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得到大学2019夏季开学典礼暨春季毕业典礼在上海举行,超过2500人参加了这场活动。12位演讲者依次登台作主题演讲,高密度输出知识。
得到大学春季班学员、钢琴教师郭珈希在此次开学典礼上做了主题为《作曲家思维模型——为什么我们要感谢那些“限制”》的演讲。郭珈希是一名教授钢琴演奏与作曲的高校教师,她通过演讲和现场即兴演奏,阐述了什么是“作曲家思维模型”。作曲家手上的创作资源极其有限,只有7个音。但他们却能利用好有限的资源进行创作,在不变之中求变化,在限制之中追无穷,提高音乐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人们都可以从诸多限制和框架当中,寻求动力和可能性。
以下是郭珈希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1期2班的郭珈希,是一名高校教师,主要担任钢琴演奏与音乐分析课的教学。细细算来我已经教了20多年的钢琴了,学生从3岁到70岁各个年龄段都有,他们有的跟我一学就是十几年。你可能会想,你今天是要教给我们怎样弹琴么?还真不是。你有没有发现今天所有的演讲题目里面,只有我这个写的是“思维模型”?是的,这是我在得到大学线下案例日活动中的一次小组分享,当时取得第一名。今天带给大家—作曲家思维模型,为什么要感谢那些限制?
说到限制,很多人都觉得那是阻碍,是不得已,是不能自由发挥的源头。然而作曲家几乎每天都在面对一个非常实际的限制——7个基本音。他们需要透过这些限制进行创作、表达和演绎,找到掩藏在这些限制内在的无限的动力和可能性。
作为一个钢琴老师啊,我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钢琴高手呢?我的导师在我上学的时候给我的答案是:“多听!”。我很乖乖地多听了,但是,听多了,我就会思考:同一部作品、同样的音高、同样的乐谱版本,为什么在这么多不变的限制下,两个“殿堂级”钢琴家的演绎会完全不同?
因此带着这个问题,我就开始学习作曲,考入了作曲系,跟音乐学界著名的作曲教授学习音乐分析。慢慢地,我对乐谱的解析维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形成了“作曲家思维”。那是一种从音乐本体出发的思考,在我翻开乐谱、或者首次聆听音乐作品时,我的视觉与听觉就像雷达扫描一样,直接寻找作曲家的创作技术,我会特别期待看他们是如何依靠不变的技术去创造出不一样的动人音响。
既然,可供作曲家使用的资源只有那几个音,而且,音高运动的横纵方式又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那这些限制对于创作来说,是一种阻力,还是动力呢?
2019年某地有个高考作文题目:“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那音乐中的“中国味”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一起来品品这段音乐的味道。
怎么样?有没有点古风古韵?视频中的人物,是我在得到大学的同班同学小金,他是做英语教育的,在录制这段视频的1分钟前,他从来没有经受过任何的专业音乐训练,没有摸过钢琴,更不懂五线谱。我就跟他说了几句话,简单示范了一下就有了这个视频。
一提起创作,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其实,所有艺术作品几乎都是建立在对“限制”的认知上。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好奇我跟小金同学说了什么?其实就是给他规定了几个“限制”:
第一,音高限制——演奏的音只能是钢琴的黑键。因为钢琴黑键上的5个音,刚好对应了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所以这段不可以弹白键。
第二,和声限制——小金的左手必须用八度演奏低音。八度,就是用大小指同时按下去两个相同的音。因为八度的极完全协和性,会给乐曲增添空旷、悠远的意境。
第三,速度限制——所有音高之间的运动速度必须要慢。因为留白是中国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除了音头,我们还要听到回响。
第四,音色限制——为了增添作品深邃、悠远的的音乐意境,并模仿古琴“一音一世界”的音韵效果,我让小金一直踩着可以延长音值的右踏板。
第五,华彩限制——最后结尾的时候,来一个潇洒的“古琴刮奏”作为华彩,也就是说手指在琴键滑过。
你看,就这么简单!你也可以回家试试,为了更像专业的,可以配合上陶醉的表情。。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创作的本质并不是变化,变化只是我们的一个诉求。在本质上,创作恰恰是要追求和利用好那些不变的东西——在有限之中创造无限。守住那些“不变的”才是一个创作者最宝贵的东西。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他手上的资源极其有限。那音乐的层次性与丰富性是怎么样一点点提高上去的?
