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感到意外:腾讯刚刚投了一家自行车公司。
投资界获悉,深圳市十方运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十方运动科技”)最新发生工商变更,其中新增股东——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珠海玥和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有限合伙)。换言之,腾讯投资正式入股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梳理这家自行车的投资人阵容,我们还发现了高瓴、钟鼎资本、华映资本、高鹄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公司创始人是梁霄凌,主营业务是品牌为「TENWAYS」的电助力自行车,也就是E-bike。所谓E-bike,其外观接近普通自行车,搭载了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以人力踏板驱动为主、电力为辅,兼具美感、运动和便捷性,如今正在海外悄然兴起,成为白领们最潮流的通勤工具之一。TENWAYS目前推出两款车型,最低售价为1499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2000元。
“又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项目。”深圳一位关注跨境电商的消费投资人透露,“从去年开始,E-bike就是跨境电商赛道中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坐拥国内雄厚的供应链和制造业实力,中国自行车在海外火了——Made in China,Sale To World。
腾讯高瓴,投了一辆高端自行车
最低售价12000元
被腾讯和高瓴看上,这家公司有何来头?
“智慧电单车是自行车行业未来的风口,等风来不如主动造势。”喊出这句话的正是十方运动科技的创始人梁霄凌,底气背后是国内有着30多年历史的自行车龙头企业——千里达集团。
十方运动科技正是从千里达集团孵化出来。成立于1990年的千里达集团,总部位于广州,通过上一辈掌舵者梁建雄的艰苦奋斗,从研究自行车零部件开始,白手起家发展到如今集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
时至今日,千里达打造了一个“自行车王国”——旗下拥有多家知名自行车品牌,有着生产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还在俄罗斯、菲律宾、印度、美国等国家建立合资公司和组装工厂。
不过,中国自行车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经过了近 80 年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传统自行车行业也面临着内需不足,急需转型的瓶颈期。
千里达需要新鲜的血液。于是,在2014年左右,在汇丰银行积累了多年海外经验的80后梁霄凌,接任了千里达集团总经理。上任后,梁霄凌马不停蹄地推出了三大改革升级:拳头产品差异化、iVelos私人定制平台和电助力自行车。
其实早在2016年,梁霄凌就开始了E-bike领域的探索。当时千里达与轻客合作推出智慧电单车X1E,该智慧电单车搭载由轻客研发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采用先进的力矩传感器及汽车级CAN总线技术,能读懂用户骑行意图和判断路况,智能输出辅助动力,让骑行更省力。
2017年,千里达又陆续推出了智慧电单车X1E新锐版、淑女车Sella 2.0以及折叠车Wanna 2.0,扩展了千里达旗下智慧电单车的产品线。
那时候,梁霄凌对于电助力自行车的决心巨大。但是,国内非机动车市场长期被电动车占领,电动自行车虽然更省力更快速,但售价并不低,所以一直没有激起多大浪花。“在国内,我们的新国标电动车是属于非机动车,只要两三千人民币,并且允许纯电力驱动,还要啥自行车?”知乎的评论一言道破。
国内推广电动自行车困难重重,但梁霄凌不甘放弃。此路不通,便另谋出路,他的目光投向了更有前景的欧美市场。
放到欧美,电动车的威胁便不复存在了。因为在欧洲,功率大于250w,速度大于25km/h小于45km/h的纯电机驱动车型,归类为L1E车型。进入这个框架,产品就需要形式认证,上路是需要驾照,头盔,保险的,并且不能在非机动车道骑行。
而E-bike被视为“自行车的升级版”,大部分电单车监测到超过25km/h就会停止电力辅助,不仅省去了复杂的上路程序,还低碳环保满足骑行需求,深受欧美骑行人群欢迎。
意识到这一广阔的市场,梁霄凌迅速调转矛头。
2021年5月,十方运动科技((品牌名:TENWAYS))注册成立,定位是为解决城市通勤而生的电助力自行车品牌,主要面向欧美消费者。据官方介绍,公司成立的短短一年内,第一次获得IGG众筹超85万美金,迅速在欧洲荷兰设立了销售总部,铺设了超200家实体门店,同时线上销售成绩不俗。
官网显示,TENWAYS目前已经上线CGO600和CGO800S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499、1899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2000元、约16000元)。
售价动辄高达一万元人民币起,TENWAYS并不便宜。但这一次,梁霄凌似乎赌对了市场,当把对的产品卖给对的人之后,销量起来了。
投资人也来了。2021年,上海高瓴辰钧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入股,前者为高瓴旗下基金。最新一轮融资是——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湃益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腾讯投资)、嘉兴鼎韫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南京)华映合伙企业、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高鹄鑫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一同入股,分别为腾讯投资、钟鼎资本、华映资本、高鹄资本。
大家为何在抢电动自行车?
