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政策叠加:潜行的工业电子商务独角兽即将显形

近期,互联网大佬们纷纷针对“产业互联网”发言,“向B端发力”成为了热词。在经历了2018年资本寒冬后,“互联网下半场”怎么走?这折射了互联网大佬和创投圈对消费互联网红利衰退的焦虑。

但总有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

Zber在2016年缔造了“采购驱动型”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这家诞生时就带着中德两国总理见证光环里的企业,在工业电子商务的主赛道潜心修炼三年,终于在今天,撬动了下一个亿万级市场: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工业互联网。

从C到B:巨头的“擦边球”

互联网和科技巨头们当然也在产业互联网的赛道上布局:

阿里巴巴是老牌“信息撮合型”贸易平台,持续围绕外贸交易升级;

京东系统升级企业数字化采购战略;

AI服务商开始聚焦在企业链条的某一个节点做深度的服务与优化……

腾讯发力“推销”腾讯云,为腾讯寻找微信后的下一个业务支点。

但是人们也看到:巨头并未实质性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甚至可以说,他们只打了一个“擦边球”。

比如阿里生意的核心还是"信息撮合”,其构建的B端平台延续着C端的销售思维,以会员费和广告费为盈利模式,平台上的商户无法避免价格战的红海。

这几无异于“杀鸡取卵”:

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存在低端产品生产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瓶颈,华为的5G让美国“寝食难安”,可工程机械、机电电子等领域仍然“大而不强”。

能不能抓住“产业互联网”赋予的机会,就要看企业能不能站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的高度梳理问题。

换句话说:你是要解决自身企业的边界扩张难题,还是着眼于产业的真正痛点?

工业电子商务:多重政策加持的主赛道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太大,和互联网巨头的选择不同,Zber投身到了工业互联网的大潮中:

麦肯锡预测,2025年前,工业互联网每年可产生高达11.1万亿美元的收入;埃森哲预计,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其实,追溯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英文,是同一个词:Industrial Internet,只是前者更侧重商业层面的应用,后者立足于制造业本身。

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工业互联网的提法应该更为贴切和迫切。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随后,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紧锣密鼓地出台,这表明:工业互联网正肩负着振兴实体经济的重任,也指明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脉络:

设备联网、数据上网、产生协同、创造价值。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词是“数据”与“协同”。

但在商业实践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把设备联网了,当然不够——包括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在内的整个链条都要上线,并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和产生“数字价值”,这才是工业互联网的味道。

无疑,供应链的数字协同,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支撑。

因此,国务院在2017年同时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供应链创新应用确定为国家战略,为工业互联网“打底”。

当然,供应链创新应用也要一个“火车头”拉动。

答案是商业的灵魂:交易。没有“交易”,企业不会有“上线”的意愿和动力。

联合国统计的全球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00多种工业品全球产量领先。同时,中国制造正处在从数量到质量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所有这些,都需要新型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卖出去”和“采进来“。

2017年,《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电子商务的定义和要求:企业要围绕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进行在线交易和开放共享。

同时也肯定了工业电子商务的“火车头”价值:工业电子商务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引擎,因此,要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建设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藉此,工业电子商务已经在“互联网下半场”成为巨头扩展边界、企业创业、投资人青睐的主赛道,市场规模很难估量。

至此,多重政策叠加的内在机理为“互联网下半场”怎么走,指明了方向:

依托供应链的数字协同,构建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拉开工业互联网的大幕。

数字增信:亿万蓝海市场的驱动力

如前所述:Zber创立于2016年,在国内率先提出“采购驱动”跨境工业电子商务(而非信息撮合的销售驱动)的理念,并有效实践。从时间看,走在了三大政策发布的前面。

Zber能够精准把握住政策的脉搏,就是区别于互联网企业把自身应用附加给制造业的思维,选择站在产业痛点的高度定位的结果。

工业电子商务市场里的玩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头部客户。

他们有足够的财力采购SAP等巨头的解决方案,实现采购与供应链的纵向数字化,一体化,有余地挑选足够优质的供应商;

第二类是尾部客户,也就是小微供应商和小微采购商。

他们汇集在阿里巴巴、敦煌网等以信息撮合为核心的通用平台,容易陷入价格战的红海,同时,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但大多使用e-mail、传真、电话、人工管理单据等、缺乏先进的数字化协同工具,导致效率低、成本高、差错大、风险高。

第三类是腰部客户,境地最为尴尬。

他们的个体体量不足以采购软件巨头的服务,但同时又有“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对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思维主导模式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也不是合适的服务对象,或者说服务门槛比较高。

Zber立志为这些“被忽视”的群体服务——自然,Zber也有自己的商业考量,如果能建立起先发优势,鉴于B端服务的复杂性,巨头即便注意到了这个市场,也难以入侵。

于是,Zber构建了一个基于增信交易的跨境工业电子商务模式:

首先引入大量海外优质采购商,解决广大腰部客户的订单来源难题,2018年,平台发布采购商机额3169.58亿美元;

但是,Zber知道:商机是平台的基石,却非向往——因为有商机和能做成买卖之间还有许多坎坷需要跨越。

对于海外采购商而言,虽然也很关注产品价格优势,但是却更加关注如何寻找长期优质伙伴,如何实现供应链的高效与准确协同,以及订单履约的保证等问题。

对于国内供应商而言,大量腰部企业熟悉国际市场,他们的痛点不是缺乏订单,而是“交易条件谈不拢”(如预付款多少的问题)导致订单难以达成。

而交易达成的基础是信用。

Zber显然找到了一个顺利“跑”起来的驱动力:

如果把“供应链协同”比喻成一列相互链接的列车,交易是火车头,信用就是发动机——没有交易,企业没有“协同”的动机。没有信用,交易无法达成,火车就会处在闲置状态,无法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企业即使在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遇到天量的海外订单,如果没有可以依靠的信用,就无法获得订单,也无法获得订单下的预付款资金,而即使有了订单,如果没有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工具,跨境供应链协同的效率和准确性就会出现问题。

这是一个系统化问题。

三年的潜伏期,Zber不仅搭建完成了数字化协同的平台、继而引入海量订单,更找到了撬动这个尚未开启的亿万级蓝海市场的关键——“数字增信”:

引入核心企业的信用开展增信贸易服务,解决跨境贸易中“订单达成难”的核心难题,并通过引入政府增信体系实现风险闭环、推进供应链可视化实现风险控制。

Zber又一次走在了政策前面。

2019年2月14日,中办、国办首次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采取多种方式健全地方增信体系”,指出:商业银行要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信用、真实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

其背景是,2018年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如何通过构建增信及风控体系解决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融资难题,是更为现实和迫切的解决之道。

藉此,Zber的模式实际上享受了国家四大领域:工业互联网、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应用与创新、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的叠加,以供应链数字化技术构建跨境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继而把核心授信企业、海外采购商、国内生产商和相关服务商整合起来,以“数字增信撮合交易”为驱动力,让核心企业大量“沉睡”信用激活和转化到主营业务增长上。

同时,Zber模式也破解了中小企业订单达成难和订单融资难的问题,就此拉开了工业电子商务的大幕。

据统计,2018年我国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到2020年,更有望突破3万亿美元,而2020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左右。

显然,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独角兽体量的生意。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3-14
四大政策叠加:潜行的工业电子商务独角兽即将显形
近期,互联网大佬们纷纷针对“产业互联网”发言,“向B端发力”成为了热词。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