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拼多多,精英们在评判时“不要急躁”

作家圣佩韦说:“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

可在原子化时代,“理解”早就被价值观隔膜与视野壁障挤兑出了“人心疆场”。撕或怼来得太容易,理解他人则太难。太多人都是以傲慢与偏见为据点,急匆匆地对着无法理解或尚未接触的事物开炮。

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年人成了发际线捉急的“油腻男”?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城乡结合部青年跳不出杀马特的审美层次?还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三和大神”一日三餐挂逼面?理解无能,就先喷为敬。

无法被理解的,不只人、事、物,还有企业,典型者如拼多多。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拼多多就能打破阿里京东“二分天下”的电商格局,以超音速般的崛起速度成为中国电商第三极?无法理解,为什么拼多多能吸引逾4亿人“拼得多,省得多”,成为许多人追捧的现象级应用?无法理解,为什么拼多多平台上的东西这么实惠?

各种无法理解之下,他们轻率地给出了判词:现在大趋势都是消费升级,逆势而行的拼多多很难走远;在电商人口红利消失、流量触顶的背景下,取巧的拼多多只是昙花一现;不控货也没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轻资产的拼多多会受缚于人而在拼多多IPO前,他们也摆好了预言家姿势,认为拼多多上市了也是破发的命。

在观点市场开放的当下,“挺”和“踩”都是个人喜好。可就事实而言,带着旧思维去评判新模式、拽着“五环内视障”去置喙五环外人们的消费方式,逃不过“偏颇”二字。

有时候,是有些人的理解力限制了他们的认知,他们认知层面的“少”导致了他们看不懂拼多多的“多”。

现实也很快打了他们的脸。就在这些人仍在抱着成见不放时,拼多多于7月27日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240亿美元,仅在上市当日股价应声上涨40.53%,报收26.70美元。

好还是坏,市场给出了答案。

1,“不一样”的拼多多

近年来,很多人都喜欢谈“互联网下半场”,下半场意味着市场定型。随着“BAT”的割据地位和“TMD”的鼎立之势调良稳泛,留给新兴互联网创业者的时间窗口已关闭,就成了流行说法。像电商领域,AJ(阿里和京东)早已凭着资本、营销、物流、金融、技术和品类等资源整合,成为电商方面的“头部玩家”,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则寥寥无几。

在此背景下,拼多多在俨然铁板一块的电商版图中,以黑马姿态杀出,坐上了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的交椅,确实让人讶异。

数据最能说话:成立仅3年时间,拼多多就达到了月GMV过百亿的规模,同样的规模阿里和京东都用了长达十年;2017年底,其活跃买家是2.44亿,逼近甚至超过京东;截至今日,其周活跃渗透率、周人均打开次数、日人均在线分钟甚至都超过了京东这堪称奇迹。

拼多多能在AJ主导的相对固化的电商格局撕开一道裂口,绝非偶然。IT作家阑夕说:“在很多科幻小说中,遨游宇宙的冒险者只要能够提前捕捉黑洞的引力,就可以省掉大量的燃料成本,实现星际跃迁的可能性。”而拼多多的崛起密码,正在于“提前捕捉到了黑洞的引力”。

都知道,今天的互联网竞争最终都绕不开争流量,流量玩法也是当下互联网的主流逻辑。拼多多也无法离开“流量地面”飞升。但同样是利用微信带来的移动社交流量红利,跟部分企业通过小程序等开通接口作为流量分发渠道不同,拼多多是用社交拼团的方式带动人与人的连接,使每个微信用户都可能成为流量入口和分发渠道,进而形成了去中心化的网状流量传播。

本质上,拼多多玩的不是流量本位逻辑,而是通过强信任关系链里的熟人社交,唤起人的聚合议价积极性,而人们转外链拼团的积极性起来了,流量自然也就有了。也就是说,它不是从存量流量池里分一杯羹,而是以有温度、有趣味的社交拼团交易场景发掘出流量增量。

到头来,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昂的情况下,拼多多无需跟其他平台抢流量,就能凭着自身的“社交电商”属性激活的潜在流量,在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畛域找到新突破口。

这就是拼多多的不一样之处。当很多互联网企业“以争地盘卡地位”时,它是“向错位发展要空间”;当很多电商平台把着眼点放在交易上时,它是以人和社群为核心;当传统电商巨头打造的是“电商版的Google(靠搜索找商品)”时,它搭建的是“Facebook式的电商”,这类平台呈现出三个特点:基于社交场景;以“拼”为主要形式;凭借算法对“商品流”精准推送。

有电商研究者曾说过:按“个”售卖商品,电商和用户就是纯粹的交易关系;按“人”匹配商品,则是一对一的服务关系,二者的最大差异就是情感的有无。拼多多将“拼”作为撬动亲友情感的杠杆,再以情感互动作为撬动消费的杠杆,这跟其他电商平台的“流量×转化率=GMV”思路截然不同。

对于拼多多这类新玩法,如果再秉持着流量为王的逻辑去打量,那就是拿少林长拳的招数考太极拳,难免套不进去、看不明白。

2,“消费公平”带动的另一种“消费升级”

