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电视行业还是发生了很多事情。面板价格持续一年多上涨,直接导致众多电视厂商利润压缩、销量下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而擅长打价格战的乐视在遭遇严重危机之后,随着新乐视的诞生翻开了新的篇章。而终于等到了面板价格回落,又面临双十一,价格战还能玩的起来吗?
前两年持续的价格战导致电视市场购买需求剧增,国内各大电视厂商纷纷加快了全球布局的进程。再加上智能手机、PC市场的持续火热,与此同时是LG、三星却相继关掉了部分液晶面板的生产线,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板供应始终没能够缓解。
价格上涨阻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自然也就间接降低了市场供货压力。根据最新的数据调查显示,从九月底开始面板价格逐渐松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将迎来持续的价格下跌,尤其是43英寸、50英寸和65英寸面板价格下跌明显。
巧的是,各大电商双十一促销战已经打响,面板价格的回落很可能将又带来一次空前的电视购买热潮,毕竟一年多的时间积攒了不少的消费欲望。
今年的双十一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对于电视行业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小米电视已经率先降价,32英寸智能电视已经降价到了999元,堪称千元机的价格。而各大品牌早已经在线上线下规划好了双十一的促销策略,价格战势在必行。
少了乐视,电视市场似乎平静许多
而一旦双十一一过,价格战还能否像去年一样延续下去,却不一定。今年的智能电视市场俨然少了很多看点,因为最会制造热点的乐视电视在公司陷入危机之后依然没有大动作出现。在笔者看来,前两年的电视价格战很大程度上由互联网电视品牌引发的,而其中乐视也是加剧价格战的重要角色。
随着乐视、小米、暴风、微鲸等互联网品牌入局,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很快从传统电视厂商手中分到了一杯羹,倒逼传统电视厂商也推出互联网电视子品牌迎战。但都在玩低价,没有谁能够有乐视那么狠。
乐视电视“硬件负利”的口号一喊出,很快成为了众矢之的。而实际情况是,同样定位的电视产品,乐视电视在价格上的确存在更大的诱惑力,这也让其他电视厂商把矛头一致指向了乐视。9月份,电视品牌日扎堆上演,酷开、微鲸等诸多品牌均向乐视发起了挑战,这也是电视行业价格战期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
三年的时间里,乐视电视保有量突破7000万,的确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也因此在新乐视诞生之后,电视依然能够成为其核心业务。但2017年,没有了乐视,电视行业显然要平静了很多,少了很多火药味。
智能电视整体向高端市场发展
其实电视厂商本身并不太喜欢玩价格战。性价比原本是互联网电视最大的优势之一,但也由于电视的生产完全依赖第三方,导致在面板涨价之后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调整,只能硬着头皮去涨价。如乐视,涨价之后遭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尽管也都明白是全球面板行情所导致。
而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电视品牌凭借性价比在电视行业站稳脚跟之后,也都有向高端电视市场发展的意愿。低价的策略伴随的是利润少,尽管智能电视能够通过软件服务端收益来补贴,但目前国内消费者为资源付费的意愿整体偏低,并不能产生足够的效益。
随着整个行业价格的上涨,无论传统品牌还是互联网品牌都已经来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价格区间,在面板下降之后利润空间也变得充裕,反倒间接迫使众多品牌向高端市场进军,更高的利润空间以及更好的发展前景。包括三星、索尼在内的合资品牌也纷纷将集中力放到了国内高端电视市场。
而单从电视产品定价上看,如今的智能电视并没有低到去年的同级水平。以小米电视刚刚降价的32英寸产品来看,999元的价格,在去年价格战火热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台40英寸电视的裸机价,可以参考暴风超体电视40X战警版,而目前43英寸的电视价格普遍在2000元左右,依然比去年同期高出一截。
持续价格战已经透支了消费者购买力
而在主流电视尺寸越来越大的趋势下,55英寸、65英寸等高端电视产品价格基本和去年同期水准不相上下,但却也没能在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据奥维云网数据监测显示,十一期间,国内彩电市场总销量同比下降了15.6%,销售额仅为118亿元,同比下降11.9%。降价后的第一次大型节日促销,却依然没能扭转目前智能电视市场的颓势。这也一度让人担心双十一的电视市场可能依然不够乐观。
这很可能与去年激烈的价格战有关,2016年全球电视市场出货量约2.3亿,相较于2015年增幅仅为0.75%,而国内市场就超过了5000万台,相较于2015年增长竟高达7.8%。要知道在如今智能电视普遍开机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下,国内电视市场的猛增无疑是价格战的刺激,而2017年的持续疲软,能看出2016年持续一整年的价格战已经透支了国内智能电视市场的购买力。
卖者无心,买者无力。可能是目前智能电视消费市场最好的阐述吧,即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电视面板持续下降,至少不会下降的太离谱。在整体智能电视市场向高端、大尺寸方向发展的前提下,双十一促销照旧,但价格战或许不会延续下去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