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腾讯处在变革的拐点上。

2018年9月,腾讯宣布了成立以来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继续保留。这一架构调整让云服务战略升级,OMG、MIG、SNG部门被拆分。

腾讯是中国科技行业残酷竞争的赢家,用一系列产品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当它越来越重要,也必须接受自己被批评、品鉴、评论。以微信为例,当日活跃用户超过10亿,这个产品的每个细节都活在放大镜下。从看一看改版对信息分发规则的改变、到小程序的出现对开发者群体的改变,这个超级平台每次产品上的细微更新都会影响上千万微信生态者、媒体人、商家的生计。

二十岁的腾讯,产品众多、业务纷繁复杂。互联网分析师尹生曾将腾讯比喻为“一家以‘其他’业务为最大增长引擎的神奇公司”。理解腾讯的“其他”业务,或许是理解腾讯这家公司的关键。

除了显而易见的微信和腾讯游戏产品以及下以重注的云业务之外,腾讯智慧零售、新文创、金融三大业务板块也是关乎未来腾讯发展的重要业务。这些业务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如同飞轮效应,形成了正反馈循环,进一步夯实了腾讯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一年,全球科技股都经历了大幅回撤。腾讯也不例外。在2018年度,腾讯股价下跌幅度超过24%。群益投信基金经理苏士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过去腾讯总是能在一个业务增长趋缓时找到下一个增长动能,因此是“香港过去十年最好的股票”,但2018年在市场担忧手游产业增速放缓之际,还没有看到类似的讯息。即便如此,在2018年12月17日,腾讯市值3763.16亿美元,再度超越阿里巴巴的3732.23亿美元,再度成为亚洲市值最高企业;而截至2019年1月15日,腾讯市值为4005.59亿美元,依然高于阿里巴巴3911.09亿美元的市值。

在承载其战略重心的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部门,智慧零售被认为是腾讯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这是一个和其对手阿里巴巴直接竞争的领域,但腾讯有着不一样的思路和打法。腾讯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新兴增长点,是公司发展的驱动力,是长期的战略布局。零售行业的根本需要的就是连接商业与人,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腾讯和线下零售实体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并推动实现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让合作伙伴做得更好,”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这样描述他眼里的机会,“各行各业在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中,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转型升级,才是真正的转型升级。”

腾讯过去攻城略地的内容生态也出现了变化。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原本属于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的腾讯动漫和腾讯影业也并入了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只保留了腾讯游戏和腾讯电竞。腾讯的“新文创”布局看似只剩下游戏,但腾讯在内容上的进取之心看上去并没有减弱。在2018年11月,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开幕前一天,马化腾在公开信中提及未来腾讯的内容战略布局时表示:“通过新文创的方式让更多用户和年轻人,获得高品质的数字内容消费体验。”

当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娱乐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腾讯开创的新型的在线娱乐模式被认为引领了世界发展。知名科技媒体BackChannel则发文称,腾讯将成为继迪士尼之后的第二大娱乐巨头。

金融领域,即便刻意低调,金融新巨头已经崭露头角。从支付入手,腾讯的金融科技服务已经延伸至财富管理、小微贷款及保险领域。腾讯副总裁赖智明在去年10月底出席活动时表示,集团金融科技业务增长迅速,期望将来收入占比可提升至超过40%。根据零壹财经当时计算,以目前腾讯超过27700亿港元(约合24543.68亿元)市值计算,如果未来占比达到40%,那么腾讯金融的市值将超过11000亿港元(约合9746.58亿元),与蚂蚁金服目前1500亿美元(约合10415.4亿元)估值不相上下。

当依靠IM(即时通信)起家的腾讯,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边界。《商业周刊/中文版》试图揭晓腾讯在智慧零售、新文创、金融三大板块的扩张逻辑。

  腾讯的零售战事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腾讯在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密集入股永辉、唯品会、步步高等企业

中国零售行业面临重整之际,腾讯的入局将带来什么改变?

步步高创始人王填曾经试图打造一个自己的电商王国,但他并没有获得意想中的辉煌。2017年的最后一天,曾被他寄予厚望的“云猴全球购”宣布关停。这个存活了1005天的App让他发现运营线上并不是组建电商团队、自建物流就能做成的事情。

2018年,步步高引入了腾讯投资。在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万明治看来,当零售巨头们纷纷在腾讯和阿里之间“选边站队”,市场上出现第三极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过去三十年,步步高的发展史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写照,这次引入科技公司的投资也不例外。1992年,王填依靠国有商业体系的瓦解以及集贸市场没落留下的市场空隙,以两万元从湖南起家,打造了一个以西南为根据地的零售王国。但电商的兴起,让王填和他的线下零售业对手们都陷入了失落的境地:中国零售行业从2010年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泥潭。根据公开数据,2014年上半年零售企业关店160家,创下历史之最。为了争夺消费者,王填决定组建电商团队,开发App、自建物流,“和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开战”。

这场战役以失败告终。然而关停云猴App,王填手中仍拥有超过三百家门店,年营收超过百亿。在外界眼里,他所领导的是传统甚至落伍的零售机构。如果三年前的王填需要向资本市场展示以线下反哺线上的实力,现在他需要展现的是在腾讯的辅助下,经营“人”的能力。和王填作出相似选择的是永辉等公司,2017年末到2018年初,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腾讯先后出手投资了万达商业、永辉超市及其子品牌超级物种,以及男装品牌海澜之家等。

问题在于,一个从未在线下零售行业有过经营经验的互联网巨鳄,带着手中的工具和技术,将为这个行业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战局。

“对于腾讯在零售上的投资,没有一个分析师分析得到位。腾讯看重的是什么?”2018年3月,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深圳举行的IT领袖峰会上反问道,“我们希望看到微信用户和线下服务连接,只要能连起来、用得好,就有好处。第一,对支付有好处。支付后面还带着金融服务;第二,对云计算的发展有好处;第三,对广告有好处,过去利用传统地推、发传单、传统投放广告效率并不高,未来如果用数字化方式,在社交体系里面采用效果广告的方案会更好。”

