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银行业受到互联网深度影响、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出路在哪?
11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了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筹建重庆分行等十家外资金融机构,并表示,“银保监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此背景之下,就银行业而言,对国有银行和大型银行和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冲击并不是很大,冲击最大的或是刚刚起步不久的民营银行了。并且,未来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准入门槛甚至会并轨。
在整个银行业受到互联网深度影响、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出路在哪?
先天困境
民营银行起步较晚。自2014年开闸以来,民营银行的设立工作稳步推进,逐步进入了常态化阶段。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明确指出支持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为民营资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背景是:中国现有金融体系仍无法有效覆盖小微企业、“三农”、普惠个人等长尾客户,市场亟需新生力量的注入,在渠道覆盖、运营、风控上取得突破,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模式,以成本有效的方式触达长尾客户,覆盖碎片化的金融需求,激活金融市场活力。
而在批准之前,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早已杀入上述空白区,比如大家所熟知网贷P2P等,由于互联网的诸多问题密集爆发,民营银行在拓展这些领域必将困难重重。
与传统的银行业比,民营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起步晚、知名度不高、品牌认知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在内部,人才少、熟练操作人员不足等;在技术、网络、基础建设等方面很难与大银行相提并论。在股东背景方面更是天壤之别。
据我了解,微众和网商,其他民营银行均步履艰难。
负债是民营银行最大的困境。利率市场化是未来、甚至是正在发生的趋势,在大行间推行利率市场化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民营银行规模小、创新意识足、体系灵活,理应是利率市场化这一政策最好的试验田;这个值得监管部门思考。
另辟蹊径
由于先天不足,民营银行要获得稳定健康的成长,就不能再更以前的银行那样铺摊子、拼规模了。民营银行必须创新,民营银行需要借助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增加“流量”和实现风险控制。
互联网巨头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和大数据,银行不可能在这方面超过他们,最好的方式是与之合作而不是全面竞争。比如,中国民生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就引进了百度的场景模式等。
民营银行的特殊模式也决定了其只能更多依赖互联网,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成本相对传统线下低,所以理应有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定价模式,方能体现其合理性。在这方面,绝大多数民营银行存在资金来源不足问题,极大阻碍了民营银行为更多长尾客户服务。有鉴于此,监管部门应该让民营银行在筹集资金方面更多的创新,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先试先行”。
由于民营银行起步晚,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基本没有历史包袱,贷款收益高,足够覆盖相对较高的负债成本。
由于银监保会对银行的准入是非常审慎,发起人有足够能力发展民营银行和承担风险。
有鉴于此,对民营银行的风险容忍度也需要提高。
各有特色
按股东和模式分,民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互联网银行和实业银行。金融实力最强的阿里巴巴旗下金融板块,为解决 C2C电商中交易信任的问题,创新了交易担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为解决海量小微商务的资金困难,成立了小贷公司,开展小微商户融资贷款;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和生态圈活力,逐步接入货币基金、信用支付、移动支付等全方位金融产品;最后获取民营银行牌照,整合金融板块资源。
互联网龙头BATJ(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都与大型银行有深度合作或者拥有自己的银行,一般会利用强大的网上优势开办网络银行,比如腾讯的微众。
实业办银行也各具特色,以湖南三湘银行为例,三一重工集团是其最大股东。该行董事长梁在中曾公开表示,三湘银行将依托大型制造行业实现金融和产业的结合,并且只做产业链金融。
无论哪种模式,民营银行自创立之初,都给人以耳目一新形象。
同样扶持
另外,民营银行要有足够宽容的监管支持和财税优惠政策。监管当局应该把民营银行全部纳入普惠金融范畴予以支持。
银监保会曾表示,完善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继续落实并完善对各类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对资金投向、利率的传导功能,创设扶贫再贷款,同时发挥宏观审慎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
银监保会还专门发文称: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实行免征增值税、印花税,减征所得税,提高贷款损失准备税前扣除标准,扩大呆账核销自主权等税收优惠。整合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对保险公司种植业、养殖业保费收入实行所得税优惠,对农业保险实行保费补贴,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
监管部门尽快与财税部门落实对普惠金融的优惠政策是当务之急。
由于民营银行尚属新生事物,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部分资料来自罗兰贝格公司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金融学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