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不醒”的倪光南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一番“联想路线走错了”讲话在IT领域引起了关注。并且倪院士拿了华为和联想进行对比,认为“华为联想这30年来犹如龟兔赛跑,在1988-1995第一阶段,联想的‘技工贸’胜过了华为的‘贸工技’,从1996-现在第二阶段,华为的‘技工贸’胜过了联想的‘贸工技’”。

“了解倪光南和联想的人知道,当初倪光南之所以与联想分道扬镳,其根源就是与柳传志在“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上的分歧。当时身为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固执的认为联想应该走“技工贸”路线,并且因此离开联想。”

现在看,倪光南院士这两天的这番讲话显然对于30多年前的旧事还是没迈过去。那到底倪院士的执拗是否正确呢?

生存还是发展?

倪光南与柳传志分歧的具体时间已经很难考证,但据后来的报道,其大致的时间点应该是在1994年底,也就是倪院士本次发言中,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过渡点。当时按照倪光南的设想,联想应该对标国际上的英特尔,全力开发芯片等核心技术。

而当时的情况是:CPU市场英特尔一家独大,AMD通过稍微低廉的价格勉强分羹,IBM(代工)和Cyrix的CPU则凭借更加低廉的价格夹缝中求生存,以至于后来Cyrix不得不卖身IBM以自保。而在当时的情况下,研发自己的芯片不仅投入巨大,就算研发成功了,在技术上也很难与英特尔、AMD竞争,甚至与Cyrix也没有对比性。

倪光南当时技术为先的理念固然没错,但在时代的背景下,连IBM这样的巨头都是在收购Cyrix之后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芯片生产线,联想大手笔在技术领域的投入很可能会拖垮公司。要知道,即便10多年后,联想收购IBM PC部门,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一个“蛇吞象”的举动。IBM尚且如此,更何况联想。

笔者认为,在当时的背景下,联想的生存比超前发展的思路更加重要。如果按照倪院士的思路来,也许联想这个明星企业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一个时代的错位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某个著名的管理方面教授曾经调侃当时中国的企业效率。认为当时的企业存在管理与决策上的严重错位,从而导致了生产力低下。该教授形象的说,当时的企业是“高层干中层的事,中层干底层的事,而底层的员工和老百姓则是喝着啤酒、吃着炸酱面讨论国际大趋势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话虽然简单,却着实点睛。

当时,倪院士在联想的职务是总工程师,对于技术带头人而言,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量的提升技术没问题。但在“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企业战略和生存问题上指手画脚,就有些越界了。

当然,技术思维与商业思维从来不是绝对统一或者对立的,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在对的时间,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情才是最关键的。

联想是错过还是得到?

倪院士总喜欢拿华为与联想做对比。但其时我更愿意把当时的明星企业都放一起进行对比。记得当时的联想、长城、方正、同创是齐名的四大品牌电脑商。而现在呢?南京同创已经泯然众人,长城、方正也基本很少听到声音了,只有联想,还能在全球的PC市场一枝独秀,这未必不是一种成功,也说明了联想的战斗力。

同样,曾经在中关村体量比联想还大的两通(四通、信通)两海(京海、科海),现在一样无法与联想相比。对于联想而言,它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企业,这本身就是战略的成功。

倪院士的“技工贸”从理论上说没错。但就像为什么讲金融和证劵的教授还要靠教书为生一样,做永远比说更难。如果靠说就能把控一切,金融教授们早就靠炒股发财致富了。对于倪院士,此理相同。

华为就是完全的“技工贸”?

倪院士心里肯定认为华为就是“技工贸”的代名词,也是他的理论正确的依据。但是,真如此么?我记得华为掌舵人任正非在06或者07年的讲话曾经提出,当时华为创立了18年,但没有一项原创发明。这个时间比倪院士口中的第二个阶段晚了10年还挂零。说明了什么?

也许不少老技术人员还记得,华为最初的网络路由器、交换机等产品的型号与当时的思科极为相似,为什么?其原因就是当时思科的系统集成方案已经被广泛接受和普及,华为要想通过产品切入市场,就必须遵循当时人们的使用习惯,让自己的产品与市场习惯无缝对接。

当时,思科的体系相对完善,CCIE、CCNP、CCNA等认证得到了整体市场的青睐,其考取的难度堪比考清华北大常青藤,甚至当时整个中国(或者是亚洲)只有200多个CCIE。其背后是思科通过广告返点模式在普及自己的商业化体系。而华为的做法是时代的妥协,更是市场的规律。

为什么华为不建立自己的体系,用自己的产品型号?没其他原因,生存比脸面更重要。在这个时候,“贸”比“技”更实惠。而后,华为有了更大发展和积累了更多资金后,才有了现在的华为。为此,甚至现在思科方面还在揶揄华为。

所以,“技工贸”也许是个永恒的理论,但要看时间和空间。倪院士赖以为标榜的华为尚且如此生存为先,倪院士的理论是否适用当时的联想也就另说了。

当然,那个时代其实也不乏“技工贸”的实践者。曾经国内电信四大巨头“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中的巨龙和大唐就在整个中关村还全是中间商赚差价的时候,就举起了技术大旗,用巨额资金押宝技术,甚至在行业标准上与国外巨头掰手腕。但是结果呢?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巨龙和大唐?是否就和还有多少人记得倪院士一样?

30多年前的一次分歧,让倪院士耿耿于怀到现在,单纯从这点的格局上说,其实倪院士也许并非商业领袖的最佳人选。

当然,时代与技术都在进步,现在的联想、华为也都具备了世界级的实力。如果倪院士不是纠葛于30年前的小过节,而是利用自己超前的眼光与卓越的学术理论帮助联想、华为们更进一步,也许对于倪院士和中国的企业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做永远比说难的多,希望倪院士共勉!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28
“叫不醒”的倪光南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一番“联想路线走错了”讲话在IT领域引起了关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