2018年10月,腾讯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将过去分属于几个事业群的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等2B业务重新整合。这一战略直接目标指向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而根基还是消费互联网。智慧零售的目标也被提出:短期内促使腾讯智慧零售“七种工具”在核心行业扎根,推动腾讯智慧零售的工具在商超、服饰连锁、化妆品等各个垂直行业当中覆盖,实现有深度标杆性的案例结合和落地,长期目标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帮助零售业做全面的数字化升级。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腾讯智慧零售的使命是透过数字化的工具,为客户带来实际的业绩增长

腾讯入局零售业的背景是中国的零售行业从1990年起步,发展近三十年后,来到一个艰难时刻:行业集中度低;消费者满意度下降;增速放缓、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零售商们面临提高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的双重挑战。另一面是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机会仍然巨大。中国2017年最大的零售商是电商公司京东,销售额超过3600亿人民币,但市场份额不到2%;在美国,沃尔玛的市场份额接近20%。在零售这个节点上,技术的基础设施在完善,实体零售企业拥有强烈的拥抱技术的冲动。

在零售领域有强烈企图心的科技公司不止腾讯一家。2017年6月,亚马逊斥资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谷歌则从2017年以来和实体零售商塔吉特、沃尔玛、家得宝等展开了合作,以应对来自亚马逊的挑战。在国内,阿里从2015年起对线下零售机构展开投资,目前已经对银泰、高鑫零售等多家企业完成投资或收购。多起投资案充分显示了全球高科技公司们意欲攻占下一商业高地的野心。对于腾讯而言,现实的威胁在于如果不积极介入零售,商超支付入口、流量入口等可能受到阿里系的蚕食。

“让合作伙伴做得更好”,马化腾这样描述他眼里的机会。“各行各业在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中,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转型升级,才是真正的转型升级。”马化腾说,“我们并不是抢别人的饭碗,反而给它更好更新的工具,让他们能做得更好,这里面有大量的新的创业机会。”他表示,未来腾讯不做零售,只做连接器和底层基础设施,甚至系统集成商也希望交给其他合作伙伴开发。

在腾讯公司副总裁林璟骅看来,智慧零售的定位是“工具箱”,包含腾讯的七种资源: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腾讯云、社交广告、企业微信、泛娱乐IP。这是将工具箱开放给不同零售商,由他们自由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我们从来没有计划回去经营电商业务。我们是把我们的能力开放出来帮助大家的成长,我们更谦逊,更务实。”林璟骅表示。

腾讯当前拥有超过10亿的微信用户,其公众号、小程序、支付功能对于零售企业可利用空间巨大。腾讯云、社交广告等业务对于技术实力薄弱的零售公司来说也具有价值。与之相对比的是零售公司的数字化遇挫,据专业调查机构、美国Apptentivem公司报告显示,全球近9成零售商自建App被弃用。“在零售业变革的趋势下,传统超市必须要借助互联网巨头的力量才能不被淘汰。”民生证券分析师马科这样表示。

但零售商们并不会因为科技公司的入局就一拥而上,真正的难处仍在于树立标杆,吸引更多零售商们加入。零售企业主们的谨慎和行业特性息息相关。和互联网的高毛利相比,零售行业是一个利润率只有1%至3%的辛苦行业。根据2017年A股上市公司财报统计,传统零售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为3.3%。由于在电商业务上的投入,步步高当年的净利润率下降到仅有1%。“目前,零售业态的重构大多是互联网人在做破局的探路先锋。”联商新零售顾问团秘书长云阳子这样表示。

尽管有了腾讯、阿里对零售行业的大手笔投资,线下零售的升级仍只是刚刚开始。零售基因强于腾讯的阿里,曾一度试图通过喵街来重塑线下零售秩序,失败后并入银泰,回到最初级的线下门店数据化的探索。依靠“盒马鲜生”的快速扩张、“88VIP”会员计划等,阿里新零售活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不能期望零售业在短期内会发生巨变。科技行业惯常追求的爆发式增长,并不会在零售业出现,”微钱方创始人李英豪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我们会看到一个缓慢迭代的零售业态演化过程。”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零售变革重构传统的实体店购物

零售业本身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已经涉足传统电商的零售企业来说,他们在经营传统电商平台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电商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大量流量来源于折扣和让利,与忠诚度高的客户距离较远维护困难,客户消费习惯数据不可知,品牌调性往往屈从于平台活动。这正在成为困扰零售企业发展的无形障碍。

一名要求匿名的银泰高管认为,门店的数字化改造难度超出阿里和银泰的意料。“仅仅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同步售卖,就涉及到内部E R 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会员系统、拣货系统等的改造。系统升级需要耗费巨资,此外在业务的具体操作上,涉及到流程改造、对一线售货人员的再培训等,推动一件事情意味着变化,阻力很大。”银泰是一家拥有超过40家百货店和购物中心的企业。2017年2月,阿里以26亿美元收购银泰。步步高在过去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会员的数字化也好,商品的数字化也好,运营的数字化也好,单凭线下企业自己做非常不容易,推动非常缓慢。”王填这样表示。

零售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同样出乎林璟骅意料。“传统零售企业的能力建设爬坡时间,比我想象中再要难一点。因为我们习惯了在互联网世界的快速迭代,但到了线下,发现做个调整要到门店里面。一个二维码摆放位置的调整,迭代可能是一个礼拜。”他说。要适应零售业节奏的还有亚马逊。在收购全食超市一年之后,亚马逊在改造这家企业上目前尚未有更大的进展,背后的原因被认为可能是亚马逊在改造全食超市的门店、供应链体系花了不少时间。

