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庆:6G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

4月19日消息(赵婷婷)本周,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

大会期间,人工智能专家、达闼机器人创始人CEO黄晓庆在接受C114采访时,就6G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及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阐述。

黄晓庆认为,6G空天地一体化覆盖、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确定性高可靠的能力,将会为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种AI应用提供强大的连接和管道能力;人工智能将会广泛的应用于6G网络规划、建设、运维、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最大程度提升6G网络的性能和能力。而人形机器人则是6G与AI的重要交汇场景,成为6G网络的核心应用场景。“6G网络不仅要支撑信息传输,还需在系统层面实现对应用本身进行网络级优化;6G将成为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下一步就是将其‘附身’于实体——机器人,这一行为被称为‘具身’。”

在“具身智能”这条道路上,达闼机器人已经走过了九载春秋,自2015年起便开始研发云端智能机器人,并规划在未来十年内推出家庭保姆机器人。黄晓庆坚信,接近人类大脑水平的计算能力无法置于机器人终端,而必须置于云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机器人本体连接。云端智能机器人模式不仅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降低单个机器人的智能成本,还具备管理、监管及伦理方面的优势,有效防止机器人可能的“造反”。

至于为什么要赋予人工智能“形体”,选择制造人形机器人,黄晓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从生物学视角,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若要制造出最“有用”,具备通用性的终极机器,其形态应与人类相同;从功能实用视角,要使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执行所有任务,其形态需与人类相似,否则无法胜任;从人工智能原理视角,训练大模型赋予其人的智能、行为、判断力和造作能力,需要大量数据,而人类数据最为丰富,因此,人形机器人能最大限度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训练,是最优选择而非偶然。

对于如何提升云端大脑驱动的机器人反应速度,黄晓庆提出,通过部署边缘服务器减轻大脑至边缘、再至机器人本体之间的传输延迟与处理时间问题;此外,信息编码亦是优化重点,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它的编码的反应速度要快,应在边缘部署算力,进行二次编码;同时,可部署小型、原子化的GPT模型于边缘节点,以增强系统反应速度。

他还进一步描绘了人形机器人的多种技术路线。首先,基于多模态模型(如视觉、运动、传感器等)构建具身智能的基础大模型;其次,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如家庭保姆、运动员等),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建模并利用海量人类活动数据进行训练,不断提升其能力;最后,搭建优秀的二次训练平台,使企业和个人用户都能便捷地对机器人进行个性化更新训练,如同在移动通信时代开发智能手机应用一般,用户只需借助自然语言即可完成。

“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机器人的开发者。”黄晓庆说道,并且所创造出的新技能具有市场价值,可上传至应用商店供他人购买或集成至所需机器人,从而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如通过机器人进行直播等。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4-19
黄晓庆:6G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
黄晓庆:6G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C114讯 4月19日消息(赵婷婷)本周,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