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现场
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场景实验室共同主办的【长期主义——甦盛典·新商业Talk 2018之长期主义】日前在北京举行。在会议的圆桌论坛环节,一点资讯CEO李亚与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易观CEO于扬,《财经》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何刚,场景实验室创始人、造物学出品人吴声,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徐洁云等嘉宾围绕“效率、创新与长期主义”的论坛主题阐述了精彩的观点。
李亚提出,对企业而言,短期价值是企业活下去的前提,是战术,但长期价值主张才代表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动力。企业要通过短期的效率,来保障长期价值的最终实现。但现在的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人才,甚至更大的战略生态的设计,要求企业要从长远考虑设计自己的战略,考虑自身的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一点资讯所提出的【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阅读】的定位,不是以短期竞争作为出发点,而是回归用户需求,从用户价值这个根本点,以持续创新驱动企业的长期价值与持续进化,通过保障长期用户价值,反过来保障长期企业价值。
以下为李亚参与论坛观点速记精编:
吴声:以用户为核心的体验战略、服务战略越来越成为共识。在信息流的基础设施场景里面,我们的产品到底是一个资讯产品、信息流产品还是生活方式产品?
李亚:移动资讯信息流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领域,除了典型的算法驱动外,浏览器、微信、微博以及替代性的视频为主的产品都在进入这个领域。商业变现力证明了它对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和准参与者的吸引力。
以前亚马逊重要的信条,是“不要紧盯你的对手,盯紧用户”。我们自己做行业分析的时候,也是从两点入手:一方面是从长期主义出发,洞察用户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的机会在哪里;另一方面是从影响行业生态的力量中,观察他们各自的策略趋势如何演变。比如影响用户入口的手机厂商的策略如何变化,影响新闻客户端的监管政策、行业自律、数据保护的呼声走向等,这些相对而言都会有长期的影响。
事实上,像国内互联网和资本市场都高度发达的这样的环境下,短期如何活下去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短期是战术,没有战术突破的战略是空中楼阁。比如说易到在用车领域已经做了几年,一旦新的对手出现特别是被纳入BAT生态中,用户、资本的力量快速进入的时候,立刻就没有竞争力了。上市公司每个季度的财报披露,或者 VC预测下一个时间表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指标,这些短期的战术是长期战略的一个重要保障,否则在这种过度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活不到其用户价值主张被证明的那天。
李骁军:你曾经做过上市公司CFO,你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资本是长期主义吗?
李亚:分析师给股票定价的时候,一般是看它的未来收益率。很多公司从行业的潜规则去提供业绩预估,他们尽量去让这种预期有可见度、平滑性。也就是说,如何管理好每个季度实际的数据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和你怎么指引未来一年的增长率,这两者之间是同样重要的。所以说从根本上讲,长期是定价的基础,但每个季度的短期披露会影响股价剧烈的波动。
前面嘉宾演讲中提到了“基业常青”的概念。互联网遭遇泡沫的时候,在《快公司》杂志曾出现过一篇封面文章“Build to Flip”,那个时候我们发现,硅谷和华尔街的结合使得变化加快,企业想要达到“基业常青”非常难,阶段性的成功成长更重要,除非让自己的系统打造成兼具系统开放性、核心稳定性,而现在随着变化的进一步加速与不确定性的加大,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进入这样一个理想的状态。
何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都存在非常剧烈的内容原创偷窃以及低俗内容等风险,用户的这些喜好需求会不会受到短期利益最大化压力的影响?
李亚:一方面版权是所有内容产业都面临的问题,我们也要应对。对于内容品质与品位,从根本上讲有两点,当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VC、华尔街结合,它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这种市场逐利的压力需要另外一种力量来矫正、平衡,否则互联网企业就难免会在这种压力驱动下纵容算法和机器智能利用人性的弱点和惰性来追求点击、广告等直接的企业利益最大化。
但是如果从资讯行业和媒体平台的用户价值与社会价值角度看,除了商业和市场属性,它们还具有公共属性,从一点来说,我们通过鼓励用户的主动兴趣表达来发现、满足真正对用户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需求。同时,全球范围内对算法和社交平台的监管也日益显现,这其中既包括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政策,也包括对算法到底要以促进企业组织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还是要以促进一个更平衡的个体及社会价值为目的的引导。最近几年出现的社会化企业的新理念,长期价值呼唤新的商业文明理念,这种平衡需要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同时需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用户自觉意识的结合来共同保障。
吴声:我们圆桌主题是效率、创新与长期主义,从这个角度怎么看待您所理解的长期?
李亚:对企业而言,效率是战术保障,是企业活下去的前提,但长期价值主张才代表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动力。企业要通过短期的效率,来保障长期价值的最终实现。现在的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人才,甚至更大的战略生态的设计,要求企业要从长远考虑设计自己的战略,考虑自身的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企业不应被竞争牵着鼻子走,而应回归、聚焦用户,从用户价值这个根本点,以持续创新驱动企业的长期价值与持续进化,保障企业的长期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