在腾讯内部,林璟骅和智慧零售部门需要从事大量的协调工作。林璟骅是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2013年加入腾讯后,主要负责腾讯战略平台的构建,是腾讯社交广告战略布局的主要构建者和推动者。现在掌管的腾讯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是腾讯智慧零售的总司令部。这个挑战艰难也快乐:“做事的方法就是把事情说透,你先把自己放到最小,你和你的部门没有诉求,你的诉求是代表这个行业突破的诉求,做事就会容易很多。”

在资本层面的绑定之外,科技公司和零售企业在业务层面的协同合作正在逐步落地。让林璟骅振奋的是2018年5月,家乐福首家智慧门店“Le Marche”推出后,消费者的热情超过预期,门店销售业绩比预计高出40%。在这个门店中,腾讯智慧零售“工具箱”集体出动,小程序、微信支付、腾讯优图、社交广告、腾讯视频IP等产品,为门店提供“人脸识别付款”、“小程序扫码购”、“IP互动引流”等全链路支持。腾讯也和沃尔玛、永辉等商超巨头达成了合作,以打造数字化的全流程购物体验。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家乐福携手腾讯开启全球首家智慧门店Le Marche

“零售业的重组与整合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未来零售商的商业模式会迎来大变革。”李英豪这样认为。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念春在《全面赋能、意在支付》的研报中表示:“传统零售格局天生割裂,难以通过自身实现线上化,线下实体资源仍有待整合,互联网巨头拥有丰富的社交经验和强大的技术优势,可为线下合作伙伴打造零售解决方案。线上流量红利瓶颈逼近成为驱动互联网企业加速线下建设的根本原因,而强大的资本优势为合纵连横提供支持。”

腾讯有望借此实现亿级流量的变现,将用户由商品支付场景向大金融领域引导。“在零售业的投资,实际上是腾讯尤其是微信探索自身能力边界。”王念春这样表示。腾讯2017年财报上,明确表示2018年腾讯的策略之一在于流量变现和支付,运用公司的智慧零售策略,借助公司的技术服务赋能线下零售商。”2018年中报则指出,公司将继续加大在金融、智慧零售及市政等关键领域的渗透力度。

这一逻辑和阿里投资零售相去甚远。“和在支付、视频等领域的竞争不同,阿里和腾讯在零售行业的布局区别相当于京剧和摇滚的区别,不能进行比较。阿里是基于线上电商实力,以中心化的思路,直接参与甚至接管实体零售改造,以构筑自身完整的线上线下零售框架;而腾讯意在打造用户+实体+金融的连接器,并不具体参与运营。”李英豪比较。

共同点是两家公司都认为未来单纯的线上或者线下都难以为继,只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在腾讯智慧零售的引擎上,零售商曾经运营和拓展的所有销售渠道以及通过各种促销形式沉淀下来的客户资源归属于零售企业自己。这在传统电商平台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我们也看到,越早开始进行自有流量建设的零售商,从社交流量中获取的增长红利也就越大。”腾讯方这样表示。

王填则在获得腾讯投资后,学起了“赛马”制度,寻找最优解决方案。2018年双11期间,步步高自营到家小程序为门店贡献的日均线上订单量高于第三方平台。11月9日-11日,标杆店每日O2O到家订单1000+。到2018年年底,数字化会员超过500万。在这片见证了步步高的光荣与挫败的土地上,王填时而会想起23年前的夏天,在广州零售业研讨会上听到“超市将是未来零售业发展方向”的观点后,他创办了湖南第一家超市。现在,他要做的是在这个他仍然抱有希望的行业里,寻找下一个方向、下一个引爆点。

  延伸阅读:Q&A腾讯公司副总裁林璟骅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林璟骅

Q:在负责整个智慧零售业务之后,有没有什么状况是出乎您意料的?

A有几个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一是大家对于腾讯这样一个基础工具型方案的接受程度,是我没想到的。我们不是去教零售公司怎么做,不是去接管他们,也不是跟他们竞争,我们是让他自己去创造适合他的方案,所以接受程度我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好。第二,出乎我意料的是零售公司能力建设的爬坡时间,比我想象中还要长一点。我们习惯了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到那边说发现做一个变动要到那个门店里面,迭代可能是一个礼拜,整个周期都在拉长。所以需要耐心,也需要空间。

Q:目前有什么事情是你希望团队做到,但暂时还没有做到的?

A我现在希望团队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变成十个人,跟更多的零售企业做深入交流,因为毕竟任何事情的改变都是需要沟通、需要理解的。腾讯七大工具箱的使用事实上是需要零售行业本身做组织变革的。

举一个简单的案例,一个企业以前在讲电商的时候可能会这么介绍:“我们有一个电商运营团队,他们完成3000万的销售,占销售额的7%。”现在我们告诉他,要为消费者打造完整的的体验是说,顾客不在你门店的时候也可以购买。这时候,谁来做售后、谁来做盘点、谁来记账,就涉及到整个组织的运作方式的变化。能做到,才算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因为你本来的大部分的企业的雇员都是在线下体系里面,现在需要同时具备线上和线下能力。零售组织的调整需要沟通,需要信任,需要标杆案例产生信息,需要摸索,这是一个过程。

Q:真正的难点在于线下零售企业本身的变革。

A对,但这不叫变革,应该是升级。我们在过去几个月的合作,遇到每个企业状态各不相同,总的来讲,有的需要我们多一些的耐心,有的需要我们跟上他们的脚步,每个企业的状况都不太一样。我们也希望说有多一些的教育,多一些的沟通,多一些的接触。

同时我们也不觉得智慧零售这一个部门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完,我们希望借助外部整个生态的力量。像我们有很多的服务商,他可能以前是做ERP或CRM系统,其实也一直在摸索着怎么样让不同业态实现数字化。过去的数字化可能是来自于商品维度,供应链、经销商的数据化,现在还涉及到怎么样连接到用户跟店员,然后再连回供应链跟经销商。所以未来还要不断地去跟很多的服务商一起合作,提供这些升级的能力给所有的零售企业。

Q:和线下零售企业交流,有什么让您有所感触的事情吗?