投资人的嗅觉总是敏锐的。
最先打动VC/PE的是海外的E-bike市场。2021 年 8 月,高瓴领投了荷兰电动自行车品牌 VanMoof 的 C 轮 1.28 亿美元融资,达到了E-bike近年来最大额度的融资,引起一时轰动。
资料显示,VanMoof 由 Taco Carlier 和 Ties Carlier 两兄弟于2009年创立,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号称是“电动自行车中的特斯拉”。
疫情期间 VanMoof 发展迅速,去年在全球范围内的零售和服务网点从8个增至50个,销售额增长了两倍多。目前,VanMoof 在全球拥有近20万用户,在阿姆斯特丹、柏林、伦敦、纽约、巴黎、旧金山、西雅图和东京拥有品牌门店。
此外,比利时电动自行车创业品牌Cowboy 在2020年也获得了意大利阿涅利家族(Agnelli)旗下的早期投资基金 Exor Seeds 投资的2300万欧元。
不仅如此,最近豪车品牌们也都盯上了电动自行车。就在上周五,世界三大跑车品牌之一的保时捷发布两款电动自行车:Porsche eBike Cross和Sport,售价分别是9500美元和11750美元。
事实上,盯上这门生意的车企也不止保时捷一家,奥迪、兰博基尼、宝马等豪车品牌都曾推出过电动自行车产品。
但海外E-bike品牌的定价相对较高,因为欧洲对于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也有专门的标准,在这些标准框架下做出来的产品,成本会远高于国产同类产品。
反观国内,这里有相对成熟的自行车供应链体系,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更快捷的物流体系。
今年 2 月,URTOPIA 完成近千万美元 Pre-A 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和 DCM 共同领投,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平均售价 2500 美元。URTOPIA由深圳哲轮科技有限公司一手推出,其创始团队可谓豪华,均来自清华北大。创始人张波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读博士期间养成了骑行的爱好,并在此期间接触了跨境电商。
在创办URTOPIA之前,张波做过出海品牌孵化,通过帮助投影仪、耳机品类的品牌,从众筹开始,构建品牌出海方案。基于对出海品牌的理解和数字营销的经验,张波在2021年11月率先在海外众筹平台Indiegogo上推出URTOPIA电单车,配合预热、评测和媒体报道等方式,在平均售价2500美元的情况下,首轮金额超过300万美元,成为E-bike品类销量2021年全球第一。
谈及原因,DCM董事合伙人曾振宇曾表示:“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我们拥有成熟的自行车产业基础,更有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的产业集群。成长在中国,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的电助力自行车品牌完全有能力服务全球的消费者。”
价格优势给国产电动自行车打入欧美市场提供了一个契机。今年 7 月,一家国潮电单车品牌SURPANDA获得了一笔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目前 SURPANDA 主要通过代理商推进市场,国内渠道主要涵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海外渠道已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更受关注的是,今年 3 月,E-bike 品牌Aventon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首轮融资,由高榕资本独家投资。虽然Aventon 是创立于美国,但创始人章建伟却是一名华人,出生于五金工业制造之都浙江永康。
“上次看到资本如此关注单车的生意,还是在共享单车竞速的黄金年代。”有投资人不禁感叹道。只不过当时创投圈疯狂追求的是模式的创新和颠覆,而这一次,电动自行车横空出世带来的可能是单车产业链从工业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升级改造。
中国自行车在海外,火了
这是一门比想象中更大的生意。
根据Precedence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为175.6亿美元,同比增长6.49%,预计2030年达409.8亿美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约10%。更需要关注的是,电动自行车有望取代传统的自行车市场,这才是一个巨大诱人的蛋糕。
为何此时海外电动自行车火了?我们不得不提一项政策——为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欧美购买E-bike还有政府补贴。2021年1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重建美好未来法案》,根据法案购买两轮电动车的国民,可以拿到新车购买价格30%的税收抵免,欧洲各国则更早就推出了E-bike的补贴政策。
另外,在疫情期间,欧美越来越多人选择自行车作为通勤交通工具,部分取代了公共交通工具。
方正证券认为,目前E-bike渗透率仍居低位。以欧洲为例,欧洲电踏车2020年销量为470万辆,同比增长超50%;渗透率由2005年0.4%提升至2020年的21%,电踏车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其预计2025年电踏车渗透率达50%,销量突破1,000万辆。
此外,欧美市场的电单车市场比较依赖进口。以美国为例,根据LEVA发布的数据,美国在2021年有近79万辆E-bike进口,比2020年的46.3万辆进口量增加了70%。
在出行领域,电动化、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E-bike乘着政策的东风正在蓬勃发展。正是印证了那个道理:在电气化时代,所有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正如我们所见,电动汽车、电动卡车、电动摩托车正接踵而来。
“赛道的红利肯定是有的,不过目前头部企业已经出现,如果国内企业没有做到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很容易陷入价格战。”上海一位投资人提醒说。
他提到,更精细化垂直的方向可能还有机会。举例来说,西欧老龄化严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电动自行车的潜在买家,如何打造一款适合老年人的电单车?比如美国警车也喜欢用电动自行车,能否专门打造警车的垂类细分车型?以及对于东南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地区来说,对于电动自行车的需求点可能是拉货又拉人,能否打造对口实用的车型?
说到底,欧美消费者偏好带有文化属性的电踏车,如何从品牌和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本土化渗透,立足当地市场,也是摆在出海产品面前的难题。
另外在产业链端,由于 E-bike 的技术门槛较高,如材料、控制、电机、算法等核心组件都掌握在上游公司手中,品牌商们没有什么议价空间,这也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一大痛点。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这是一波属于中国创业者的机遇。坐拥供应链优势的中国团队,正在把无数“中国制造”产品卖到海外。这也是最近几年跨境电商火爆的逻辑之一。
正如一位投资人分享:“很多中国创业团队都证明了这个路径的可行性——正如SHEIN把中国生产的衣服卖到海外,那么小家电以及各种衣食住行各个细分行业,为什么不可以都以这种方式来做一遍呢?”沿着这样的逻辑,中国自行车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