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消息(赵婷婷)12月22日,在“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李文宇发表题为《脑智芯连,感知未来—脑机接口创新发展洞察》的主题演讲。随后,他接受C114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脑机接口即将迈向应用落地的关键期,作为人机交互的下一代入口,必将和AI、元宇宙、机器人等更多技术结合,自身不断发展并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创新生态不断完善走向繁荣。
李文宇介绍,脑机接口是指在有机生命形式的脑与具有处理或计算能力的设备之间,创建用于信息交换的连接通路,实现信息交换及控制,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主要形式,涵盖生物学、材料学、通信、控制等。脑机接口属于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智能化、生态化、融合化、前瞻性的特点,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特征,有望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应用层面:医疗领域发展蓬勃,成效喜人,非医疗领域多点开花
李文宇指出,在应用层面,脑机接口目前下游较明晰的应用方向不少于30种,主要分为医疗和非医疗两类。其中,医疗领域发展蓬勃,部分疾病诊疗效果喜人;非医疗应用多点开花,未来产业商机出现。
他认为,医疗仍是脑机接口当前主要产业化方向,下游企业中医疗方向占比56%。医疗领域应用主要用于进行疾病预警、诊断、治疗和功能增强。主要面向的疾病包括癫痫、帕金森、抑郁、疼痛、多动症、自闭症、截瘫、卒中、阿尔兹海默症、意识障碍、耳鸣和听力受损、视力受损和睡眠障碍等。
神经病变损伤的诊断预警和治疗是最为热点的医疗应用方向,其次是睡眠领域,此外,脑机接口在情绪相关应用也前景值得看好,目前全球有不少于30家企业利用电刺激、磁刺激、神经反馈等手段诊治抑郁症等疾病。
他也提到,“实际上,还有很多潜力较大的冷门医疗应用方向目前较少为人所知,例如,国际上有少量企业利用脑机接口治疗疼痛、耳鸣,在麻醉手术中动态给药,协助制药。”
李文宇指出,除医疗以外,脑机接口目前下游企业中消费、工业、教育等非医疗企业占比44%。随技术迭代发展,应用范围扩展,有望在非医疗领域开展大面积推广。
在非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有助于将人的主观情绪感受予以量化。各行业的生产制造、消费和服务提供环节中,如果存在与人的感知、情绪、心理状态相关的地方,都有脑机接口发挥作用的天地。
例如在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中,脑机接口技术能有效消除人员状态异常导致的安全隐患;在交通驾驶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则能高效及时检测和做出预警;在体育行业,国外已经很多案例利用神经反馈技术和脑电检测技术提高运动员反应速度,让运动员高压心理状态下保持冷静专注。脑机接口成为体育现代化、科技化的好助手。
脑机接口机遇与挑战并存,十年内有望实现“多类解决方案走向成熟商用”
李文宇指出,脑机接口概念距1973年被提出已满50周年,1973至1992年为基础研究期,1993至2012年为实验验证期。2013至2032年为应用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用萌芽期,从2013年至2022年,应用解决方案出现和增多,应用范围由医疗扩展到非医疗;从2023年开始,预计到2032年结束是应用普及期,有望在十年内实现“应用解决方案效果良好,多类解决方案走向成熟商用”的目标。
与此同时,脑机接口仍有挑战需要克服,主要分为科学问题和工程化问题。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如何设计自然高效的脑机交互新范式,构建神经编码模型、快速准确高效解码、实现复杂对象的高效控制、感知觉增强、实现脑机融合与混合增强智能等;工程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快速校准技术、微小型化技术、在线实时处理技术、精确调控技术、安全供电和传输技术等。
此外,他还指出,目前公众对脑机接口存在“捧”和“杀”两类错误认识。“捧”是盲目夸大脑机接口发挥作用,建议各方在公开披露信息时秉持客观公正,严谨真实的态度;
“杀”是对脑机接口技术存在恐惧心理。这主要是因为迫害妄想症、伦理顾虑和数据隐私保护安全隐患,他强调,“事实上,脑机接口技术还远没有发展到能精准脑控某个人类行为或精准解读其思维的水准。”
并且,目前脑机用于医疗场景时,都会经非常严格的伦理审查流程。“信通院联合联盟一直在推动工作开展,已经联合联盟多家单位起草发布了《脑机接口伦理建议书》,并支撑工信部成立了伦理专家组和科技伦理联盟,日后还会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为脑机接口安全应用、合规应用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