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在整个世界前所未有,2015年,数额达到了约16.3万亿元人民币(2.5万亿美元)。无论是购买机票还是电子产品,甚至是支付水电费,中国消费者本能使用他们的智能手机。这主要是由于消费群体跨越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直接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已进入一个新的激动人心的阶段。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服务的替代品时常出现,但在今年,强劲的挑战者出现了。2月,与国有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合作的Apple Pay推出了,一个月后,Samsung Pay也发布了,华为、小米和乐视等公司近期也推出了同类产品。
阿里巴巴控股的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它在2015年年底的市场份额为68%,拥有超过4亿的注册用户,这要归功于它与淘宝和天猫购物网站的密切联系。微信支付也有来自其母公司腾讯的支持,微信支付与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平台——微信相连。
去年,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为20%,仅次于支付宝。但微信的用户数量和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正帮助它赢得市场份额。在上个春节,约80亿微信红包通过微信支付传递。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因为两者都在转变成全球电子钱包,不仅是在中国国内,在国外也可以使用。它们都在与外国零售商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允许客户在国外和国外网站上用人民币购买产品。旅客还可以通过支付宝退税,这可以节省在机场退税的时间。
行业新进入者
Apple Pay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出现有着重要意义,这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第一个合法的外国竞争对手。这一次,两个老牌公司面对着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Apple Pay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竞争力。
苹果是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公司之一,并且一直在积极扩张。然而,在Apple Pay在中国推出之前,分析师认为其功能不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齐全,并提到中国缺乏Apple Pay使用的近场通信(NFC)的相关设备。当苹果公司与银联而不是支付宝展开合作时,分析师再次表示不看好。
Apple Pay在中国发布的两天内,连接了超过3000万张银行卡,这也意味着与国内三分之一的手机连接,支持近场通信(NFC)付款的设备也逐渐配备。通过与银联合作,苹果获得了主要银行的支持,因此也获得了中国主要消费群体的支持。
在Apple Pay在中国推出之前,苹果已经确认了如美团、京东和去哪儿等中国热门app将支持其支付服务。更重要的是,中国新的法律要求电子商务网站允许在支付中引入竞争,Apple Pay即将在天猫上使用,这使支付宝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被削弱了。
手机制造商
苹果并不是唯一一家潜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公司。三星、华为、小米和乐视都在行动。三星和苹果一样,通过与银联合作,获得中国主要银行的支持,但三星也将支付宝整合到了其电子钱包。
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公司——华为,在今年3月宣布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当时它只有中国银行的支持。但是在8月具体推出时,又增加了24家支持银行。此外,其最新的旗舰智能手机——华为P9,允许用户通过手机背面的指纹扫描仪直接激活华为支付,即使是当键盘处于锁定状态时。
其他中国公司处于建立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的不同阶段。小米是中国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也是流行的小米系列智能手机的创造者,也于9月初推出了小米支付。最近开始生产手机的乐视,通过在北京聘请智囊团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建立了其支付的基础设施。
对于像小米、三星、苹果和华为这样的专业硬件供应商来说,移动支付是他们生态系统的另一个节点,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看得更远,移动支付只是他们实现互联网金融更宏大愿景的起点。
蚂蚁金服已经建立了一个复杂而精致的生态系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包括基于支付宝支付历史以及众安保险政策的信用评分系统——芝麻信用。支付宝还根据天猫和淘宝上的线上购买记录向消费者提供贷款。微信支付的用户还可以购买投资理财产品。
Apple Pay在中国的早期成功以及其改变中国消费者移动支付行为的能力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在移动购物领域面临的最大威胁。
我们正在目睹具有不同生态系统的公司与中国消费者的钱包碰撞出火花。这是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一个激动人心且富有创造性的时期。虽然阿里巴巴是现在的主要参与者,但是行业的新进入者,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国的,他们带来自己的服务组合以及创新和破坏的文化,具有足够的能力来挑战现状。这些行业的新进入者是否能最终取代现有老牌公司仍然有待观察,他们的目标远非移动支付那么简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 Omdia观察: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仍待敲定
- 工银资本交银投资等入股紫光展锐 全力推动紫光展锐上市
- 中国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 华为发布天线数字化白皮书,开启天线产业新篇章
- 面向移动AI基础网“双20”需求,华为发布两大关键创新技术方向
- 专访硬核桃创始人吕光旭:5G消息终端覆盖率显著提升 生态发展迎来加速期
- 以数实融合创新未来,探访泉城看得见的数智化新进展
- 性能影像不必二选一:“双擎旗舰”真我GT7 Pro发布,首销3599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