A我觉得最大的感触是零售公司面临的是组织转型,而不是一个IT部门上线一个系统的事情。过去两天在上海见了很多合作企业,其中一个企业管理者告诉我说,他们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就是说他们对于新的业态尝试是很积极的,有小程序、有支付、有线上商城等等,然而组织还是原来的样子,门店的运营没有变化。他们现在决定要找一个地方试点把它“穿透”,看看工作方式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然后再做组织的升级。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使用工具、运营流量,或者简单是IT部门的工作,本质是一个企业重新升级组织、升级流程。

Q:通过与永辉的合作,腾讯方面觉得现在整个零售背景下,传统商超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什么?是人?思维意识?组织架构还是?

A最主要的挑战是企业内部转型,思维意识层面的转变。其实永辉已经不是传统商超了。跟腾讯合作方合作的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这个行业当中最优秀的个体已经在用一些工具实现非常激进的自我演化,体验和模式的升级。这需要对数字化改革有比较强烈坚定的意识和决心,自上而下都能够认同这是很好的机会窗口,这是从思想的准备性决定对工具的使用能力。

Q:数字化转型会让未来的中国零售行业发生什么改变?

A我们会看到门店的疆界会被打开,店员可以利用更多的工具,门店的线下体验将进一步提升。下一步会做到整个经营效率的迭代。因为有了人和货的数据,下一步就可以做到更好的供应链管理。零售的本质其实就是把货搬到一个店,让用户挑,而挑对的货,用对的频次搬到对的地点,让用户去选择,这是供应链管理。这是下一步全行业可以提升的地方。

现在腾讯已经做了很多基础的工作。我觉得未来更重要的是一个更多元信息的收集,利用数据加人工智能的延展,从而达到对生产等环节更好的预测。比如说我们跟服饰行业讨论的时候,他们谈到最大的痛点就是希望不要有尾货的存在。因为处理尾货的方法就是去电商平台卖,也赚不了钱。未来这需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更好的连接,对销量有更好的预估,更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将是零售行业中长期的目标。

Q:最近对智慧零售有什么新的思考?

A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属于零售企业自己真实的流量池,让传统零售企业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风雨中避免寄人篱下。我们清楚地知道,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改造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有现成的成功经验从天而降。零售行业多样的业态和复杂的行业环境是绝不可能通过一套天下大同的理念就能解释。

作为腾讯To B业务的最前端,我们会和广大零售企业站在一起,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传统零售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官”。

Q:腾讯的长项在于To C业务,现在越来越多面对企业客户,对腾讯本身意味着什么,通过什么来适应这种变化?

A我们确实To C做得比较多,可是我们在To B业务上从来不缺乏投入和影响力。比如支付、云、广告业务等,都是To B,再往下我们要做的会是更多元的To B业务领域。以前可能只是支付,随着我们把智慧零售的解决方案推出,里面包含了云、社交广告等,To B的范围将越来越广。相对的,腾讯企业里面参与To B业务的员工数量也会增加。以前可能10个人有1个人做To B,以后可能10个人有3个人或者4个人做To B,它慢慢会变成To B、To C越来越平衡的状况。

Q:如果腾讯的智慧零售的业务发展没有达到您的预期,可能会是哪里出了问题?

A可能是我们的团队在工作上面做得不够吧。包括跟其他工具箱部门协同整合还不够,对我们提出的主张跟实践执行不够完善,速度不够。还有就是我们没有做好短期也要见效果、中期要见能力的平衡,没有让足够多的零售组织产生足够多的信心跟投入的意愿。目前大家都不乏意愿尝试,但是真的要投入、要改变,是需要信心的。

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是从底层让零售公司具备了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本质上是一个更好的做生意的方式,没有道理不用。接下来是执行的问题,是人跟组织花时间磨合的问题,是沟通的问题,是信任的问题,是信心的问题。

Q:腾讯已经投资了永辉等多家零售公司。在零售领域,未来的投资计划是什么?

A我们一直都有投资计划,每一天都有。只是我们相对而言会更谨慎,希望能够在不同行业里面找到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大影响力的标杆。可能细分行业不再是以商超,也会看供应链等更多的垂直领域。供应链里还有不少的潜能,腾讯可以提供一些助力。

下一个迪士尼

腾讯动漫付费运营项目负责人王佑翔至今还记得,2012年,被通知参加组建腾讯的动漫业务团队的时候,他正参加完泰国团建,在香港转机。“你愿不愿意加入动漫部门?”他的直接上司在电话里问他。“可以。”正负责腾讯游戏网吧渠道推广的王佑翔认为这是一个应该抓住的机会,迅速回答。这名毕业后就加入腾讯、只有一年多经验的员工,实际上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头雾水,挂了电话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在当当上买了《制作漫画》《理解漫画》等几本书。

迷茫的不仅是王佑翔,腾讯决定组建这个部门时,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也一度模糊不清。“我们只是感觉到了,在这个行业里应该做些事情,而且应该会有机会。”腾讯动漫业务部总经理邹正宇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为了了解漫画行业,王佑翔从深圳来到北京,待了整整一周,白天跟漫画编辑了解漫画制作及运营流程、行业发展状况,晚上就写文档,做产品的原型和交互。

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个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的举动。以“内部创业”方式成立的腾讯动漫,一度非常窘迫,根据文娱自媒体“娱乐资本论”在2016年10月的报道,当时的腾讯动漫编辑部甚至曾为了是否给一位漫画作者增加20元稿费而争论不休。在当时的中国,整个漫画行业正遭遇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仅在2010年,中国有50多个城市宣称要建设“动漫之都”,已挂牌的“动漫产业基地(园区)”约30个,还有50多个动漫园区正在申报中;另一面是我国每年动画产量为26万分钟,近三分之二的动画片面临没有平台可播的境遇,与美日已经经历多年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分配机制尚有差距。看上去,这是一片贫瘠的领域,并不是一个能吸引众人掘金的行业。

