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基础研究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

9月7日消息(水易)今日,在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为主题的2024年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强调,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人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孕育出前所未有的新产业,引领了生产力的跃迁。当前,从国际上来看,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同时,重大科技突破孕育出的新质生产力,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重塑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在白春礼看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颠覆性等特征。

前瞻性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往往诞生于人类知识的盲区,具有高度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往往植根于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甚至产生于非共识的项目。

引领性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创新突破不仅会带来新产品和新服务,还能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并创造大量的新市场和新需求。

颠覆性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将完全替代或打破已有的技术路线或者格局,来重塑全新的格局。

白春礼表示,我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三大基础和优势。

第一,我国已经建立起体系化、大规模的创新系统,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基础。据了解,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中国科学家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高被引的论文数量都是居世界第二,中国在自然指数排名位居世界第二。同时,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 PCT 专利申请量都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

第二,我国具有规模庞大和部门众多的规模优势,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未来产业所依赖的先进数字基础设施,如高速互联网、5G网络、数据中心等,都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我国具备大规模市场、人才、体制优势,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巨大的市场和市场多样化需求,是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脚点;同时我国的创新人才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此外,新型举国体制也强调长远规划和系统集成能力。

演讲的最后,白春礼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是强化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全面布局。基础研究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没有基础研究的长期储备和雄厚积累,那么技术创新与突破,应用与开发往往就没有后劲。但基础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体系化、前瞻性的布局,形成自由探索的创新土壤,让重大的创新成果在开放宽容的环境中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

第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产业体系,是孕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宝贵资源。要进一步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平台,构建起高效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格局,持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加强联系合作。

第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包括人员交流等等。

据了解,浦江创新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致力于交流创新成果、启迪创新思想、传播创新理念、激励创新精神,已成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由开幕式及主论坛、专题论坛、展示对接、特别对话和系列成果发布、青年创新讲坛、主宾国之夜等活动组成,3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参与,共话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9-07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基础研究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基础研究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C114讯 9月7日消息(水易)今日,在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为主题的202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