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消息(颜翊)无线接入网(RAN)是蜂窝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管理移动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无线接入网(RAN)过去作为封闭的专有解决方案:整个网络由一家供应商提供,其他供应商的设备无法与之配合使用。
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penRAN)作为电信行业的一个变革性概念应运而生,旨在为构建RAN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NO)提供更多选择并提高其灵活性,以实现网络民主化,从而有望以更低价格提供优质网络服务。
尽管人们对这一系统寄予厚望并给予高度认可,但德勤中国在昨日发布的最新行业年度报告——《2024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中预测,向多元化、多供应商生态系统过渡比一些人最初预计的更加缓慢和复杂。德勤预测2025年将不再部署或公布其他多供应商开放式RAN网络,因此实现真正的多供应商开放式RAN仍需时日。
单一供应商解决方案更广泛
德勤在2020年底预测,2021年全球动态公共网络开放式RAN部署数量将翻一番,从35个增至70个。该预测过于乐观:截至2024年3月,全球正在部署和试验的公共网络开放式RAN数量为45个,仅有两个网络为多供应商开放式RAN。
开放式RAN的一大目标是为运营商提供更开放的选择,以促进市场竞争和多样性。然而,目标尚未实现。许多运营商仍然从同一个供应商处购买用于任何特定站点的无线电和基带产品,迄今为止,单一开放式RAN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微乎其微:五大RAN供应商目前占据了约95%的市场份额。
预计2024年,开放式RAN的市场规模仅占整个RAN市场的7-10%,即整个RAN市场份额预计为350亿美元,开放式RAN约为25-35亿美元。
此外,在不久的将来,单一供应商解决方案仍将比开放式RAN应用更为广泛。到2028年,单一供应商开放式RAN解决方案预计将占RAN总收入的15%-20%,而多供应商开放式RAN解决方案预计市场占有率仅为5%-10%,传统RAN的市场占有率仍为80%-85%。
尽管许多业内人士仍然认为多供应商开放式RAN具有巨大的长期潜力,但这一愿景的实现仍需时日。
如要推动开放式RAN发展,须整合各种硬件,以实现高容量性能和成本效益。运营商历来倾向于从传统RAN供应商处进行一站式采购,原因是传统RAN供应商负责处理一切事务并承担单一来源采购主体责任。多供源采购尤其会对小型运营商构成挑战。
然而,开放式RAN市场是美国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加强经济安全、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电信等关键领域。其中,开放式RAN技术对实施该战略至关重要,旨在打破目前主要由少数几个非美国公司主导的市场集中格局。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其中一些公司被排除在美国和欧洲等重要市场之外,从而限制了供应商选择,这凸显了供应链多元化的必要性。
开放式RAN通过加强国内市场竞争和创新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开放式RAN将业务迁回本国成为一个战略机遇,有助于推动电信设备的国内生产,并保持其在全球电信基础设施市场的领导地位。
开放式 RAN 的部署策略与未来展望
大多数移动网络运营商已将开放式RAN列入其规划议程:此议题已讨论多年。部分运营商已开始采取以下措施;其他运营商预计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开始采取相关措施。
移动网络运营商可将其组件逐步集成到其网络的非关键区域,以低风险和实验性的方式探索开放式RAN。与其他运营商和供应商或联盟进行合作测试,有助于在部署多供应商解决方案时解决相关技术挑战。与新兴的开放式RAN供应商以及已退出市场的RAN供应商展开密切合作,亦有助于开发满足特定网络需求的解决方案。此外,针对开放式RAN技术的内部能力和专业知识提升进行投资,无论是通过员工培训还是聘用专家,均有助于应对多供应商环境的复杂性。
德勤认为,现有大型RAN供应商希望在“开放”之间取得平衡:从某种程度上讲,开放式RAN可能会被视作对其现有业务的威胁,但如果开放式RAN已成必然趋势,大型RAN供应商或许会考虑先发制人,尽早进行变革。
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已开始专注于开发可与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无缝集成的互操作性产品。他们很可能会继续与开放式RAN领域的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合作。与行业联盟保持交流有助于原始设备制造商和新兴的开放式RAN供应商确保其产品与不断发展的标准和趋势保持一致。
多供应商开放式RAN的一个益处是可增加供应商的多样性,尤其是欧洲和亚洲以外的供应商。如果开放式RAN目前仍缓慢发展,则供应商的地域平衡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可能需要其他工具来帮助实现现有RAN供应链多元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