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消息(九九)以“聚力5G创新 共铸百业绽放”为主题的2023中国移动5G发展大会日前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大会主论坛上表示,我国5G网络建设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网络建设全球领先,有效支撑5G应用规模化和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
王志勤进一步表示,5G应用规模化发展是推动5G在实体经济中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是一个持续提高应用价值、降低应用成本、优化应用环境的发展过程。
5G行业应用赋能成效显现
王志勤介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5G网络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异网漫游加快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加速,覆盖国民经济重点行业。
一方面,5G个人应用带动效用显现,截至2023年3月底,我国5G用户占移动用户数比例已超36%,5G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占比达43.4%;另一方面,5G行业应用赋能成效显现,截至2022年底,我国5G行业用户规模近1.5万,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如工业、智慧城市、医疗、教育规模超千家,电力与采矿领域超200家。
5G融合应用技术产业初步构建。5G技术供给能力随标准不断提升,驱动行业应用关联技术创新升级;5G应用融合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新型产品应用持续扩大,定制化网络产品开始部署,终端与模组类型不断丰富;在重点行业初步形成一批5G应用解决方案,典型应用加快发展。
5G融合应用安全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基础设施安全、差异化安全能力部署便捷以及安全责任清晰是保障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5G融合应用多主体生态初步形成。政策子系统基本建立,商业子系统进入探索阶段,创新子系统基本建立。标准层面:通信行业、垂直行业协会均开始制定5G应用标准;行业组织层面,5G应用产业方阵、各垂直行业协会推动5G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中心层面:5G创新中心打造面向5G应用创新的共性技术平台。
分业分类施策,加快5G应用规模扩散
王志勤指出,5G应用规模化发展应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相互协调、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她进一步指出,5G个人应用和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路径不同,应分业分类施策,加快应用规模扩散。
一是拓展行业广度。分类施策,强化垂直行业部门的5G应用政策驱动;在具备可规模推广条件的工业制造、采矿业、电力、医疗、港口等先导行业,联合行业发布应用落地指南;深挖教育、文旅、智慧城市、交通运输等有潜力行业,推动应用场景规模复制。
二是拓展业务深度。推动供需双方共同开展5G技术场景适配、测试验证,联合开发一系列基于5G的设备、产品及装备;遴选5G全连接工厂、5G+5A景区、5G+三甲医院、5G无人矿山等标杆示范,持续扩大标杆示范的影响力;先易后难,渐进式导入5G增量类、替换类应用,推动应用从外围环节向核心环节的规模渗透。
三是企业携手加快应用推广。鼓励垂直行业龙头企业与运营商、通信设备商联合创新,落地一批5G高质量应用标杆,探索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加快开展5G+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服务,通过5G应用赋能中小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推动5G应用在中小企业中实现 “小应用大推广”。
四是推动成熟5G应用走出去。鼓励国内企业加强海外5G应用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或地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征集和发布5G海外应用案例集,在重点国际组织及大型国际会议上加大推广宣传力度,积极输出5G应用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山东: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重庆:创建“机器人+”应用场景,4年内发展一批中高端机器人
- 进博增“智” 联通向“新”| 上海联通智慧升级通信保障 5G+AI赋能第七届进博会【网络向新篇】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 SK电讯宣布最新战略:打造“AI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成为亚太AI枢纽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