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又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像机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以达到用户在屏幕上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
日前SuperData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19年底AR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4亿美元,2020年则将达到96亿美元。
相比VR,近两年得益于智能手机对AR支持快速普及,AR应用成功进入消费者视野,覆盖用户超过10亿。与此同时谷歌、苹果均在大力推进移动端AR技术发展,为内容开发者提供了ARCore、ARKit等理想平台,在内容方面,AR的基础要比同时期的VR丰富很多。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攀升,预计2021年全球移动AR市场收入将有望突破170亿美元。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微美全息WIMI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全息云服务。据介绍,微美全息覆盖从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全息视觉呈现、全息互动软件开发、全息AR线上及线下广告投放、全息ARSDK支付、5G全息通讯软件开发、全息人脸识别开发、全息AI换脸开发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其商业应用场景主要聚集在家用娱乐、光场影院、演艺系统、商业发布系统及广告展示系统等五大专业领域。微美全息已集全息AI云移动软件开发商、处事商、运营商身份于一身,也成为海内领先的全息AI领域整合平台之一。
而微美全息专注于全息AR领域,当前实现全息AR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基于2D屏幕的全息AR,基于头戴式设备的全息AR,以及基于3D空间的全息AR。前两者在获取全息图像时,需要借助设备,3D空间全息AR则不然,该技术是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平面透明薄膜进行显示。
在三大全息AR产品中,微美全息目前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基于2D屏幕的全息AR和基于3D空间的全息AR。值得注意的是,与智能手机相似,全息AR领域也有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细分来看,AR产业链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硬件、软件、应用和内容、以及服务。硬件包括零部件和设备,软件分为信息处理和操作平台,应用和内容则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研发和制作,服务则是通过分发平台将应用内容进行渠道分发。
图:来源于天风证券
目前行业处于调整期,VR/AR硬件领域资本冷淡,仅有品牌厂商在继续研发推出新产品,更多的资金则进入到内容以及应用技术领域。而微美全息当前的产品主要包括分发运营服务、应用和内容的研发制作。
从产业链的价值来看,微美全息充当着中间体供应商的角色儿,连接着SDK操作平台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苹果、谷歌、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网易都有只自己的AR SDK平台,而微美全息作为中间体平台,则是补充了SDK平台提供的基本工具包,允许用户更方便的完成软件应用程序。
从商业模式来看,微美全息则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根据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对应用和内容、以及服务进行集成,输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微美全息主要通过全息AR广告以及全息AR娱乐产品进行变现。
微美全息的全息AR广告软件可让客户在视频片段中插入真实或动画的三维对象,将对象与视频中的场景片段无缝集成,而广告则主要插播于影视节目中。
与传统的数字广告相比,全息AR技术广告更具互动性,且成本效益和灵活性更为明显,其可识别适用于多个品牌广告的重复广告空间,节省相应成本。
图:微美全息视频内全息AR广告的部分示例
而微美全息的全息AR娱乐产品则包括支付中间件软件、游戏分发平台和全息MR软件。支付中间件软件主要指公司的该软件可与各种类型的移动应用程序完全集成。截止2018年,微美全息的支付中间件已嵌入到超过300个客户的1100多种移动应用程序中。
游戏分发平台则是微美全息2018年推出的233Game Platform在线游戏分发平台,截止2018年,已有150个应用程序在该平台上发布或停靠,年度活跃会员超过20万。
MR软件是微美全息独自研发的一款综合全息应用平台,它包括多个模块,允许最终用户编辑和显示全息AR内容,并创建自定义视觉效果。
