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40年支付方式变迁 苏宁金融引领消费变革新趋势

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上升到2017年的59660元。一系列数字背后,随时随地的消费娱乐、朝发夕至的交通网络等场景,直观地描绘着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日益多样化、开放化的生活方式。而在这部美好生活的进化史中,人们消费、支付的方式也经历了数次大的变革。

回眸40年支付方式变迁 苏宁金融引领消费变革新趋势

(图:苏宁线下门店,顾客络绎不绝)

从凭票购物到刷脸支付 支付方式的“极简”蜕变史

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物资匮乏,国家发行了各类票证来保证物资的全民供应。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是市面上最重要的支付工具,也是每个家庭最珍贵的东西。“有钱没票,啥也买不到”是当时的消费常态,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渐渐繁荣,国家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票证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由现金支付取而代之。

回眸40年支付方式变迁 苏宁金融引领消费变革新趋势

(图:现金支付是生活中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

现金交易实现了极大限度的消费自由,但携带大量现金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与不便,于是人们开始将手中的现金转存进银行卡,随时随地刷卡支付,进一步消除了现金消费的多重限制。随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让人们的金融生活在短短数年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攒粮票换口粮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不带钱包也可以走遍天下,在如今这个移动支付盛行的时代,消费者可以在网络购物时用手机扫一扫支付,甚至刷脸支付,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支付,国人的支付方式在科技的加持下完成了“极简”的蜕变。

技术驱动核心竞争力 苏宁金融开启支付新格局

互联网和物流的发达,加之极为便捷的支付方式,助推了消费行为的空前活跃,大批零售企业在其中做出的贡献也同样不可小觑,苏宁作为这些企业中的领头者,在精准把握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同时,主动探索技术与服务的创新道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智慧贴心的消费体验。

回眸40年支付方式变迁 苏宁金融引领消费变革新趋势

(图:苏宁易购全球总部)

一直以来,苏宁坚持以技术革新为导向,2017年提出的智慧零售概念,本质上正是一场技术驱动的数据革命。目前苏宁凭借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及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业务优势,已经形成了以“两大、一小、多专”为核心的完整生态圈。作为助力苏宁智慧零售的最重要角色之一,苏宁金融坚持发展智慧金融,持续创新金融科技,优化金融体验,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了优质、安全、高效、智能的普惠金融服务,为苏宁的智慧零售业务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眸40年支付方式变迁 苏宁金融引领消费变革新趋势

(图:苏宁消费金融)

其中,去年一经面世便刷爆朋友圈的无人店,称得上是苏宁金融深耕金融科技的成果体现。刷脸进店、精准推荐、刷脸支付,能用“脸”的,根本不必动手。消费者只要简单地驻足停留进行面部识别就可以轻松购物。目前,苏宁金融刷脸支付技术已应用于苏宁的各大业态,开户时间仅需100秒,1分钟即可完成实名认证,满足了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在各个领域的新兴消费需求。最新上线的“一键付”功能更是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风控的保障下,真正实现了一键支付,速度快过市面上绝大多数互联网支付产品。安全、先进的支付技术,让消费者对苏宁金融在科技领域全心的投入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有了切身的体会。

回眸40年支付方式变迁 苏宁金融引领消费变革新趋势

(图:顾客在苏宁无人店进行刷脸支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活跃在中国零售业的无数企业,如大浪淘沙般更新迭代,但苏宁在大浪中始终稳步向前。苏宁金融聚焦创新科技的发展战略,与苏宁以零售为核心的多品牌、多产业、多业态并驾齐驱,助力苏宁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业内领先的智慧零售企业。相信未来,苏宁金融将会持续助力苏宁开创智慧零售新格局,把更优质便捷的消费体验带给用户。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0-19
回眸40年支付方式变迁 苏宁金融引领消费变革新趋势
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