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消息(赵婷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从山东东营入海,串联起广袤的华夏大地,滋养着5000年的沧海桑田。
10月31日,C114跟随数字中国移动行,来到了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探访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承建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以及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感受信息化技术与黄河生态的深度融合。
打造黄河生态监测平台,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信息化支撑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内,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进表示,作为网信领域主力军,始终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己任,利用数智力量助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在黄河流域锻造5G精品网络,综合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黄河生态监测平台项目,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受自然环境、历史因素等客观条件影响,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且黄河下游正遭遇近年来少有的大流量洪峰,部分施工地点既有黄河滩涂、河沁岛(黄河入海淤积的无人岛),又有远距离海面的监测船只,整个“5G+智慧黄河”项目历经了重重难关。
马进介绍,为解决视频传输稳定,中国移动创新采用“5G 700M+CPE”的方式,探索多种地质水文条件下5G网络建设新模式,实现距陆地20公里海面视频流畅清晰、安全可靠的实时回传。
为解决“黄蓝交汇”回传高清,攻坚队驻扎船上,克服晕船、风流大、潮汐、船只搁浅、不能正常食宿等困难,一直测一直调,终于摸清了“黄蓝交汇”的轨迹和规律,找到了最佳观测建设点。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监测中心主任王天鹏表示,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平台对黄河入海口水文、气象、空气质量等环境进行精准监测,融合黄河、海洋、环境等部门数据,实现生态环境信息整合互联,提升自然保护区智慧监测和保护管理能力。
借助5G+VR技术,加强黄河三角洲鸟类保护区科学管理
黄河之洲,一个个矗立着的塔杆,成为东方白鹳的“安居所”、“育儿窝”。
在数字技术介入前,保护区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人工蹲守、观测、记录等形式进行素材积累,耗时多、工作量大。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保护区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关键区域视频监测系统自动识别、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东方白鹳繁育、生存等情况,监测效率、准确度、实时性得到极大提升。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远程生态监测,借助5G+VR实时对白鹳的生活环境、数量、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监测,辅助相关部门探索保护东方白鹳新模式,加强黄河三角洲鸟类保护区科学管理。
“为提升鸟类监测水平,我们科学优化了15条监测路线,制定监测方案,建立完善巡护监测制度体系和技术规程。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关键区域5处视频监测系统自动识别、统计分析,效率和准确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牛验正介绍。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监测中心主任王天鹏表示,中国移动5G+VR技术助力鸟类监测调查。2022年以来,保护区监测到东方白鹳繁殖数量均在450只以上,累计繁殖东方白鹳3198只,信息技术手段为我们对水鸟的研究提供了一手数据,数字化的加持也为保护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