同样困顿的还有漫画作者们。2012年,漫画作者庹小新在《漫画show》上开始了一部关于人和妖的爱情漫画连载《狐妖小红娘》。2013年,《狐妖小红娘》连载杂志倒闭,由于陷入与出版方的纷争,作者半年无收入,这名漫画家经常一天靠一餐饭度日,甚至业余时间还要做些打地毯之类的零活赚钱,以供养读大学的妹妹。入局动漫的腾讯发掘了庹小新,并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存状况。《狐妖小红娘》目前是腾讯动漫连载的漫画作品,人气超过了137亿,动画也从2015年面世,播放量达到11.5亿,成为B站历史上第一个播放量破亿的国漫动画。依靠付费、打赏等手段,庹小新可以直接赚取收入。《狐妖小红娘》的增长背后是腾讯在动漫领域势如破竹的发展,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国内第一的正版动漫平台,全平台月活跃用户1.2亿,在线连载动漫作品总量27000部,签约作者数超700人。

动漫只是腾讯在内容布局的中间一环。伴随着中国整体的精神消费崛起和付费方式普及,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漫画、游戏、在线直播、在线视频等娱乐内容买单。除了动漫,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音乐、文学等领域均建立了新的盈利模式,由此改造了行业的生存状态。“腾讯已经逐渐完成了互联网与游戏、动漫、文学、影视、音乐等文化领域的融合布局,它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仅仅是渠道的转变,而是在彻底重塑多个垂直领域的内容生产、分发以及盈利模式。”专注于娱乐领域投资的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这样表示。2011年,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高峰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提出以IP打造为核心的“泛娱乐”构思。IP并不是一个被广泛提及的词汇,王佑翔一开始觉得很新奇。他第一次看到PPT里“IP”两个字母时,第一反应是IP地址。

对于王佑翔来说,对于如何打造IP困惑很多。他回忆在起步阶段,大家更关心的是培育IP到底关键节点在什么地方。“在只有漫画阶段时,发现无论怎么推,它的受众群体只有那么大。”突破点在于将漫画“动画化”,这是腾讯动漫发展历程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后来发现我们把头部IP做动画之后,受众数量级迅速扩大。漫画的表现形式就决定人群会小很多,看动画时,大家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我们是行业内第一家大规模进行动画化的公司,对培育IP影响很大。”王佑翔表示。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在创作方式上,依靠科技公司擅长的数据统计,腾讯可以让作者知道在线上他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章节的阅读量会产生什么变化,每一周阅读的留存率会发生什么变化,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创作。如果发现某一个章节的留存量出现了显著下降了,可能创作出了问题,这一方式在传统的漫画制作环节是完全无法实现的。

2017年,腾讯动漫将部分内容转为付费阅读。“因为尝试了付费,在行业内就形成了示范效应。大家会觉得漫画这个行业已经从当年的盗版横行、无法通过正当劳动获得收益进入到正向阶段,如同今天的网文、音乐行业一样。”邹正宇表示。在王佑翔看来,腾讯今天的很多布局一开始并不只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行业。“行业形势向好,我们作为参与者,如果提供了价值,自然能获得其中的回报。”

并不是每个进入动漫领域的互联网公司,都获得了回报。百度做过一个叫“百度动漫”的产品,但做的是另一个生意:日韩动漫的推广和版权交易中介平台,靠手续费盈利。这个2014年底上线的产品已经关停,域名无法打开。从最初的一个网页,动漫逐步成长为腾讯的内容布局重要一子。“未来所有好的内容都要在这个平台上生长孵化出来。它本身也许不能产生非常大的商业收益,但它是所有这些商业机会的基础。这是布局动漫的战略意义,是跳出所谓的盈利考核等等之外的。要想取得更大的商业化的成功,就必须要保证这些好的内容在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之后,能够在其他的领域内非常顺畅地得以放大。”邹正宇这样表示。

漫画是动画的素材源头,为IP的产出地,这些依托于游戏内外内容场景的联动正成为腾讯在内容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腾讯赋予动漫行业的变现能力,并未完全展现。“从网文到漫画、动画、游戏、影视,这是IP走的路径。但通常我们会认为游戏跟后面的大电影是它变现的环节。在《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游戏上线之后,这个数据就会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因为游戏开始去发力,现在还仅仅是依靠前端的漫画或者简单的ToB模式做授权。收入的爆发还在后面,现在是解决大家温饱的健康的细水长流的商业模式。”王佑翔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

腾讯动漫隶属于IEG互动娱乐事业群。腾讯副总裁程武2011年提出“泛娱乐”概念后,2012年腾讯IEG成立。腾讯动漫成立后,在随后的2013年和2015年,腾讯文学及腾讯影业也相继推出,目前旗下涵盖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电竞等多个50业务平台。“腾讯提出泛娱乐这一概念之后,尽管不差钱,但并没有在娱乐行业进行大规模并购,而是在公司内部完成了游戏、文学、动漫、影视4块业务的布局,且积累了一批优秀的IP,未来要在IP运营上发力,与好莱坞的思路有些类似。”娱乐资本论这样指出。

