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解决方案第一股品钛(PINTEC)赴美上市,金融科技行业分水岭到来了

在沉寂了半年之久后,美国资本市场终于又迎来了一家来自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

美国东部时间 7月16日,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品钛(PINTEC)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招股(IPO)申请书,承销商包括高盛、德意志银行与花旗。

而就在一个月前,品钛才刚刚完成了一轮总计约 1 亿美元的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新浪、曼图资本(Mandra Capital)、STI Financial Group、顺为资本、熙金资本等,这也是品钛成立近两年来的唯一一次融资。

有意思的是,此前所有已经 IPO 的金融科技公司几乎都是通过向 C 端用户提供现金贷或消费分期业务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进而谋求上市机会。而品钛却是这当中的「非典型」——它是一家企业服务型金融科技公司,主做 to B 解决方案业务。

也就是说,品钛是一家为中小金融和商业机构提供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的企业服务型企业,而非一家直接用资本金面向 C 端用户进行放贷的金融公司。

目前,品钛最重要的两大产品为智能信贷引擎「读秒」和智能投顾引擎「璇玑」,通过这两大产品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消费场景分期、个人信贷、小微企业信贷、财富管理和保险经纪等各种智能解决方案。

这听起来不够性感,但却让品钛成为了在这一轮互金监管风暴中能够踏实生长的那一个。据招股书,2018 年一季度,品钛总收入达 2.79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9%,并且在这一季首次实现了 2350 万元人民币盈利(经调整后的 non-GAAP 口径)。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相继完成大额融资并迈向美国二级市场,品钛给当下低迷的金融科技领域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1、营收和利润稳定增长,合作机构达 260 家

根据 Oliver Wyman 的报告,中国的在线消费金融市场在 2022 年有望达到人民币 3.5 万亿元的规模。但无论是商业机构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缺乏打入这一市场的技术能力。品钛在招股书中表示,通过服务于两端的机构客户,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以优化自身的模型和解决方案,而客户的广泛性又进一步强化了品钛服务的网络效应,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的扩展业务。

这种高效低成本的业务模式直接反映在了品钛的财务数据上。

2016年9月,品钛从积木盒子中拆分出来,独立运营,总收入达到 5490 万元人民币。而到了 2017 年,收入快速攀升至 5.68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36%。2018 年一季度,品钛总收入 2.79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9%。并且,品钛在 2018 年一季度已经实现盈利 2350 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2017 年品钛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达到 12%,这已经达到了美国一家典型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支出比例。

让品钛能快速实现盈利的是它背后那 260 家合作机构。这其中,商业机构客户主要是拥有场景的互联网公司。以信贷业务为例,商业机构在整个信贷业务链条中扮演资产端的角色,而金融机构客户则为资金端角色。

早期,品钛对几个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去哪儿等客户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收入,这或将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不过,过去一年品钛也在积极拓展客户,目前,前五大客户对营收的贡献占比已经下降到 55.3%。

据招股书,截止 2018 年一季度末,品钛的商业机构客户达到 179 家,包括去哪儿、携程、中国电信翼支付、唯品会、小米等,涵盖了在线旅游、电商、电信、教育、SaaS 平台、3C、医疗、生活服务等领域。另一端,金融机构客户达到 81 家,包括各城商行、证券公司等。

通过合作伙伴,品钛间接服务的 C 端用户包括 2100 万使用信贷系统的注册用户,和 16.8 万使用财富管理系统的用户。经由这些解决方案促成的贷款累计达 239 亿元人民币,财富管理交易额则为 37 亿元人民币。

2、品钛的核心:做金融机构的大脑

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十年前的软件行业就有了统计:每赚三块钱,有一块钱就是金融行业贡献的。在 IBM 的财报里,我们能看到金融客户的贡献甚至超过 40%。

但传统 IT 公司在做金融科技时面临一个致命问题——它不具备业务思考能力。只能提供单纯的编程能力,但业务逻辑只能依靠客户提供。只有客户想明白要做什么之后,IT 公司再进场做开发,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外包。

但品钛希望给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大脑和引擎,类似手机里的芯片,这才是品钛的核心——它所提供的 B2B2C 的整体解决方案,是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 IT 服务的一次飞跃。

品钛在招股书中对自己的业务模式做了详细的解释——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类似于一个端到端的桥梁,一端连接商业机构,为其补强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并运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服务终端用户,帮助流量变现;另一端连接金融机构,为其获取、运营海量的互联网用户,助其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

品钛在上轮融资中选择与新浪结盟,意义就在于将微博的流量、用户和数据,与品钛的技术实力结合起来,二者可以更好地为金融机构赋能。

在具体的产品形态上,品钛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化产品模块和增值工具,按需灵活配置,并无缝嵌入合作方平台上。

以智能信贷为例,解决方案包括:流量路由、数据处理、风控、信用定价、资金路由、金融机构独立信贷评估、客户运营、还款管理、贷后管理九个模块。每个模块可成独立产品,亦可成整套方案。

品钛 CEO 魏伟曾形象的表述过这个逻辑:「我们做的就是一个修路的事情,只不过,不同的机构之间要修的路长短不一,要改造的环节不同。我们只要把这个完整的通路开发好,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给他们所需要改造的部分。」

TO B解决方案第一股品钛(PINTEC)赴美上市,金融科技行业分水岭到来了

3、快速苏醒的 to B 市场

在国内的金融科技领域里,品钛算的上是第一家专注 to B 解决方案业务的公司。而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都看到了 to B 服务市场里的巨大机会。

可以说,金融科技这个行业的分水岭已经到来了。

市场环境正在变化。2017 年,整个金融科技行业经历了现金贷的速生速死和监管对「持牌经营」毫不留情的红线,大量公司滑向了生死边缘,不得不在「做金融」和「做技术」当中做出选择。而对于那些实力强劲的巨头来说,「去资产化」也让它们能在监管的高压下有更多腾挪的空间。

近期,蚂蚁金服正高调转型科技公司,不断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开放出去,包括底层技术、风控技术,也包括具体业务当中的场景、用户、资产等。在业务层面,花呗、余额宝这样的「明星业务」纷纷纳入外部合作伙伴。

京东金融也是同样。这家刚完成 130 亿融资的公司正在调转船头,业务模式由 B2C 变为 B2B2C,也就是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来服务 C 端用户。「做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是陈生强赋予京东金融的新角色。

金融科技巨头的纷纷转身都证明了 to B 市场的价值,但也为品钛带来了潜在的竞争问题。招股书中,品钛表示「微众银行、京东金融、平安壹账通等大型公司,与品钛在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保险经纪领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不过,品钛自成立起便成长在巨头林立的环境下,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径。可以说,在互联网上做金融服务就是卡流量入口,只要入口没有被垄断,就有的是机会。

与互联网不一样的是,金融市场是一个天然的非垄断市场,并非一家或者几家能够通吃。而且金融市场也是分层的,位于不同层级的市场有各自的玩法。

另外,蚂蚁这样的巨头大多是在自己的封闭体系里玩——基于自己的特有的场景、流量、技术能力形成资产,再输出给金融机构。这个市场虽然品钛进不去,但在巨头之外更大的开放市场里,它们也几乎不会轻易迈出来。

在这个逐渐被验证为未来趋势的赛道里,单枪匹马的品钛率先把模式跑通了。它的上市,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to C 式微,to B 当道。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18
TO B解决方案第一股品钛(PINTEC)赴美上市,金融科技行业分水岭到来了
在沉寂了半年之久后,美国资本市场终于又迎来了一家来自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