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ofo的自我救赎

ofo最近麻烦不断升级,除了频频传出被低价收购的消息,还遭到供应商的集体诉讼,ofo真正走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深度

ofo的绝境

实际上,这不是ofo第一次面临死亡的威胁,早在4年前,戴威创立ofo的前身ofo 骑游时,刚拿到唯猎资本 100 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花光了,ofo 骑游最惨的时候账上只有400块钱。

当时的戴威拿着商业计划书跑了数十家风投,融资的期望值也从2000万缩减到500万。天无绝人之路,在ofo存亡之际,金沙江的朱啸虎找到了戴威,帮他连续完成了多轮融资。

自此,共享单车开启了跑马圈地的投放之路。然而,这场圈地大战没有胜利者,从3个月决胜宣言,到最终ofo和摩拜落得两败俱伤。现如今,被美团收购的摩拜仍每个月亏损4个亿,而单车质量逊色的ofo更品尝到了疯狂投放带来的恶果。

第一次绝境,ofo幸运地遇到朱啸虎。而现如今命悬一线的ofo,谁将会是它的下一个贵人?

近期,在ofo众多负面消息中,有一条ofo与智享单车深度合作的消息引起众多业内人士关注。

深度

ofo+智享=绝处逢生?

今年的9月15号,消息人士透露,ofo高层近期与智享单车接触,ofo或将依靠智享单车的硬件与软件管控技术,进行重大调整。

对于这个合作消息,有人将其比作老大,老二太强势,老三和老四合伙了,但业内人士的分析更加客观公正一些。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ofo作为共享单车,太过普通,车子简陋,密码锁简陋,更谈不上什么科技感,远不如摩拜和哈啰。此外,ofo单车的使用周期也到了,自己账上也没有什么钱,不能像早期那样,车子丢了、少了、坏了,也不管,重新造新的。

对于ofo来说,找谁进行合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满足它的需求补齐它的短板。

智享单车是做什么的呢?查证资料发现,智享单车具有车辆定位、硬件通信、远程控制、车辆识别、语音提示、临时停车、电子围栏、远程锁车、定点换车、定时预约等功能的“智享大脑”。

智享单车技术手段,就是ofo目前欠缺的东西。这些需求找第三方合作,比自己投入研发投入的成本上会更低,时间上会更节省,更何况还有白纸黑字的专利保护,这就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原因。“

对于这个深度合作消息,ofo将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加上智享单车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的运营手段,会讲出一个投资人、政府、社会都爱听的故事。

让骑行盈利,ofo在这场收割战中,将立于不败之地。

深度

困局与掀桌

从种种因素来看,ofo在传递与智享深度合作的信号。其目的,一是,稳定军心,向外界透露ofo还没有放弃。二是,讲一个好故事,争取下一笔投资。

但ofo与智享单车合作仍面临诸多难点:

一,ofo没有足够的筹码来争取智享单车的软、硬件支持。智享单车凭借技术优势和规范运营的准入门槛,早已摆脱了共享单车越做越赔钱的魔咒。说白了,已经实现自身造血的智享单车并不缺钱。

二,即使ofo获得了智享单车的技术手段,来“进化”小黄车,这笔投入是ofo难以负担的天文数字。

三,摩拜,哈啰不会让ofo顺利与智享单车进行深度合作,如果ofo进行全面升级,势必会把整个单车行业拖入规范,有序化运营的游戏规则,未能产生寡头的共享单车行业,是当下创业者和投资人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景。即便,它更合理,更利于社会大众。

在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当下,共享单车给投资人,创业者当头一棒。第一批队的共享单车不仅钱烧没了,还受到社会各界的抱怨,反观依靠技术手段发展智享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假如,市场规模最大的ofo和技术最好的智享联合起来,将拥有掀翻这个桌子的力量。重塑规范运营规则的市场,也是现阶段的摩拜,哈啰无法做到的。

深度

走向另一条路的“ofo

事实证明,选择往往比努力要重要。如果让ofo重头来过,选择走一条与之相反的道路会是什么结果?

作为同一时期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智享单车帮ofo走了另一条路,这是一条其他单车企业不想走,也不敢走的路。在共享单车跑马式的疯狂圈地投放之际,智享单车组建上百人的研发团队,闭门研发共享单车管控技术。

到现在来看,智享单车这个决策都是一个极其疯狂的举动。时间证明了,所有的代价,都会来成为不同的馈赠或是恶果。

第一批队的共享单车企业,早已烧光了投资人的钱,摩拜被迫卖身美团,ofo苦苦挣扎。而据智享单车的内部消息透露,智享单车将在这个寒冬,迎来数亿的投资。

这或许就是走向另外一条路ofo的结果,可是,ofo不是智享,27岁的戴威,也不是55岁的曹康。

ofo和智享单车像是两个极端,一个运用互联网思维,拼命的抢占地盘。一个只顾关起门来,闷声赚钱,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智享单车很难取得太大发展。

ofo留下的启示录

资本的力量,让ofo一步登天,一度成为共享单车代名词的ofo,在资本的助推下成为了一时的赢家,在走捷径的同时,戴威再也无法控制ofo的发展方向,把ofo变成Google一样,影响世界也成了奢望。

ofo在各个大佬出谋划策之下,熟练的玩起了互联网打法,就像两年前的美团对战大众点评,去哪儿对标携程一样,疯狂补贴,疯狂亏钱。大家都杀红了眼,原本的盈利模式在千万级的投放量下微不足道,不计损失,不计成本的攻城略地,让每一个企业在刀尖上跳舞。

去年的秋天,共享单车还是资本的宠儿。随着共享单车平台陆续倒闭,ofo一夜之间变成了资本市场的弃儿,走投无路之下,ofo选择了卖身求生,将单车抵押阿里系,拿到 17.7 亿人民币续命。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ofo的第一次绝境,资本让他起死回生,但资本绝不是万能灵药。钱总有烧光的一天,有造血能力才是制胜不二法宝。

ofo的自我救赎,是否能如它所愿?是静待收购,还是最后一搏,ofo的故事尚未落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9-19
深度|ofo的自我救赎
ofo最近麻烦不断升级,除了频频传出被低价收购的消息,还遭到供应商的集体诉讼,ofo真正走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