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消息(焦焦)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实践,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创新活跃的领域,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5日,与北京PT展同期举办的,主题为“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再迎爆发、中国方案加速落地引领全球”的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举办。联通智网科技智慧交通事业部产品总监杨海军发表主题为《车路云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的演讲,分享了联通智网和中国联通在车路云一体化实践的相关探索和想法。
自2016年起,国家大力推动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经过车联网先导区、双智城市建设等阶段,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迅速。截止2024年7月,共有20个城市参与了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总投资超千亿元,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度参与并推动了“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的实践与创新。
杨海军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整体要求主要参考三级云架构,构建三级云控体系,最终目标是建设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试点应用项目,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全国一张网一盘棋的整体目标。
联通智网自研5G车路协同服务平台助力车路云高效互联
联通智网作为中国联通旗下的专业子公司,深耕车联网和智慧交通领域,在车路云一体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
杨海军提到,构建三级云控体系是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任务,探索合理的商业闭环是车路云一体化成败的关键。
中国联通通过构建三级云控体系,即中心云、区域云和边缘云,实现了云控基础平台的承载与高效运行。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路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还通过5G、C-V2X等通信技术,实现了车与路、车与云的高效互联。
杨海军介绍,联通智网和92家车企持续合作,自研了5G车路协同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核心技术获得通信学会的一等奖等多个奖项。5G车路云一体化云控技术平台提供十大业务中心,为自动驾驶、网联出行和数字交通提供三大类服务。目前,已经持续为3500万用户提供长效运营服务,拥有丰富的To B、To C、To G业务经验。
明确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思路,助力应用场景落地
杨海军表示,基于对车联网和车路云协同的多年思考,联通智网针对车路云一体化的总体建设思路为:以云控平台为核心、服务运营+赋能监管,结合大数据构建整体运营目标,持续积累数据,形成数据资产,为车路云一体化商业闭环提供非常有用的基础。
联通智网自研的5G车路云一体化云控技术平台主要优势在于:1、与联通云网有着天然集成能力,是开放、灵活、可定制化的中立型平台,完全遵循行业标准,覆盖车路云一体化的相关场景,具备即插即用、快速交付能力。
2、5G车路云一体化的云控技术平台经过多年的积累,按照建设指南和云架构的思路,提供十大业务中心,面向应用侧提供底座能力的通用组件,主要涵盖自动驾驶、协同服务(包括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和协同控制)、综合交通服务和测试评价等等,为自动驾驶、网联出行和数字交通提供三大类服务。
在应用场景方面,中国联通围绕智能网联出行与智慧城市管理,落地了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服务平台、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5G+AI智慧泊车服务等多个创新场景,提供包括智慧公交、无人配送车、无人物流车在内的多种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服务,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与远程监控。同时构建相关数据要素,持续积累数据,形成数据资产,促进车路云及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形成数据流动。
此外,该平台还提供一些拓展场景,对交管、交运和公路的应急提供服务能力,包括洪水监测、台风、事故的快速定位等等。
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联通根据行业需求,提供基础版和增强版两套网络建设方案。基础版基于5G和V2X融合组网,采用切片实现城市级驾乘,车辆通过UPM上传到区域云,同时与路侧RMEC或算力单元进行数据互联互通。增强版基于5G双载波聚合、资源预留和区县级UPM,能够更低的下沉,距离路和车更近,时延更短,可实现算力的快速调度。
在车端建设方面,中国联通推动V2X、网联、车辆“三头绿”,加大盈利场景。同时倡导充分利旧、集约化、按需部署的路侧建设原则。
此外,在运营中必然会涉及到安全问题。杨海军表示,中国联通非常重视数据安全,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体系,确保车辆、路侧设施及云平台的数据安全,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中国联通在推动标准化建设、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演讲最后,杨海军表示,联通智网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建设思路清晰,场景落地能力强,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通过不断完善技术体系、丰富应用场景、强化安全保障,为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建设做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