其实在作曲家的世界里,他们需要守住三个“不变量”去思考,分别是:动机、和声、速度。它们分别表示音高的横向运动、纵向运动,以及音乐陈述的时间维度。下面,我带大家一起理解这三个关键词:
1、动机:这是我们音乐学科的一个专业用词,什么意思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颗种子,它包含了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内部信息,在作曲中你可以理解为,那个最关键的会无数次提醒题你“我才是主角”的调子,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动机“duang”“duang”“duang”“duang”~
这个动机仅在《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就出现了163次,平均每3秒出现一次。怎么样?主角光环够强吧?正是因为种子的重复出现,每一次创作便成为了“命题作文”。不管你怎么写,你永远不会跑题。
2、和声:就好比是一个容器、一个花盆。人工培育种子需要花盆,花盆既提供给种子所需的营养,又限定种子的发育空间。和声就是主题动机的容器,它让音乐变得更有立体感。但它也最容易被人忽略,不信,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摇滚乐队中的贝斯进行是这样的。我们在其中投入一颗种子《卡农》。我们在将《黑色幽默》投入这个容器。最后,我们再将2017年的一首新歌《声声慢》的种子投入这个容器。听出来了么?从古至今,这个340多年的和声进行依然是当下流行歌曲的基本框架。不同的种子,一样的花盆。这就是音高纵向排列成的和声。
3、速度: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当所有音高的运动方式都被横纵穷尽,作曲家就开始思考音乐表述的时间维度。节奏、速度都是与时间相关的音乐要素。相同的音高、相同的和声,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去表述,结果会完全不一样。我小时候在《新闻联播》里听过一个音乐片段,实际上它过去是一首陕北民歌。
接下来,我跟大家做个互动,我们从在场的同学当中随机挑选一位。请您在钢琴上按下三个音,我将试着用这种思维模型给大家创作一首短小的曲子。
有一个专业的说法叫:“律有数,韵无穷”。无论是从动机、和声还是时间把握,还是整体的音乐结构,作曲家始终都要守住这些不变的音数与限制去创作,在不变之中求变化,在限制之中追无穷。感谢这些限制,只有限制和框架才使得艺术家爆发出无穷的创作力,成就出绚烂无比的音乐宝库,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们公司是想干点大事儿,但我们资源太少。每当此时,我就想:你比作曲家的资源还要少么?就几个音,这几乎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小的资源了,但作曲家就是将极小化的资源,做出了另一种语言符号,来传递着这世间显性与隐性、纷繁多样的感觉与意境。每当你要向外去寻找更多资源,并且非那资源不可时,你就想想作曲家,他是如何让“种子”变形成音乐材料,如何用“花盆”来提升音乐的层次性、如何利用时间维度来变形音乐风格。
所以说,限制,不一定会给人的思维和创造力带上手铐和脚镣,它反而会激发出我们的“内无穷”。
这个世界追穷“无穷”有两个方法:一种是向外扩张,追求外无穷,不断向外释放信号,找寻链接增加丰富性;还有一种是向内观照,追求内无穷,专注于自身潜力的探索与开发。就像黄金提纯那样,99%,99.9%,99.99%,无限九循环
因为限制,我们变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限制,我们发现了最有力量的“内无穷”。若没有这些限制,我想不会有优美的音乐、也不会有经典的艺术作品,可能,也不会有我们今天所见的智慧和文明所在。
限制,早已为我们预留了创新的空间。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