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899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今年是其成立120周年。6月29日,这本百年科技杂志在正式揭晓2019年“全球50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相较于往年,2019 年的这份聪明公司榜单格外引人瞩目,因为这是一份首次以 “中国支点” 为概念进行评选的聪明公司榜单。
如今,这份榜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通过这份榜单,可以看到由新兴科技所带来的创新、变革、重构等不同面向的价值。这是一份以公司为标的、具象呈现未来商业世界样貌的榜单,更是一份用新兴科技通往未来世界的指南。
2019 年 “50 家聪明的公司” (TR50)全球榜单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表示,在这次榜单中,看到了许多巨头公司在新兴科技上的持续追求,如华为、台积电、京东方、赛灵思、英特尔等,也看到了许多新创公司的突出表现,例如启函生物、合刃科技、曦智科技、SiFive等,更看到多家已在各自领域累积厚实基础的公司,勇敢地跨域整合新的技术与商业模式,进而开创出不同的局面,例如中国平安、远景集团、特斯拉,以及在过去 2 年备受瞩目的 AI 公司们等。
上榜的这些企业中,拥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以新兴科技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成功地进行垂直深化、跨域融合的创新。按照过往人们对于能源的认知,能源创新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但是在今年这份榜单的前十名中,就有一家来自中国的能源科技企业,远景集团。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给这家公司的入选理由是:
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操作系统EnOS™,通过“智能机器社交网络”,让100GW的6000万个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桩、电动汽车等设备实时智能协同,帮助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推动能源转型。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于远景提出的未来能源体系将是“新煤炭、新石油、新电网”的战略布局非常认可。MIT认为,能源问题是解决人类可持续未来最重大的课题之一。而按远景集团的战略,未来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新煤炭”,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储能技术正在形成能源消费领域的“新石油”,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新电网”,而这也是远景持续战略布局的核心。
这次远景入选TR50,代表着远景所打造出面向未来能源体系的生态系统得到了认可,远景所开创的能源物联网创新有能力改变整个能源行业,迸发产业变革的能量。
1
起于风电
远景起于风电。过去十多年间,远景一直在引领中国风电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持续创新大幅降低了风电的成本,推动能源转型发展。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年轻企业,仅用了两年就拿到全国新增风电装机1%的市场份额,进入全国风电整机装机排名第16名,2018年新增装机418.05万千瓦,全国排名第二,占全国比重高达19.77%,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这就是人们一直以来熟悉的远景集团,风机中的战斗机,技术基因、创新、高成长。
而且这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远景集团CEO张雷预计,2019年远景集团风电新增吊装预计超过6GW,交付同比增长40%,将实现连续四年超过40%以上的增长纪录,这也是风电行业最好的记录。
虽然远景在风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张雷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从创业之初,张雷发愿“解决人类可持续挑战”。他相信人类面对气候变化,通过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让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终究会迎来一场能源转型。他希望做一家能源科技公司,而不是纯粹的风机制造商。风机只是他进入未来能源体系的基础产品。
所以,后来张雷毅然决然的布局物联网,斥巨资收购AESC进入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
2
挺进“新石油”
张雷一直相信未来的能源体系中流动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以及越来越分散移动的电网,需要电池和储能技术起到平衡作用。而电动汽车正在迎来迅速普及的关键时期,并将成为再电气化的主力,从需求消费侧推动能源转型。2018年,张雷决定进军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
两个月前,远景集团宣布,其主导组建的远景AESC电池产业基金已经完成对AESC日本、美国、英国等生产基地的动力电池业务控股权的收购,同时收购的包括日本电气旗下的电池电极生产业务公司NEC Energy Devices, Ltd.的全部股权。
在张雷看来,电池是新石油,毋庸置疑将成为一个万亿级市场。但是动力电池最大的风险是安全,而这一点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今天中国有数百家做电动汽车的公司,不缺一家造电动车的,但是,缺一家真正能够解决电动汽车行业最大挑战的公司。”
实际上,中国电动车2018年召回率达到13%,尽管其中多少与动力电池安全有关,并没有厂商和管理方透露,但近来频发的电池着火事件,令人担心电动汽车保有量迅速上升会带动电池安全事件会大幅度上升。
而AESC已经配套了45万辆电动汽车,实现3代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验证,9年行驶累积严重事故为零。
