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伟/文)放眼全球,2016年光纤光缆总需求量将达4.25亿芯公里,其中中国占57%,主导了全球光纤产业的格局。立足国内,在“宽带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和LTE建设高潮的刺激下,中国市场需求量再创新高,2016年至2017年,三大运营商均启动了大规模的光纤光缆集采。
聚焦当下,商务部插下定心针:未来5年中国继续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本次反倾销有效维护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为国内宽带网络发展创造了繁荣稳定的发展环境,符合国内光纤厂商的生产和扩产意愿。
诸多利好,将光通信厂商送上了幸福的宝座。
三大运营商前仆后继大规模集采
回顾2016年以及2017年前几月份,三大运营商均启动了大规模光纤光缆集采。2016年9月,中国移动率先启动了2016年度普通光缆产品集采,采购规模约为2156965皮长公里,折合61143468芯公里。
其中,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预计采购规模约1096222皮长公里,折合31312089芯公里;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预计采购规模约为1060743皮长公里,折合29831379芯公里,招标内容为光缆中的光纤生产及成缆部分加工,此次采购需求满足期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底。
价格方面,据了解,中国移动此次招标执行的是光缆价格,价格在115~125元/芯公里,各厂商按份额执行各自的中标价,对应的光纤价格在65~70元/芯公里。
继中国移动之后,中国电信于2016年12月26日发布了2016年光纤集中采购项目公告,招标产品为G.652D光纤,需求数量为3500万芯公里。此次光纤光缆招标是中国电信继2014年底后首次公开纤缆招标计划,需求总计3500万芯公里,为电信半年用量。
价格方面,此次招标设置最高投标限价为60元/芯公里,投标人所填报的价税合计高于最高投标限价的,投标将被否决。
2017年3月30日,中国联通发布2017-2018年光缆集采项目,包括普通光缆和带状光缆两类产品,总采购规模达5830万芯公里,其中第一阶梯采购规模约为4296万芯公里,第二阶梯采购规模约为1534万芯公里。
价格方面,第一阶梯标包一普通光缆光纤限价为62元/芯公里(含税),加工费用限价为1357元/皮长公里(含税);标包二带状光缆光纤限价62元/芯公里(含税),加工费用限价7585元/皮长公里(含税)。
近日,中国移动又发布了2017~2018年非骨架式带状光缆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招标公告。预估采购规模为6.31万皮长公里,折合1249.22万芯公里,招标内容为光纤生产和成缆部分加工,此次采购满足期为2017年7~12月。这是继2016年6114万芯公里光缆之后,再次启动的大量集采。此次招标也使得今年中国光纤光缆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
纵观三大运营商的集采,不难发现,整体价格出现了抬升,光纤价格为60元每芯公里左右,需求量大的“土豪动”价格相对更高一些。规模效应和价格提升两方面因素,促进了光通信厂商2016年利润大幅增长。
各光通信厂商2017年能续写辉煌
目前,多家光纤厂商相继发布了2016年财报,业绩大有“一飞冲天的”喜人景象。长飞营收81亿元同比增长20.4%;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22.9%;烽火光纤光缆产品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30%;通鼎互联实现营收41.43亿元,同比增长14.82%;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110.55%。亨通光电2016年营收再创历史新高,达193.01亿元,同比增长42.30%;实现净利润 15.2312.74亿元,同比增长 119.7%;中天科技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35%。
2017年,各光通信厂商能否续写辉煌?笔者认为,能。当下,国内光纤光缆呈现供需紧张的局面,而自1月1日起实施的“对日韩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续征46%的反倾销税”,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光纤供需紧张的局面。
同时,光棒反倾销在2017年有望大概率延续,未来5年中国继续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的尘埃落定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将对国内光纤光缆产业形成持续利好。
除此之外,三大运营商相关光纤光缆集采将会继续推动行业持续高景气。未来中国移动发力5G市场,就必须要建设好固网,相对应的会带来巨大的光纤需求。
相对于移动,中国电信在固网方面市场地位强势,但为了应对中国移动强劲的冲击,其势必在光纤需求方面要加大力度。
与中国移动、电信相比,中国联通由于在宽带用户数方面被中国移动反超,市场的压力也让联通采取了加价保量的策略,以加速宽带建设、升级,迅速提升宽带业务的竞争力。
正如业内知名人士所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光纤光缆行业在2017年仍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