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蔚然成为消费电子产业的重要一极,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全球终端巨头纷纷布局,年销量超过1亿台。同时,智能穿戴产品愈加丰富并不断创新,例如苹果即将推出智能眼镜的传闻,为今年的智能穿戴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产业研究机构看好智能穿戴市场发展前景。IDC预计,2024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6.1%,达到5.379亿台。针对细分的腕带设备市场,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出货量将增长5%。智能穿戴设备的价值,尤其是在健康、运动等细分市场的价值,已深受消费者认可。
这离不开产业界的努力,尤其是中国智能穿戴产业链,已形成集群式发展,终端大厂不断投入,新锐品牌不断成长。紫光展锐作为底层芯片提供商,扮演了关键角色。近日,紫光展锐在深圳举办2024智能穿戴沙龙,邀约产业链延续去年“一穿一戴一世界”的主题展开探讨,更有最新面向智能穿戴的“5G+AI”蜂窝芯片曝光。
独立使用已成市场共识
过去几年,智能穿戴市场在稳健发展的同时,一直有个问题挥之不去:是独立的智能设备,还是智能手机的配套设备。一方面,相比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更贴合人体,能获得智能手机难以获得的生命体征数据并服务消费者;另一方面,智能穿戴设备受限于体积,部分功能不够全面,依赖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
紫光展锐多年前就倡导蜂窝独立通信,这是智能穿戴设备“独立”的关键功能。如今来看,这一功能已成为市场共识,尤其是智能手表,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独立使用,抬腕接电话、收微信,无需总是从口袋里掏出智能手机。随着eSIM技术在全球多国的引入,更好地支持智能手表蜂窝通信,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共识。
在紫光展锐穿戴产品线产品总监吴少怀看来,智能穿戴设备成为一个独立载体,又与智能手机、家庭设备、智能汽车等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智能穿戴设备最合适成为万物互联的中心载体。”
这需要蜂窝芯片的强力支持:既要支持高速率的蜂窝通信,同时也要解决续航等挑战。紫光展锐接受了这一挑战,面向主打应用的Android系统和长续航RTOS系统,蜂窝芯片不断升级。
面向Android系统,紫光展锐去年量产了双核4G智能穿戴平台W377和W377E,以及旗舰级4G AI智能穿戴平台W517、高性能4G 4核智能穿戴平台W527等,其中,W517获得了多款智能眼镜采用。“融合紫光展锐的领先芯片技术,智能眼镜正从未来愿景走向现实生活,开启新一代智能穿戴的无限可能。”影目科技CEO杨龙昇在沙龙上如是说。
面向RTOS系统,紫光展锐推出了W217/ W117/ W307等覆盖全面的产品,以及今年7月份量产的旗舰产品W337,首创使用ARM 真3D GPU,支持终端厂商为用户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视觉体验。据悉,这款芯片适合开发中高端儿童手表、老年手表,也适合开发轻量级AR眼镜。
5G+AI,打开智能穿戴新空间
4G是当前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的主流蜂窝技术,可很好地实现网速、功耗、尺寸与成本等因素的平衡。紫光展锐面向智能穿戴市场推出的全系4G蜂窝芯片,已经得到终端厂商的广泛采用,包括小天才、小米、vivo、荣耀等终端巨头,以及Xplora、猎声、Noise、BoAt、领科、影目等新锐品牌。
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表Top10品牌里,6家采用了紫光展锐的芯片方案。其中W117方案续航长达两星期,已成为业界标杆,紫光展锐在这一细分领域处于领导者地位。
紫光展锐已经面向下一代穿戴芯片布局。主打方向是5G+AI:网络和智能化层面再度升级,支撑智能穿戴应用创新。在本届智能穿戴沙龙上,紫光展锐首款5G智能穿戴平台W917亮相,获得了与会嘉宾的密切关注。
据介绍,W917采用6nm工艺制造,基带已稳定量产,支持4/5G多模;CPU是ARM A76+A55大小核架构,可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动态变频和拔核操作,带来更好的续航;内置Sensor Hub;支持AI 单麦降噪、AI防抖、AI人脸识别等AI应用,配合5G高速网络,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瞬间。
目前,基于W917开发的儿童手表已有样品展示,商用出货为时不远。这款蜂窝芯片面世,是5G技术应用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突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对其客户而言,紫光展锐产品组合不断丰富并布局未来,合作关系也将更加紧密。
“智能穿戴设备是连接人与科技的桥梁,芯片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创新,致力于打造更高效、更强大、更智能的穿戴芯片,为智能穿戴设备赋予无限可能,让每一次的佩戴都成为科技与生活的完美融合。”紫光展锐智能穿戴产品线总经理李彬在沙龙上表示。
智能穿戴市场还将继续前行,其中智能手表已是广为消费者接受的“大单品”,智能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面向未来,紫光展锐从芯片层面不断丰富产品线,W917更是为产业链带来一大惊喜。从沙龙上同时看到,瞄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不同细分市场的终端厂商,也在产品层面不断创新,提升智能穿戴设备的内在价值,以期实现市场的再度飞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