为什么AESC可以实现零安全事故?张雷的解释是,AESC自己参与装备的设计,从而保证了工艺的落地,再到整个生产流程,尤其是原来作为一家整车厂的电池生产商,它可以获取电池性能闭环的完整数据。这些都是诸多国内与国际电池厂商目均无法达到的水平。
“远景收购AESC之后,远景物联网技术,会让AESC做得更好。”张雷说,电池是有机的化学体系,温度、功率、电压、电流、电量、内阻等,每一个物理量都时时刻刻影响电芯的安全和健康程度,并且受到驾驶员的操作习惯以及驾驶环境的影响。通过实时收集电池包相关数据和驾驶行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实现电池健康度的预测和安全管理将是一个可行方案。
电池技术将强有力地支持远景的储能业务,也预示了未来的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可能不再只是卖车,而是在智慧城市能源体系与智能出行的结合点上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3
布局能源物联网
当前能源世界正在重构——风电侧重于生产侧,其本质是技术,在中国当前可以投资新建的电源品种中,风电已经成为度电成本最低的电源,通过技术进步还将进一步推低度电成本;电池是新石油,侧重于消费侧,全球电动汽车革命将带动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电池产业的供应链成本下降刚刚开始,未来会形成数万亿的巨大市场;能源物联网的本质是新电网,而电网的本质是连接和平衡。在未来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和碎片化为特征的能源时代,能源物联网将以智能化为手段,提供更优质的连接和平衡。
看清了这一点,张雷很早就开始布局能源物联网。
张雷首先推动远景风机业务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从天气预测到功率预测、从叶片设计到风场运维,远景的智能物联网技术推动风机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张雷还不惜重金从互联网企业聘请领军技术人才,与远景的能源专家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行研发和创新。
“可以看到,很多中国风电行业里两三年后实现的东西,都是远景率先提出来,并切身实践的。比如最早的智能风机、智慧风场、能源物联网平台等等,远景刚提出来时,大家都认为我们哗众取宠,然而现在,却成为了行业的标配,或是标准语言。”远景能源副总裁田庆军说。
能源物联网是一个同时具备很高技术门槛和行业门槛的崭新领域,已经被公认为未来能源体系的基本技术,是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和OT(运营技术)的结合。互联网企业虽然虎视眈眈多年,但是并不懂能源,而传统能源企业虽然试图打造能源互联网,但是原有的基础设施和业务模式很难进行自我革命。
远景所打造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加能够改变电网的特征,调节电网的频率,调节电网的需求,降低了未来电网更大的投资,更好的吸纳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做到协同,还能更好地帮助未来的电力系统提供DigitalTwin和DigitalModel,让整个电力系统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远景用EnOS™将太阳能板、风机、储能、用电终端等连接起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让家庭、社区、甚至城市的各类能源设备协同运行,实现对负荷的精准监测和管理。而未来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将是柔性的供需匹配,显著优化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系统协同成本,迎接全球能源转型。
2019年初,当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消费互联网公司开始看好产业互联网时,远景已经在能源物联网领域耕耘和布局了数年。
远景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智能机器社交网络,核心是智能物联网,基于可再生能源技术优势,通过智能物联技术,为人类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
截至目前,远景构建的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联网EnOS™,已经连接了全球超过100GW的能源资产,超过6000万个传感器和智能终端。
通过行业与物联网最佳实践积累以及开放的生态,远景物联网操作系统覆盖发电、楼宇、工厂、储能、交通和城市管理等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及智能产品,推动从电力生产侧到消费侧的协同成本降低。
远景物联操作系统的经验和能力,正用在更多领域:2018年,EnOS™为新加坡政府提供物联网操作系统服务,在数据接入的基础上,未来新加坡众多政府部门的物联网应用也会基于物联网操作系统来开发,创造各种各样的智慧城市场景和需求。
欧洲最大的储能网络公司Sonnen,也曾入选“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其使用的就是远景EnOS™平台,能根据天气变化、电网潮流和家庭活动,为每个家庭的智能储能终端进行统一自动优化。受益于远景的EnOS™,Sonnen的每一块储能电池都可以实现跟邻居和社区的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及用能设备相连接,建立能源共享社区。
中国正在经历最为深刻的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能源革命。当前能源世界正在重构,能源物联网是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运行机制。在未来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和碎片化为特征的能源时代,能源物联网将以智能化为手段,提供更优质的连接和平衡,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基于EnOS™能源物联网操作系统,远景看到能源行业自下而上变革的力量。每个楼宇、每辆电动车让消费者能够真正成为主导能源变革的力量。通过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连接各个信息孤岛的终端设备和系统,再赋予数据层面的融合,在智能电力、楼宇、交通、城市的应用场景里,都是智能物联网的广阔战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