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消息(南山)6月4日,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正式召开。大会期间在TD产业联盟主办的“第四届5G千兆网产业论坛”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发表演讲表示: 5G牌照发放四年来,中国联通积极践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标准化,带动产业创新,为加快我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联通持续推进5G建设,截止到目前,中国联通联合中国电信建成了业界规模最大、速率最快的全球首张5G SA共建共享的匠心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99%,下行峰值速率达到4Gbps,实现了5G网络“从有到好”“全面覆盖”的质的飞跃。同时,中国联通坚持5G网络赋能行业服务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应用融合创新服务行业专网用户4500个客户以上,5G应用案例达到19000多个。
“整个过程里面,一方面我们充分挖掘现有频谱共享优势,打造泛在千兆极致体验的5G网络。例如在北京,中国联通联合华为建成了首张全城化5G 200MHz 连片覆盖网络,下行平均速率885Mbps,上行平均速率260Mbps。”魏进武介绍,“另一方面,我们以样板房、标杆项目带动的方式,实现5G纵深推进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例如和重庆长安合作的5G VR智能数字工厂项目,通过5G数字化使换线时间降低50%以上,维护费用降低30%以上,这个项目获得了绽放杯一等奖。再如,我们在北京宣武医院的构建的业界首个5G卒中移动救治平台,将溶栓治疗过程缩短到仅需20分钟左右,惠及地区人口近1.2亿。该项目荣获今年GSMA最佳移动互联健康创新奖。我们还在广东阳江5G智慧海洋项目推出5G数字渔船应用创新,为当地4000多艘渔船提供数字化的服务,获得了今年GSMA的5G生产力挑战奖。”
魏进武认为,5G商用四周年,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变化。其一,连接方面实现“物超人”,物联网成为新的规模增长点;其二,应用方面由2C向2B以及2C2B转化;其三,网络覆盖实现从宏观到微单元的纵深演进。
基于这三大趋势,中国联通将以数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网络建设上大力推进多频协同和链路智能,努力为用户和行业夯实5G泛在千兆的网络基础,实现面向人联和物联的无时不在的高品质连接。在5G应用上,我们在2C,2B和2C2B领域都已经识别了一些场景化的微单元,并且对这些场景化为单元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标准化可复制,形成标准化方案的规模拓展。具体来说,中国联通将针对性地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中国联通将聚焦“大联接”主责主业,通过全场景网络方案创新,挖掘现有频段的潜力,通过面向城区、室内、居民区,乡镇农村和高铁海洋等场景做5G充分的覆盖,持续推进5G“四张精品网”建设,实现“网络好一点”不断提升网络价值,从室外到室内,从公众到行业,从城市到乡村,从公众延伸到行业,让广大用户都能真正体验到5G泛在千兆带来的快乐。
第二,中国联通将持续挖掘新频段,高频演进是无线技术研究发展大的方向。毫米波的大带宽、高速率特点,更能满足热点高容量需求,低时延和精细感知会进一步提升行业数字化感知能力。中国联通率先提出200M大带宽、大上行帧结构、毫米波专网方案及混合组网方案等系列成果,在国内牵头9项标准,成功推动26GHz频段、DSUUU功能、200MHz单载波成为行业必选项。
第三,中国联通将坚持技术标准领先、试点试验领先、优势场景规模商用领先的原则,在5G大上行与实时交互,5G RedCap终端轻量化,5G URLLC使能云化PLC与网联PLC和5G使能智慧楼宇服务化等方面持续提升5G能力。据悉,中国联通已经在广东开通目前业界最大规模的5G RedCap组网试验,并率先发布了雁飞模组,成本下降50%以上,功耗下降20%以上。
“5G将实现万物智联,在更多领域引爆新的产业赛道。在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中国联通将坚持 “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定位,与华为和其他产业伙伴一道,共同推进5G向纵深发展,共同推动5G带动计算、5G带动存储、5G带动整体通信行业再升级过程,为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赋能。”魏进武最后表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千家早报|十二部门印发,事关5G规模化应用;小米申请“超级小爱主动智能”和 “AIOS” 等商标——2024年11月26日
- 未来家居装饰的人工智能设计趋势
- 个性化客户体验:人工智能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
- 引领2025:技术变革如何塑造未来商业格局
- 万物人工智能(AIoE):重新定义未来的智能生活与工作
- 什么是环境智能——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的革新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移”起向“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信息科技保驾护航
- 工信部批准6项量子密钥分发领域行业标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