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打击手机实名制落实难,明察暗访必不可少,而结合号码黑名单进行溯源追责,也许能够让监管工作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进入2月,连续两则关于手机实名制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其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电信服务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始正式施行,不提供实名就将被断网。
其二,工信部组织对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进行了抽查暗访,被暗访的186个营销网点中,违规网点达22个,涉及14家虚拟运营商。
一边是监管部门的明令禁止,一边则是部分运营商的“跑冒滴漏”,两则新闻对比着来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业现状显而易见。
过去的2016年,虽然运营商承诺新入网用户百分百实名制,且落实了上亿用户的实名补登记,可这涉及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手机实名,显然还有漏洞。
无利不起早,部分运营商对实名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显然是利益考虑。相比不法利益的诱惑,如果只靠自上而下的监管,很难实现对遍布各地的营销网点的管控。这个时候如果换一个思路,对未实名手机号的来源进行监管,在操作上或许会更容易。
比如,无论是公安部门还是一些互联网企业,都对处于活跃期的涉及不法行为的手机号码进行了标记,甚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号码黑名单。如果对这些号码进行溯源追踪,毫无疑问会追查出漏洞的源头。
此外,据媒体报道,在一些不法交易中,还出现了实名手机卡、身份证、银行卡等全套材料一起售卖的情况。这些“张冠李戴”的实名制手机,隐蔽性更强,危害也更大。这个时候进行溯源打击,不仅堵住了手机实名制的漏洞,也保护了公众的信息安全。
最近几年,趋严的实名制管控让大部分手机进入了“白名单”,但“跑冒滴漏”却始终存在。打击不会停,但打击的精度和效率,应该成为监管部门优先考虑的问题。而结合已有的号码黑名单,对涉及不规范操作的运营商进行溯源追责,也许能够让监管工作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 SK电讯宣布最新战略:打造“AI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成为亚太AI枢纽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 Omdia观察: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仍待敲定
- 工银资本交银投资等入股紫光展锐 全力推动紫光展锐上市
- 中国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 华为发布天线数字化白皮书,开启天线产业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