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到2号人事部:粉丝经济如何进化,才能继续让用户尖叫?

这个时代,很多原本不变的东西都在崩塌。

最近筹划在港交所上市的小米,正搅得资本市场天翻地覆,不只被担心会吸干香港股市的流动性,关于它要不要在A股发行CDR的传闻时隐时现,也惹得大陆股市暴涨暴跌,已经很难用独角兽来形容它,这完完全全就是一条呼风唤雨的巨鳄了。

只是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这条巨鳄刚诞生的头几年,还在一直被人怀疑能活多久。

小米的逆袭,毁掉了许多人的三观。这不是一个公司的故事,而是一个新的生存法则被实践的过程。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面前,传统商学院里的很多营销、产品、管理理念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伪命题,新的打法以十倍的速度呼啸而至。

小米倚之名扬天下的打法,就是粉丝经济。

粉丝造就小米

在小米之前,甚至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就有产品粉丝的存在,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索尼大法好”。

但是,小米是第一家经营粉丝的,小米营销的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前两个都着落在粉丝身上,至于第三个,也是在粉丝池形成以后,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一套打法抓住了现代人孤独的心理,因为属于某个群体,所以每个个体都感受到了被环绕的安全感,群体的光环为每个个体提供温暖,每个个体不是个体本身,而是群体的一部分。

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早期小米粉丝的忠诚程度。黎万强在《参与感》里提到过,小米刚起步时,团队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办见面会,当地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但他们只管坐车去,到了就开始办活动,活动完了就走,完全没管活动的组织、策划、到场率这些基础因素。

原因很简单,当地的米粉自发的把这些事情全包了,而且是义务的。

这套打法的威力有多大?早期小米一向自诩的核心竞争力是“性价比”,但在中国的商业环境里边,“性价比”是构不成护城河的,永远有人能比你做得更便宜、性能更好。小米起步之后,也不是没有断根挖脚的竞争者,华为的荣耀、酷派的大神、背后站着步步高的一加,同样配置不低,价钱不高,而且个个背景远比小米更强硬,但就是卖不过小米。

无它,他们缺了粉丝营销,声音就没有小米大,销量也就上不去。

粉丝经济的缺陷

粉丝经济最大的收益,在于低成本的传播,最大的缺陷,则是品牌容易碰到瓶颈。

越高端的人群,越不愿意成群结队。获得高端用户,只能用产品,他们不屑于当粉丝,搞粉丝营销的品牌,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同。

华为经营粉丝,也是独立出来了一个荣耀品牌,不会拉低Mate系列的高端形象。

小米的粉丝经济做到2015年,也到了瓶颈期,体量足够而利润跑不出来,终于迎来了2016年的沉沦。

而到了现在,荣耀已经不再是华为的主打,从泥坑里爬出来的小米,似乎也不再提粉丝经济了,而开始给自己塑造“新国货”的标签。

“粉丝”向“社群”的进化

社群是粉丝的进化,是一个基于价值观的组合体,所赖以存在的基石,并不是某一项产品,或某一个人物,而是共同的一项或某几项需求。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从业者开始建立社群,而不是单纯的运营粉丝。

这其中做得最为典型的,当属人力资源SaaS产品:2号人事部,就是建立在社群经济的基础之上,其拥有500万HR,是全国最大的人力资源社群。

对比2号人事部和小米在2016年之前的打法,我们可以看出2号人事部对小米粉丝经济打法的继承和演变,以及社群这一新生态所带来的巨大威力。

1、去中心化

粉丝经济有一个中心,所有人围绕中心去运转;而社群是一种网络化的关系,社群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可以全方位自我运作,粉丝经济则不行。

比如米粉的核心,就妥妥的是小米手机和雷军。而2号人事部所建造的人力资源社群,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共生共享的垂直人际网络,成员可以在其中自行其是,而2号人事部也在有意引导这一倾向,通过提供打卡、问答、资料、工作软件等等功能,把有不同需求的个体细分出来,分门别类的去学习知识、答疑解惑、线下交友、解决工作问题等等。

而所有这些用户行为,又都集中在“HR”这一个大的背景池子里,可以让社群“集体而不集中,松散而不分散”,这样就可以嫁接太多能玩的东西了。

2、个性导向

粉丝群体带着天生的盲目性,早先的米粉甚至自发组了个宗教:拜小米教。

这对于群体内部的个体来说,盲目可以带来强大的归属感;对于粉丝圈的核心来说,可以享受盲目的粉丝所带来的庞大资源,但对于群体之外,这就是一股让人害怕的力量了。

早年的米粉和“花粉”、“煤油”打过多少次轰轰烈烈的网络大战?

这种盲目性,会让组织浑身带刺,很容易起到阻止潜在用户靠近的反作用。不过小米的粉丝运营比较得力,基本上没给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

2号人事部构建的社群当中,则没有这种抹平个性、所有人只发出一个声音的现象,成员们各自有各自的诉求,并不是以2号人事部为核心聚集起来。

创始人焦学宁讲到,因为沟通的渠道非常畅通,用户们有意见的话可以随时找到人,所以2号人事部时不时就会收到用户的怒骂,说这个功能怎么怎么不好,那个功能怎么怎么不实用。但有趣的是,越是这样的用户,往往忠诚度越高,几天就要骂一次,但就是不走。

3、高互动性

粉丝群体的互动,往往都是单向度的,互动主要在个体和组织之间发生。最为明显的就是明星在各地的应援会,每个应援会就是一个节点,让粉丝和组织之间保持互通。

社群的互动则是网络化的,每个个体自己就是节点,可以和每一个同伴发生联系。这样的互动方式,缺点是弱化了原本“粉丝中心”不可动摇的地位,优点则是会让群体中更多的大V跑出来,让组织更有活力。

2号人事部所建立的社群,已经产生了超过100位这样的大V,这些大V推动了社群的自发运转,并不需要官方投入太多的精力。

与粉丝相比,社群是一种进化程度更高的组织形态,它能带来与粉丝经济同级的运营效果,又可以有效避开粉丝经济中的种种雷区。同样以2号人事部为例,其于2016年12月正式上线,在社群的加持之下,18个月的时间,获得超过50万+用户,这种增速在企业服务领域领域堪称奇迹。更加难得的是,社群打法给2号人事部带来了超高的互动和极佳的口碑,根据2号人事部公布的数据,用户写下了超过1.2万篇体验文章,其中95%以上都是好评或建设性意见。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粉丝经济已经进化成了社群经济,但本质并没有改变,仍旧是让品牌消费变成精神消费。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粉丝还是社群,都只能让企业锦上添花,而不能无中生有,产品与服务才是成功的基石。只有产品与时代的契合、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6-26
从小米到2号人事部:粉丝经济如何进化,才能继续让用户尖叫?
这个时代,很多原本不变的东西都在崩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