一以贯之的程武所提出的“先纵后横”思路。“每一个纵深平台首先要自己的专业加强,精品不断出新和生态繁荣。横向,通过IP和项目促进内外部跨平台的联动,这样就会促进IP的生长和用户圈层不断滚动,无论对IP本身还是用户都是良性循环。”IEG版权负责人李明这样表示。2018年11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则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强调,腾讯未来将以内容贯穿消费互联网,“我们有最大的动漫平台,有全网最全的音乐库,此外包括影视、电竞、体育、游戏,在IP的上游腾讯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线。未来我们都会把这些内容和内容创作者更好地有机开放和连接。”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4年的公开讲话中表达过腾讯的内容布局理念:“如果只是提供最简单的连接,那就只是纯管道,这种连接无法提供足够的增值服务。过去11年来,腾讯在内容领域,尤其是网络游戏,已经扎根下去……未来要形成一个影视、文学、游戏、动漫、音乐等领域延伸构成一个交织的、分层次的新生态。”去年,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一度让外界疑惑,是否将减弱、放慢或调整对新文创布局。2018年11月8日,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某个分论坛上,马化腾强调,“科技+文化”是腾讯身上两个最重要的标签,腾讯将继续用科技赋能“新文创”,打造中国软实力。

这些数字内容的消费者不止于中国。腾讯动漫负责海外版权业务的徐志薇表示,腾讯动漫去年才开始专门做海外,原因是感受到市场的热情。“2017年我们注意到开始有海外用户注意到我们的内容,有一些用户主动寻找我们的内容。我们APP的中文版在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法国,有比较好的下载量。”受到海外用户追捧的还有网络文学。2017年,阅文集团旗下的海外门户起点国际共上线约150部英文翻译作品,累计访问用户约900万。同时,阅文原创网文作品已向包括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涉及7种语种,20余家合作方,授权作品达300余部。

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凯鹏华盈风投合伙人玛丽·米克尔发布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媒体娱乐使用时长由2016年的日均使用时长20亿小时,增加到2018年的日均32亿小时,同比增长超过22%。”她指出,中国移动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使用黏性不断增强,在线娱乐将迎来千亿级市场规模的黄金时代。据易观预测,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与成熟,产业链愈加完善,由之前渠道为王的时代演变到内容为王的时代。

尽管已经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娱乐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并正在改变人们娱乐方式,但陈悦天发现自己仍然低估了腾讯的实力。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偶像养成是一个在日韩被证明成立的模式,还在创新工场任职时,陈悦天就主导投资了SNH48经纪公司丝芭。这是一个让他引以为傲的案例,他透露,丝芭2019年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中国偶像产业第一家独角兽公司。然而,腾讯在2018年推出的综艺节目《创造101》后,通过朋友圈、百度指数、微指数等多种数据,陈悦天感受到了《创造101》的影响力,让SNH48养成模式之外的偶像培养模式成为了可行。过去他认为,要在偶像市场中立足,需要有持续内容运营能力和创作机制,很多创业公司要资源没资源,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在VC眼里,它们并不是好的标的。“但当平台成为了流量供给器,没有完整运营能力的经纪公司同样可以获得机会。在偶像综艺的风口下,腾讯在改变这个行业的玩法,树立一些新的规则。这说明,阶段性的机会永远会存在,永远不可低估腾讯的力量。”他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

“腾讯在内容上已经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更重要的是有了完善的变现方式,它其实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媒体集团。”一名要求匿名的基金经理表示。“理解腾讯的整体内容布局,实际上应该把它看作Netflix+迪士尼+暴雪+时代华纳,因为它同时在游戏、影视、动漫、视频等布局,同时握有大量IP,”陈悦天表示,“这种模式在全球都没有先例。唯一的区别在于腾讯还没有像迪士尼做游乐园,线下的重资产运营现在不是它会感兴趣的领域。”

知名科技媒体BackChannel则发文称:“腾讯将成为继迪士尼之后的第二大娱乐巨头。“迪士尼的核心战略就是:以电影中的IP为基点进行多方位发展,纵深驰骋音乐、舞台剧、主题公园、视频游戏以及新媒体等各个领域。而腾讯正利用游戏资产,助力图书、动漫、音乐和电影事业的发展,直至建立自己的帝国。”文章指出,长期混迹于某一社交平台的用户总有一天会腻味,长年钟情于某一游戏的玩家有朝一日也会移情别恋,但如果能以这些用户原本钟爱的内容为素材,打造出合乎他们胃口的电影、图书或动漫帝国,就能长时间地留住他们。

腾讯对于文化娱乐这件事有自己的理解。2018年4月,程武在北京宣布腾讯“泛娱乐战略”升级为“新文创”。他在解释这一升级时表示:“首先,是更系统地关注IP的文化价值构建。其实,泛娱乐产业本质上就属于数字文化,而过往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产业价值的实现,未来,我们则需要同时考虑,一个IP是否有文化价值,以及如何去提升它的文化价值。建立新的协作共同体。文化并不以商业为界,所以新文创不能再局限于商业主体。”他称这是腾讯在过往实践6年的泛娱乐基础上的升级,也是腾讯在文化维度的一次全新战略思考。马化腾在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公开信中也表示,腾讯仍将坚持IP战略。

在腾讯之前,曾经在文化娱乐行业有过壮志的是盛大、搜狐等公司。依靠网游而获得大量收入的盛大公司,开启了客厅战略,并不断地买入各种自己需要的资源。但这一战略最终以失败告终。腾讯则利用游戏与社交网络积累的优势,在文娱领域获得影响力。

在市场上,腾讯不是唯一的重量级参与者。腾讯和阿里在多方位展开激烈竞争,在文创领域,阿里也是个雄心勃勃的玩家。“目前来看,阿里在文化领域的布局落后于腾讯。最大的区别在于,阿里是个对实体商品销售极其饥渴的公司。它的一切都是要为了其电商业务而服务,”陈悦天的娱乐公司项目和阿里、腾讯均有合作,他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这样描述眼里两家公司在文娱布局上的不同,“然而腾讯是个拥有巨大流量的公司,它可以基于流量优势做很多尝试。”

