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并非避免云故障的最优手段,同城容灾、数据备份等就可以解决

在单云就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多云有点像是“何不食肉糜”了。毕竟IT选型第一目标是:适用。

近日,某云厂商故障问题引起业内关注。有人提出,企业是否要选择其他方式来避免云故障损失,其中多云部署被多次提出。但同时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从性价比、技术实力等考虑多云并不现实。有意思的是,几乎无人质疑云计算比自建数据中心更为安全稳定。

首先需要确认一点:在全球范围内主流云厂商的故障时有发生。例如亚马逊AWS在2017年2月,就曾因一条错误指令引起宕机,影响了包括Slack、Quora和Trello在内的很多企业平台,停机4小时。去年9月,微软Azure数据中心还意外遭雷劈发生故障。

有网友评论,凡是IT都有故障概率,相对于传统IT单机,云计算已经通过大规模调度降低了故障率,大多数云厂商都声明可用性在99.9%-99.999%之间,且多数在故障后恢复很快。

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旗下的CloudHarmony网站通过对48家云服务商故障发生的次数和市场监测表明,主流云厂商整体宕机时间在大幅缩短,意味着云厂商技术更加成熟,整体服务稳定性在逐年提高。

其次,多部署几个云就可以避免云故障带来的损失?亚马逊AWS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三年前就曾公开表示,使用多个云服务商的做法性价比不高。他认为,如果企业想走多云之路,最基本的要实现最底层的标准化,但是现在的云平台大都不同。其次,要维持多个堆栈的运行,不仅对资源要求高,而且昂贵,这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件伤脑筋的事。

Electric Cloud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Anders Wallgren也认为,企业在尝试使用多云战略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真正了解云计算。举个例子,企业团队可能具备使用多个 SaaS 应用程序的能力——但并不表示企业就能在多个平台上管理多个 IaaS 环境。

而修理成本、日常管理和维护成本等也是IT决策者们要清醒认识的问题,如果只是奔着避免云故障的目标,最后可能发现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因此,对多云持犹豫态度的专家提出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选项:相比用多云来解决稳定问题,更务实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现有云服务商的最佳实践,优化自身系统的可用性。

云厂商基本已提供完善的容灾架构设计,包括冷备、热备、同城双活、异地多活等策略,可以针对系统可用级别与成本、效率综合考虑。对于不太重要的业务可以基于冷备或者热备的方案;对于比较重要的业务至少具备同城双活的能力;对于非常重要的核心业务需要考虑异地多活。且基础云产品基本都做到了跨可用区容灾,整体可用性成本很低。

举例来说,如果做了同城容灾,西南1的C机房故障,至少西南 1还有A、B等其他机房做备份。如果做了两地容灾策略,西南1故障,还有华南1、华东2可以用。基本上对于当前99%以上的企业而言,已经足以满足其可靠性要求。

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云厂商服务来演练自己的容灾能力。除了应对硬件设备的灾难外,企业还会有其他挑战,包括流量冲击、引入不合理依赖、依赖环节不可用或者延迟高等。

上述建议适合大部分企业。但确实还有一些企业本身规模庞大,对业务的可用性要求极高,同时自身也有非常强悍的技术能力。在上述方案尚不能满足需求时,多云就成了一个待考察的选项了。在单云就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多云有点像是“何不食肉糜”了。毕竟IT选型第一目标是:适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3-07
多云并非避免云故障的最优手段,同城容灾、数据备份等就可以解决
在单云就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多云有点像是“何不食肉糜”了。毕竟IT选型第一目标是:适用。近日,某云厂商故障问题引起业内关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