微美基于成像检测和识别技术、模板匹配和检测技术、视频处理和识别技术、成像识别中的全息3D层替换技术和成像跟踪中的动态融合处理技术,将全息AR广告嵌入到在线视频中。并希望这些技术将应用于公司未来的战略蓝图,例如全息3D面部识别技术和全息面部变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微美的全息图像处理功能定期进行优化和改进,包括两项核心技术:全息AI面部识别技术和全息AI面部变化技术。由于视频处理和识别技术的发展,微美基于图像检测、识别、模板匹配、图像动态融合和替换的全息AR广告和全息成像服务目前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长期看来,全息AR的使用将大量转向商业。在四年里,将会有71亿美元投向相关全息AR硬件、内容和服务;有9亿美元将会投向商务。根据花旗集团报告,到2035年内容和服务的细分市场将增长到8270亿美元,而电子商务市场将增长到1兆3000亿美元。
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5G全息应用市场将迎来爆发,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发布会等高端应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导航、全息家庭应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云计划基于全息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为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云平台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
WiMi微美通过构建多角度拍摄实时建模系统:对采集对象进行全维度的影像扫描,实时合成为立体模型。六度矩阵式光场系统:多光源综合运用,构建全息虚拟影像的成像场。双眼视差智能增强系统:采集过程中动态跟踪对象轨迹并调整光线,保持双眼差的均衡值。多图像动态融合系统:狭窄空间中的多维图像广角采集技术,应用于云视小型化全息栈仓。全息图像高速处理算法:对图像信息进行极速处理,并保证渲染效果,处理速率达10GB/秒。隐身聚酯光学显像膜:全息成像关键构件,让全息影像完美成像显示。全息虚拟人物画音重建技术:运用人骨骼动态捕捉,图像实时渲染,语音识别技术,声音模拟技术呈现虚拟人。全息云谱平台:覆盖全国的影像采集和还原,具有数据存储、影像还原、全息社交属性的交互平台。WiMi微美通过以上系统组合构建起完整的5G全息通讯应用平台,以支持各种线上终端和个人设备应用,同时拓展全息社交通讯、全息家庭互动、全息明星互动、全息在线教育、全息在线会议等各种主流5G全息应用。
VR/AR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过去的VR/AR产品因为带宽和延时的因素可以导致渲染能力不足、互动体验不强和终端移动性差等痛点问题,一直是遏制行业发展的最大的一块短板。高质量VR/AR业务对带宽、时延要求非常高,例如对于VR来说,要达到非常好的用户体验,需要的带宽要达到1000Mbps以上,延时要达到小于2ms的级别,而对于AR来说要达到不错的用户体验也需要200Mbps带宽以上和5ms以下的延时,这在4G时代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唯有5G能满足这样的高速传输能力。
5G落地后第一场景应用将加速VR/AR发展,中国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因此,在5G的加持下,VR/AR等沉浸式游戏场景的通信传输短板将被弥补,预计沉浸式游戏的VR/AR商用将加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的研究,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70%,而根据Greenlight预测,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VR市场1600亿元,AR市场450亿元。此外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根据IDC最新发布的《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至2023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652.1亿美元,较2019年的预测(65.3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同时2018-2023年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84.6%,高于全球市场78.3%的增长率。
全息通讯需要通过多种技术糅合来实现,用户在拥有镜头和麦克风组成的特制相机前进行通话,镜头将用户转换成数字图像进行联网传输,而在接收方那一端,则是通过激光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在特制的水蒸气屏幕上,从而实现3D画面的呈现。在这个实现过程中,需要5G高速传输技术、全息、AR、激光投影等多种技术的紧密配合,需要面对的困难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
5G技术为全息投影视频通话解决了大麻烦。要实现全息投影视频通话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延迟,玩游戏的小伙伴都知道网络延迟越低操作越流畅,同样的,全息投影视频通话要求更高——网络延时要低于5毫秒,这样画面才会流畅,5G网络的高速低延时的优势恰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随着我国5G商用牌照在今年6月正式发放,5G的关注度越来越高。5G拥有高速率、低延时的传输优势,拉近了全息视频通话等科幻式的生活方式与公众的距离。随着5G的到来,微美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在5G实时全息通讯领域开展更紧密地协作,共同推动新技术和通信应用场景尽快落地,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