拼多多有两个重要特征,这两个特征对应了其“Costco+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特质的两面:一是以“朋友推荐”这个社交入口切入电商行业;二是主打“实惠+精选”的产品挑选原则。前者回答了“为什么流量触顶,拼多多却不缺流量”的问题,后者则总容易被人引向“消费降级”这个似是而非的议题。

现在都在说“消费升级”,其主要特征就是“消费重心不再是低价,而是物美”的消费心理进阶。以低价为醒目标识的拼多多,则被认为是逆潮流而动。

毋庸置疑,跟很多电商平台“消费升级”大旗挥动下的精品内容营销比,拼多多确实是不走寻常路,其价格很对那些价格敏感用户的胃口,攻陷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长尾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们要意识到“消费降级”跟“消费分级”的差别,了解到去掉滤镜后更为复杂的中国消费格局与市场面向,不要以为大都市白领打着出租车、喝着星巴克就能为中国主流网民消费水平“代言”。在移动互联网将无数小城镇和农村人口也接入网络后,“实用”“实惠”在那些“村网通”人群的消费取向中必然有着更高的优先级。

对那些次级城市、小县城和农村地区的网民来说,当网购便利了自身生活,还提供了多样消费选择,这就是另一种“消费升级”。

这种实打实的“消费升级”的隐性利好,就是增进了“消费公平”。正如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说的,消费才是评价社会公平的最重要指标。以往特别是PC互联网时代,剁手族主要是些白领阶层、学生群体等。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拼多多们为许多乡镇村域的年轻人和老人打开了网购的大门,削平了信息壁垒造成的消费需求满足层面的鸿沟。

更何况,拼多多追求的是高性价比,而不只是低价。高性价比不是以牺牲“性”能来换取低“价”,不是将“物美”和“价廉”对立。

其平台上的商品更实惠,其实是前后端更紧密接合的结果:“拼”的聚合议价效果意味着C(用户)to B(商家)更直接的讨价还价,再加上电商平台对不必要的中间流通环节的剥离,这让供需对接的路径被缩短,确保了低价供货。而在订单驱动的模式下,前端“拼团”的需求反馈到后方的供应商,再辅以精细化的品控机制和用户权益保障举措——目前平台方面明确了包括假一赔十、劣一赔三、延迟发货3元/单、虚假发货5至40元/单等在内的消费者赔付金制度,提高了对造假的震慑力,也为“便宜有好货”创造了可能。

对多数人来说,网购时,消费诉求的自我实现比炫自身消费能力更重要,也就是更倾向于“买对”比“买贵”。而如果同样质量的货品有更实惠的,“买对还不贵”,那也是消费体验的升级。

说到底,消费升级不是让“五环内”人群买得起高大上的高奢品,却让“五环外”的民众连网购“便车”都搭不上,而是要呼应“需求分级”的态势,助益群际消费公平。正如拼多多创始人、CEO黄峥所言,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评判消费升级与否,也不能只以大都市白领的消费层次为标尺,更要看大多数网民的消费权利是否得到了增益。

3,摒弃刻舟求剑的评判标准

左手社交,右手性价比,拼多多的迅速崛起,显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既有认知框架。有些人的疑问无法在自身的存量知识体系内被消化,于是转化成了对拼多多的质疑。

但很多质疑声的依据,只是旧思维,而非顺着新业态生成的新视角。他们口头沿袭的,仍是传统电商话语体系中有的“全品类扩张”“下沉”等话术和流量逻辑,而不懂以“新零售”与“社交电商”为代表的新电商模式内含的“订单驱动”“精准匹配”等逻辑;他们习惯的,还是传统电商平台的“人找商品”产品逻辑,而不是以“商品找人”重构了人、货、场关系的新电商玩法。

可事实上,主要依赖外部引流和用户增长的传统电商发展的红利期已过,基于多元化信息传递、场景应用的电商模式正在兴起,拼多多则是其中的引领者。

对许多人来说,显然有必要更新价值认知的“数据库”:不要认为便宜就必然没好货,拼多多社交拼团的渠道成本与供应链上C2B(反向定制)模式带来的产品成本双降,都为高性价比制造了条件;不要认为消费升级就等于“买贵”,“买对”和助益消费公平是更深层次的消费升级;也不要认为没有自建物流就无法支撑电商,时下的互联网平台更讲究赋能合作。

比起认知层面的“刻舟求剑”,泛道德化的臧否,同样值得警惕。微博大V冯大辉批判的“五环内的价值观”——动辄认为外卖、共享单车、拼多多、快手、Wi-Fi万能钥匙们是有原罪的,经常突出一个事物的不足甚至因此将其彻底否定,却很少作为终端消费者去看待其价值,就是典型的泛道德化批评。

对于那些新业态,兴许我们更适合站在市场维度去审视,着重看它与民众需求的耦合、对民生福祉的增量,而不是站在上帝视角轻易下道德判词。

事实上,市场本身也会说话——无论是此前融资时受到头部资本青睐,还是在纳斯达克上市之际股价暴涨,都不啻为市场投出的“认同票”。而市场背靠的往往是民意基础。

所以,对拼多多们的刻舟求剑式评判,该与时俱进了。至少,在评判时“不要急躁”。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30
对于拼多多,精英们在评判时“不要急躁”
作家圣佩韦说:“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