娱乐资本论则指出:“阿里的泛娱乐布局充满了资本印迹,马云在一年内花掉了数百亿资金投资影视、传媒产业,如今,阿里系的泛娱乐公司林立,相互之间如何整合协同仍有悬念。”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评价腾讯和阿里的娱乐领域布局时表示:“腾讯起步最早,阿里相对较晚,因此走了更加短平快的方式来做这个业务。但从长期来看,腾讯的潜力可能会更大,因为它有自己的IP,这是一个孵化器。”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对行业的影响还只是开始。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在比较中美娱乐产业对比后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传媒娱乐市场的总量并不比美国小太多,产业中核心要素的价格也不比美国低很多,但两边影视公司创造利润的能力却相差悬殊。区别在于中国娱乐产业总体格局还过于分散,未来有巨大的整合空间。腾讯的挑战在于,能否将IP全产业链吃透,保证IP的强有力的变现?在海外,迪士尼从动漫为核心,围绕单一IP反复利用和开发形成轮次收入。目前,中国授权市场尚处开发初期,IP运营方对IP仍无成熟的衍生消费品开发体系,变现渠道也较为单一。对IP的改造不完善,容易被舆论诟病,且持续的IP开发也会对后续盈利造成影响。

腾讯在电影领域能否杀出重围,仍然有待观察。点拾投资创始人朱昂在2017年7月撰文《中国本土娱乐文化也有优质IP,为何还是出不了迪士尼?》指出:“无论是商业化能力还是文化的输出,中国的娱乐文化公司目前还远远没有到这个程度。虽然拥有大量的优质IP,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动漫,在商业化能力还是有些欠缺。”他认为,中国的制作能力上其实并不差,但是整体商业化运营能力和美国的差距很大。

“内容的孕育需要漫长的时间,发光的时间也要更加持久。”王佑翔这样表示,“好的IP可以有上百年的生存时间。我们有耐心。”

时间轴:

2013年4月IEG对外宣布,要从单一网游业务平台,转变为涵盖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多种关联业务的互动娱乐实体,开启“泛娱乐”战略,要把腾讯游戏从原先单纯的网络游戏平台,升级为涵盖多种泛娱乐业务的互动娱乐实体。

2018年4月,“泛娱乐”战略升级为“新文创”战略。

2018年10月,腾讯宣布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原本属于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的腾讯动漫和腾讯影业也并入了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只保留了腾讯游戏和腾讯电竞。

  隐秘的腾讯金融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腾讯金融科技(简称“腾讯金融”)何时独立以及财报中何时单独披露支付等相关经营数据,一直备受分析师和投资人关切。当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被巴克莱银行在去年4月的一份报告中给出1500亿美元(约合10413.15亿元)估值,腾讯金融价值几何?当游戏、广告业务进入增长瓶颈期,被隐藏在财报中“其他”类目里的金融业务,能否担任起支撑未来营收持续增长的重任?

腾讯少有单独针对金融业务的发声,但隐秘而庞大的腾讯金融仍然在浮出水面。腾讯坐拥用户优势,在这艘流量巨轮中,开展业务被称作“插根扁担也能开花”。不过,以财付通为主打的金融业务曾经长期缺乏亮点,被阿里旗下的支付宝长期压制。直到2014年春节,因为红包产品的推出,微信支付打了一场被马云称作“珍珠港偷袭”的战役。此后,入股滴滴和发动补贴大战,更是直接推动了微信支付的全速发展。

和一些公司喜欢“先说再做”不同,在某些关键业务的披露上,腾讯和美国科技公司亚马逊如出一辙:这两家公司都喜欢“做了也不说”,在金融业务上更是如此。

互联网分析师尹生分析,2015年第四季度,腾讯游戏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但2016年第一季度成为转折点,因为腾讯开始对部分微信交易收取服务费,主要包含腾讯金融科技与云服务的“其他”收入,在此后两年便以100%以上的高速增长,取代游戏成为第一大的增长贡献者。2018年第三季,财报中“其他收入”仍有超过69%的同比增长。不仅在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中营收同比增速最快,并且营业收入占比达到25%,在2018年第二季度上升到了第二位。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有赞创始人白鸦曾透露,现在的微信社交环境中,每天都有8亿笔交易订单产生。2018年,这数字有望突破十亿。这一数据未得到腾讯方面的证实。不过,其2018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公司移动支付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逾50%,其中线下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00%。这意味着支付业务仍维持着高速成长。

但在金融领域,支付形成的支付结算业务是中间业务收入,因为其不涉及金融业务最关键的“风险定价”,因此并不是风险性收入。

腾讯以微信支付为核心撬动了金融科技业务的成长。从支付入手,腾讯的金融科技服务已经延伸至财富管理、小微贷款及保险领域。根据最新财报,理财通在其基金产品系列中加入养老基金,截至去年第三季末,其资产保有量超过人民币5000亿元。

腾讯很清楚金融业务能带来的能量。“从我们可能做出来的业务量、对于用户的影响力、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为腾讯和社会创造财富的潜力角度讲,不会比游戏等领域逊色。”腾讯副总裁赖智明在2016年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曾这样表示。他还表示,金融将成为腾讯未来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些当时的言论则被证伪。当时赖智明表示,腾讯金融不想做“大而全”,什么牌照都拿,实际上,腾讯到现在,已经基本集齐了金融领域内所有重要牌照,包括支付、基金销售、保险等。

在2015年9月,腾讯金融宣布将原有的支付、理财、征信等业务整合至独立的业务条线,组建了一个拗口的部门:腾讯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FiT),隶属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直接向公司总裁刘炽平汇报。这一架构变化也首次确立了腾讯金融的承载主体,主要产品有理财通、QQ支付、QQ钱包等。“不仅仅负责做好基础支付平台,也将在金融应用领域进行长期和深入布局。”刘炽平在当年的内部信中这样表示。

这个部门此后一直维持着低调。直到2018年9月,在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次金融教育活动中,腾讯FiT才首次以“腾讯金融科技”的名义对外亮相。

乐信集团CEO肖文杰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腾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腾讯金融何时拆分、独立”,因为独立与否既是判断腾讯进军金融决心和魄力的关键,也将是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事件。

