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网络安全治理论坛在2024华为全连接(HC)大会期间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夯实网络安全基石,助力智能化产业发展”,吸引了全球多个区域国家的客户、伙伴共200多位代表现场参会。
随着5G和AI等技术快速发展并赋能千行百业,行业数字化进程正逐渐加速,我们已步入到数字化、全连接、智能化世界。伴随这一过程,网络安全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行业的高度关注,行业智能化安全等成为关注热点。如何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来构筑网络安全防线,使其成为保障业务成功的基石,是很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业界共同探讨和应对。本次论坛共邀请了7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网安局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在分享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态势时指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增速有所下降,企业发展更加注重降本增效,网络安全产品传统和新兴赛道同步发展,平台与服务化、协调联动、主动前置是技术产品体系迭代升级三大主要方向。同时,AI赋能网络安全的优势逐渐凸显,他呼吁产业应紧密围绕“AI+网络安全”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AI大模型释放出的技术红利,加快形成AI赋能网络安全体系化解决方案,探索构建网络安全技术产业泛智能化发展的新范式。
华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官杨晓宁
华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官杨晓宁在主题为“共筑AI安全护栏,护航产业智能发展”的演讲中指出了基于Transformer的AI模型威胁与挑战,提出各利益相关方应建立AI安全的多层护栏,包括法律法规护栏、标准护栏、治理管理护栏、技术护栏,并进一步阐述华为在责任体系和业务流程中融入AI来构建安全治理护栏,围绕大模型作业流来构筑纵深防御5道技术护栏。以华为盘古大模型中1个平台安全加5道安全护栏的应用为例来分享华为AI安全实践,并发布《AI系统的网络安全治理实践》白皮书,与业界分享华为AI安全经验与实践。最后,强调了“硅基生命” AI的加入给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安全治理带来的新挑战,提出跑道&护栏模型,呼吁各利益相关方紧密协同,通过工程化、标准化、认证化来构建负责任、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太和智库欧洲区总监Thorsten Jelinek
太和智库欧洲区总监Thorsten Jelinek博士介绍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威胁和面临的新困境等现状,认为将会出现第三次人工智能治理浪潮,即“新人文主义方法”。在治理层面,通过恢复人类主观能动性和对伦理的信任,努力实现道德进步。在产品层面,将AI定位为“道德伙伴”,对齐公众利益需求并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技术层面,将AI发展为“问题解决助手”,而不是“目标优化者”,同时企业应该确保AI安全。
中国移动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中心副总经理袁捷
中国移动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中心副总经理袁捷分析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助力产业持续升级时所面临的风险,提出了构建以“信任”为核心的防护边界,以创建信任空间。他倡导打造“网络+安全+保险”一体化的全程可信安全防护方案,以实现安全的联防联控。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刘峰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刘峰表示软件定义汽车成为主流,AI赋能应用和车企全业务链重构已成为汽车行业趋势,并阐述了汽车行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与挑战,最后分享了自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6+2+1”的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嘉宾华为首席隐私保护专家罗俊、华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官杨晓宁、华为企业业务首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官王生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俞能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李攀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张弛(从左至右)共同发布《数字化转型下的隐私治理》书籍。
嘉宾华为漏洞管理中心主任侯炜、东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副主任胡轶宁、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华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部副主任王正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李攀峰、华为企业业务首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官王生牛(从左至右)共同发布《数字化转型下的漏洞治理》书籍
在书籍发布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俞能海与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分别介绍了与华为合作编写的《数字化转型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丛书》。本丛书结合理论与企业实践,内容涵盖法律法规与标准、治理体系建设方法、企业治理实践案例等方面,可供行业借鉴参考,助力人才培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