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智能手机行业相对消极的消息,例如技术创新遭遇瓶颈、消费者换机周期增长、市场整体规模开始下滑等等,整个行业都弥漫着的悲观的情绪。
对此,市场调研机构GfK分析指出,过去几年持续拉动中国手机市场增长的智能机换机、通信标准升级、互联网爆发、低线消费升级等多轮行业红利相继淡出,而新的强驱动型红利尚未形成,同时结合存量饱和、补贴下降、成本上涨、创新趋缓、消费者换机热情持续下滑等多因素制约,2020年5G商用前,中国手机市场开始进入红利真空期。
回顾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2009年,手机行业导入期;2010-2013年,手机行业普及替换功能机;2014年-2015年,智能机存量替换;2017-2018F,手机行业红利真空期。几乎每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都伴随着一波行业的洗牌,要么顺应变革、抓住机遇而成为中流砥柱,要沉溺于过去和自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面对大盘下挫的焦虑,似乎厂商们有些乱了阵脚,某些厂商甚至将尚不成熟的技术,通过营销的方式包装推广,进行市场试水,以此不断刺激销量,吸引市场心智。
不过,与大众焦虑下的“求变”形成较大反差的是OPPO。首先,OPPO对于当前手机市场有着冷静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思考。OPPO副总裁吴强明确表示:“我们更想把这个时期,称为“后智能手机时代”。“后”这个字,才能表达我们身处其中的压力和动力。据我们观察,在这个时期,手机行业呈现出三大特征:一、T型格局已定,竞争者少,但竞争者强。二、技术创新不明显,消费者换机动力不足。三、竞争全球化成为必然。”
同时,以此判断为基础,OPPO更制定了积极而稳健的应对之策,在“渐变”中探寻破局之道。 就拿异形屏来说,实际上OPPO早于2017年1月就申请了异形全面屏专利,而一直捂着不发,就是在等两个字“成熟”。
一是技术的成熟,这减少了技术试水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二是产业链的成熟,成熟量产的支持可以大幅降低消费者承担的成本;三是市场的成熟,也就是消费者真的需要吗?消费者真的准备好了为它支付额外的价格吗?正式如此,OPPO立身于成熟的市场需求出发,坚持将成熟的产品技术落地,不拿用户做试验品、少犯错,形成正向的商业循环。
另外,手机产品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这使得这个产业越来越呈现了“快消化”的趋势。不过,在产品层面上区别不大,但是品牌却是占领用户心智,形成品牌差异的重要手段。实际上,品牌差异化也是成熟产业最终的竞争方向。
而OPPO所坚持的一方面是压缩产品线,聚焦品牌信息的风格。像OPPO 十年如一日,始终维持了一个调性,在品牌投放、市场投放层面也讲究策略、方式,目的是达到给消费者传递品牌意志,即把品牌做小;另一方面,渠道似乎被看做是消费者触及和品牌声音传递的直接方式之一,而OPPO对于线下渠道就不止于“营销触及”,而是考量的还有服务,从而实现企业战略、企业意志、品牌形象、售后服务的百分百落地。以此,OPPO针对整体市场,通过占领用户心智的方式,获取更大的销量,让品牌的声量变大,即把品牌做大。
数据显示,OPPO自2013年起,就开启了增长之旅。在中华酷联拉开差距的2014年,OPPO销量翻番;在小米登顶的2015,OPPO列入国内品牌TOP5;而当2016年、2017年,联想、TCL相继从TOP5消失时,OPPO却从TOP5稳升为国内手机品牌的第二。即便是在行业遇冷的2017年,OPPO依旧保持了30%的增长,并将增长势头维持到Q4,成为了国产手机中少有几家逆势上扬的。
毫无疑问,OPPO所缔造的傲人成绩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市场上现象级的成功。即使是放之全球市场,这样的表现也是十分令人瞩目的。2018年,乃至接下来的十来年,市场环境异常严峻,但挺过这个阶段,5G时代的机遇也是巨大的。OPPO能否再一次成为逆势增长者?相信你我都已经有了答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