、北京银行、华润信托、通联支付等多家涵盖保险、银行、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业的头部企业达成全面整体技术输出合作。

“金融科技公司如飞贷的创新方案,放到数字途径的框架下去考察,很有价值。”贝多广表示,目前,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微贷技术实验室正探索和开发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面向“中小微弱”客户群体的微贷解决综合方案,而飞贷金融科技已成为该实验室向中小银行推荐的机构之一。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教授看来,“‘巨国效应’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为金融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飞贷金融科技用十年的时间论证了中国小微金融技术在国际范围的领先性,技术型公司对传统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先进性不仅可以在中国有发展前景,在世界范围内同样有其巨大的发展价值。”

科技与金融的再定位

央行《报告》指出,截至 2018 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具有融资功能非金融机构 0.12 个,与上年持平。许多省份加强对具有融资功能非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升其发展质量。

显然,金融科技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监管也将在行业质量、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加强管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金融的风控逻辑和科技的数学逻辑往往难以沟通,为了数据的效率而忽视风险,或为了严守风险而牺牲效率,这两种极端情况,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业务实践中交替出现。在中小银行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如何正确理解和实现金融业务、数据、科技系统之间的有机融合,显得尤为迫切。

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第二节中指出,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规范关键共性技术的选型、能力建设、应用场景和安全管控、探索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安全应用,加快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期,各地监管层也加大了对金融大数据、流量平台营销合作等方面的整治管理力度,显然,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务商单纯的“卖流量”或“卖系统”的业务模式很快将无法满足中小银行深层次的需求,银行将更需要实现自身科技能力的提升,这也是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公司转向TO B业务的动力所在。

飞贷金融科技董事长唐侠表示,作为一家为金融机构提供小微技术的科技公司,飞贷金融科技始终把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资源投放在技术输出上,做银行的终生陪练。作为B端输出头部企业,飞贷金融科技区别于市面上大多仅仅“一套系统”、“一项服务”的提供,而是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以“助力合作金融机构能力自建”为导向,助力合作机构完成相关技术的能力转移。对此,飞贷金融科技具体地提出了“三步走”策略,合作初步阶段是‘我做你看 ’,中间是一起做,合作后期是‘你做我看’,真正让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建立起在移动终端上的能力。

业内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赋能”,将引领更多中小银行从组织管理、业务模式、人才架构等方面发生由内而外的变革,从而让科技更好的服务金融,让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1-09
普惠金融如何做好增量?以飞贷金融科技为代表的赋能模式破小微难
10月21日,央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