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4月到5月半月时间连续发生4起“微信资金盗刷案件”引网友炸锅,5月28日,微信支付、支付宝迅速做出回应,网友表示:这是什么神仙打架?
微信支付:我全赔!VS支付宝:我秒赔!
据央视新闻报道,重庆江北公安分局日前破获了一起在超市收银处专门盗刷微信资金案件——4月21日至5月4日之间,四名受害人手持微信二维码在超市等待付款的几分钟里,均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人从背后通过手机扫码,盗刷500到900元不等的资金。
民警调取视频监控发现,整个作案过程原来是嫌疑人利用受害人空档,用手机远远扫描了一下其微信付款码,仅十几秒就完成了盗刷。
针对这几起盗刷事件,微信在28日回应称,将退还盗刷费用给受害者,“为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微信支付付款码时效性限制为1分钟且仅有一次有效性;若不幸遭遇资金被盗,用户可以通过走赔付流程申请被盗赔付,或在账单详情中投诉,会有专业客服团队进行处理,确认被盗情况属实,微信支付会对被盗金额进行全额赔付“。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微信“劲敌”支付宝也随即通过微博表示,将推出AI“秒赔”服务。
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操作引得网友直呼“神仙掐架”,但围观吃瓜之外,“防盗刷”也成为大家关心和热议的焦点。
移动支付时代,“安全”成资金不可承受之重
“打开手机-扫一扫-完成支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消费场景,移动支付也已经覆盖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日益成熟,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不过,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各种安全隐患和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总是令消者脊背发凉,“支付安全”问题也位列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的问题之首。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站出来表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仍需提升。
但是,除了提高警惕性之外,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技术手段来保障资金安全、提升消费体验吗?
人脸支付:有人“赏脸”才支付
在5月21到23日召开的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笔者还真看到了高科技安全支付的模样——在小蚁科技旗下力引万物展台,一台巴掌大的仪器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一打听,原来这就是风靡全球的“人脸支付”。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刷脸支付1元购的活动,工作人员输入支付的金额,然后记者走进镜头范围内,已启动刷脸支付的力引万物终端就极速对笔者外貌进行了识别,由于是首次使用,系统提示需要输入11位手机号,输入完成后还没来得及眨眼,屏幕就显示出了支付成功字样和相应金额!不仅快速,而且全程无需掏出手机!
但根据某果手机人脸识别的各种bug经验,鸡贼的笔者必须代表人民群众
来检验一下这项刷脸技术的安全性能——于是我亮出了参会证上五官清晰、西装笔挺的照片——支付失败;再掏出手机中的个人照片——还是失败。
据现场看得津津有味的工作人员介绍,力引万物刷脸支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头识别脸部特征完成身份认证并自动生成唯一的Face ID,而在进行人脸识别前,利用3D结构光技术与AI算法“人”进行活体检测,即终端能够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通过红外技术先找到我的脸,再通过一系列生物传感和软件算法识别面部和眼睛虹膜,确保购物者就是用户本人。它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不会被“照片”迷惑,真正做到“不见真人不支付”的活体唯一性。
同时,在shopping过程中,只需要0.6秒就能完成刷脸支付,将中意的商品带回家,是不是自带“王者”风范,更“壕无人性”的是,信号不好、忘带手机、手机没电、腾不出手的各种“意外状况”都不能耽误你出来花钱,也不用再听收银小姐“先生/美女,现金还是刷卡”或者“微信还是支付宝”的陈词滥调,这种靠“脸”走遍天下的感觉是不是美滋滋?
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190.5万亿元,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以力引支付为代表的刷脸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毫无疑问有效解决支付安全问题,并成为行业规模增长的全新驱动力。希望用不了多久,这款产品能够全线覆盖商场、超市等线下支付场景,到那时,不带手机、不展示二维码的我,看不法分子还能怎么偷,破坏中国金融安全的渣渣们,也许莫名其妙就慌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