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消息(九九)9月12-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举行。在首日举办的“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上,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发表题为《共建开放合作创新生态 共赢数字服务贸易未来》的主题演讲。
钱堃表示,“高水平开放促进合作共赢”是一个十分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议题。在全球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开放合作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
钱堃进一步表示,过去近40年,高通始终致力于通过系统级的技术解决方案,引领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进步,推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合作共赢的数字生态。
首先,开放合作是推进全球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钱堃指出,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早期,移动通信标准碎片化,很多国家采用互不兼容的多种无线通信系统。在3G和4G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合作与标准化进程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进入5G时代,开放与合作的意义更加凸显。全球的技术公司、运营商和政府机构通过国际合作,制定了5G标准,推动了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全球标准的使用加快了产业链各方采用、掌握并最终开发出前沿技术的进程。在推动多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和商用部署的过程中,高通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产业链伙伴,在5G、终端侧生成式AI、以及XR产业、汽车产业等多个领域紧密协作,促进技术升级、驱动效率提升、推广创新应用,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加速向5G Advanced迈进,开启新一轮5G创新拓宽了发展空间。
开放合作不仅促进了全球技术的流动和创新,也是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加速器。
“我们始终相信,只有通过开放合作,才能将技术创新的潜力最大化,才能为市场、产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钱堃说。秉持“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高通与整个产业生态共享技术,加速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如今,终端侧生成式AI正在引领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设备不再仅依赖云端计算,而是能够在本地进行高效的计算和智能处理。据预测,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2027年达到5.5亿部,占比43%。在PC领域,预计到 2027年,超过60%的PC出货量的将是AI PC。在这样的技术趋势下,高通与中国产业伙伴紧密合作,其AI解决方案和骁龙平台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智能网联汽车等终端设备提供了强大的AI计算能力,使得这些设备可以实现更智能的语音识别、图像处理,以及个性化的用户体验。目前,高通AI引擎赋能的终端产品出货量已经超过20亿。
同时,开放合作也为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搭建了桥梁。据预测,对端侧AI能力的需求将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平均销售价格,AI能力将成为中国手机厂商推进高端化的有效发力点。目前,小米、荣耀、OPPO、三星等品牌均已推出支持丰富生成式AI应用的旗舰机型,中国已有超过115款搭载顶级骁龙旗舰移动平台的商用终端面市。相信中国企业将在国际舞台上,为推动全球智能终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贡献重要的力量。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开放合作还是助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钱堃强调,高通一直致力于携手合作伙伴在包括工业互联网、娱乐、体育等领域打造标杆项目,助力全球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发展。
随着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数字服务贸易转型,汽车已经成为具备强大计算能力和互联功能的智能终端。在智能网联技术的赋能下,车主不仅享受导航、智能驾驶辅助和车载娱乐等服务,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互联,形成更广泛的智能出行生态。这些数字服务增加了汽车产品的附加值,也改变了传统的汽车贸易形态。在这个过程中,高通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合作伙伴,自2021年起已经支持超过50家中国汽车品牌推出160多款车型,多家厂商已经发布基于骁龙8295座舱平台打造的车端大模型功能。
钱堃表示,技术只有在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高通将继续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让连接赋能更多产业,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推动服务贸易迈向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电信傅志仁:端云协同 三方面共建AI终端新业态
- 上海明确5G-A最新发展目标:2026年5G普及率超90%
- 中国电信举办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发布联创成果,探索云网融合新路径
- 中国移动高频机UPS产品集采:华为、易事特等6家企业中标
- 中国电信明确2025年终端重点技术七大合作方向
- 探访中移成研院:大模型深度赋能多点开花 5G-A创新助力低空智联
- 中国电信李峻:开放与协同将成为终端生态繁荣的关键
- 国盾量子公告:部分董事监事辞职
- 专访ETSI ISG F5G副主席Marcus Brunner:F5G-A技术成熟度与全球进展
- 中国电信王桂荣:平台共建、场景开放 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