独立似乎有迹可循。在腾讯组织架构调整之前,曾有传言表示金融部门将获得独立。“腾讯FiT”Logo中文名称也从“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改为“腾讯金融科技”;此外,和京东金融、百度金融不同,其官网www.fitgroup.com不是二级域名,而是一级域名,似乎也展现了腾讯金融未来的独立意图。但对于独立与否,腾讯并未回应《商业周刊/中文版》询问。对于金融业务的定位,也出现了变化。在2016年5月贵阳数博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首次提及腾讯的“两个半业务”,金融被定义为“半个业务”:“我们从什么业务都自己做,转化为只做最核心的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以及金融业务,对外说就是两个半的平台。”到2017年两会期间,马化腾则表示,腾讯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不会在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中来做,“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拆分而拆分”。

而到2017年年底的财富论坛上,马化腾对“两个半业务”又有了新的解释:“第一是做通信和社交,第二是做数字内容,剩下的半个业务指互联网+方面”。金融业务似乎被融合进了“互联网+”之中。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马化腾表示腾讯不断提升“两个半业务”,努力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者”

金融领域的外部大环境正变得微妙,政府对这一行业的监管政策正在逐步加码。中央多次强调要持牌经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监管措施不仅具体到细分业务领域,如现金贷持续收紧,第三方支付“断直连”,在宏观层面上也将针对非传统金融机构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如《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

2018年11月18日,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部分技术提供商将新产品、新技术当成投机赚钱的主要工具。”他还担心IT行业、互联网行业(进入金融行业)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市场应实现竞争性发展。

此前,互联网公司叫嚣的“颠覆银行,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包括蚂蚁金服、百度、京东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金融业务负责人,都公开表态称,“不做金融”。蚂蚁金服在2017年初就自我定位为一个科技公司,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以后只做技术(Tech),帮助机构做好金融(Fin)。

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在于过去大量不具备金融牌照的民间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打着擦边球从事银行业务;互联网金融的风行,也让大量互联网公司游离在监管之外,享受到了管制红利。全球对银行的监管都有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指标,保守主义也是银行业运营的核心原则之一,但这正和追求“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公司开展业务的逻辑相反。

当监管收紧,求生欲使得科技公司们不得不强调科技出身,弱化金融色彩。在这一大背景下,无论在自身金融业务开展还是在互联网金融投资上都谨小慎微的腾讯也许反而是好事。

即便刻意低调,金融新巨头已经崭露头角。腾讯副总裁赖志明在2018年10月底出席活动时表示,集团金融科技业务增长迅速,期望将来收入占比可提升至超过40%。根据零壹财经计算,以目前腾讯超过27700亿港元(约合24543.68亿元)市值计算,如果未来占比达到40%,那么腾讯金融的市值将超过11000亿港元(约合9746.58亿元),与蚂蚁金服目前1500亿美元(约合10415.4亿元)估值不相上下。

“你不知道的事情比你知道的事情更重要。”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这样说。金融业和其他领域最大的不同在于风险滞后。对于闯进金融领域的科技公司来说,“风险”需要时间来验证,就是一项难以被识别、被预知的事情。

“过去一百多年来的金融史上,能成为创新的金融变革,其实极为有限,大量被称作创新的金融产品,要么消失了,要么直接引发了地震,被叫停”《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作者陈宇说,“互联网没有找到比传统金融更能具优势的风控方法,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兴起的过程中饱受质疑。”

金融的出现源于人类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有效进行资源配置是金融的基本功能。当互联网的出现在多个方面重塑和改造了人类生活,其将如何影响金融业务是值得被关注的事情。腾讯是否能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贡献更多价值?

在其最新财报中,腾讯表示,“凭借先进的风险预测模型及特定客户群体为目标,微众银行拳头产品微粒贷管理的贷款额保持快速增长,同时不良贷款率低于行业水平。”不过,其并没有详细阐释模型优势,而其不良贷款率的表现仍需进一步观察。毕竟,当经济形势大幅下滑,很多数据值参考价值会大幅下降;此外,在金融领域,模型并不是万能的,“一旦规模足够大,自己成为市场的重要角色时,就会发现所有模型失效。”陈宇在其著作中这样表示。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另一方面,尽管在国内市场,借助微信的强势地位,腾讯金融得以打破支付宝的地位,但在海外的金融布局,腾讯落后于阿里。根据公开资料,在海外金融业务的投资上,腾讯从2018年3月方才开始,共投资了三家境外公司,分布在德国、菲律宾和巴西三地,涉及数字银行、支付和信用卡等金融子行业。而蚂蚁金服则自2014年起,投资了包括美国、印度、泰国、菲律宾、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巴西在内的1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支付、保险、小微金融、数字金融和银行卡等子行业。

在业务开展方面,同时为微信和支付宝提供服务的钱方创始人李英豪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表示,在海外,支付的竞争局势似乎调转了过来:“在海外我觉得微信更像跟随战略,而国内支付宝更像跟随战略。在市场策略上,微信的打法就好比抓蛇抓七寸,它从来是对制高点的思考更多,从国内到国外们从,他来不烧钱,这不是他们做事的方式。但支付宝更像是正规军打大规模战争。”

此外,也有匿名的支付公司高管表示,支付领域国内份额基本已经固定,微信支付还是有一定优势。重点是海外,将是持久战。支付宝有可能在海外拿下更多的市场。

对于这两家科技巨头,金融领域的竞争远没到终局。对于从国内厮杀到海外的阿里和腾讯,要在70亿人的全球市场里展开金融业务,前路远非坦途。看似板结的格局之下,新的动能正在积蓄和酝酿。

撰文:李好编辑:范荣靖、孙昊然、马杰、周京隆数字整理:马杰图表:金沛琦设计:唐世嘉制图:白羽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2-22
彭博商业周刊:你不知道的腾讯
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腾讯处在变革的拐点上。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