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在以“创新供给 聚合发展”为主题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发布了《普惠信贷聚合模式研究报告》。报告提出,聚合模式是普惠金融的破局之道。
报告认为,普惠金融行业仍存在结构性空白市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自营就业者、生产性农户等群体的信贷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其特点是,需求多元化、地域分布广泛且分散、风险识别成本高、金融素养参差不齐等,这给单一机构同时兼顾专业化、规模化和风险可控三个目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建行副行长黄毅在今年夏季达沃斯上的发言为学术界的洞察提供了经验支持。他说,(虽然)商业银行花了很大功夫做普惠金融,但“做不起来”,一是因为“大银行只会做大买卖,不太会做小买卖,因为我们有大买卖活得很好、活得很舒服,不需要小买卖”;二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源有限,“做完大买卖后,就没有资源做小买卖了”,“一对一的信用考察和判断,行政成本高,商业上的利润率不能覆盖其风险,商业的可持续性成了问题,所以一直做不起来”。
曾刚在解读报告时说:“在征信方面,大量的小微企业没有抵押物,这时候机构对风险分担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过去一段时间,各种不同的主体,依据各自不同的优势,给传统的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散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这就体现了聚合模式的重要性。”
在普惠金融的聚合模式中,金融科技企业无疑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已经有一批金融科技企业在践行普惠、服务小微的过程中,逐渐强化了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优势,开始引领行业发展。
例如,平安普惠将复杂的信贷业务链条分解为获客、风控、增信、资金等多个环节,在各个环节联接具有独特优势的市场主体,以打通金融资源和小微群体之间的“最后一百米”,同时将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等科技应用到信贷领域的平台,以有效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提高信贷供给能效。再比如,铜板街创业近7年来,不断加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打造的智能金融服务体系,在风控、决策支持、安全、营销等方面实现了全流程、全方位的AI赋能,迄今已服务了近500万小微企业及个人。很多人没想到的是,铜板街只有三百人,但以其强大的科技能力打造的平台聚合了优质的资产合作伙伴以及累计近400万投资客户。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包容性,旨在触达更多客户,尤其是原来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主体,但不能简单地唯规模论,而是要有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一方面,对供给侧是商业可持续的,是良币驱逐劣币的;另一方面,对需求侧而言,是公开、透明、便利、多样、成本可负担的。金融科技无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