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马秋月/文)华为今天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整体经营平稳,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净利润356亿人民币。
在今天举行的“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提出5点战略举措,努力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并表示:“回顾2022年,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非市场因素,继续影响着公司经营。身处暴风雨中,我们在继续奔跑,努力保障业务连续,确保对客户的支持与服务;我们也努力多打粮食,使自己既能生存下来,也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使能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开创增长机会
据了解,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关键举措,数字经济正在全面加速发展,智能经济也正在推动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绿色化推动能源和电动化的再一次革命,由此为华为的未来发展打下打开了充裕的增长空间。预计华为2027年可参与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万亿美元。
今天的世界世界经济事实上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本体化并行发展。但是在多维度参差不齐的综合作用下,每个国家的数字经济之路都是不同的,每个行业和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是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总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最合适的技术经由最短的路径以最合理的模式在最恰当的时间给最需要的场景。”徐直军说。
为此,华为面向金融、矿山、政务、电力、交通包括机场、轨道公路、水运、口岸等领域成立了军团,构建一个独立的专职团队去理解各行业的需求及问题。利用华为的技术和能力,且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满足行业的解决方案,华为努力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最佳伙伴,成为支持公司实现持续的增长。
优化产业组合,提升发展韧性
这些年华为不断在优化产业组合,现在已经形成了由ICT基础设施、终端、华为云、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面向客户的产业组合,以及由2012实验室和海思作为后盾的技术支撑平台。
据徐直军介绍,这些产业既有传统优势产业也有开创型产业,既有成长期产业也有成熟期的产业、既有依赖先进工艺也有不依赖先进工艺、既有硬件主导型也有软件主导型。“无论是产从产业结构看,还是从未来的发展空间看,华为已经构筑了一个有强大韧性的产业组合,从而为公司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芯、软、硬、端、网、云协同,构筑差异化优势
华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各产品领域都构筑了比较强的竞争力。我们评估认为我们的领先优势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可以保持,但在先进工艺不可获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面向未来,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途径。
“华为拥有ICT领域最全面的技术要素,这些是华为的独特优势。为此华为将加强多种技术要素的协同创新,也就是在芯片、软件、硬件、终端、网络和云的协同创新,让每一个bit以最科学的方式被集采、传输、处理和呈现,以实现极简架构、极高质量、最低成本、最优体验的目标。”徐直军说,“在提升网络性能、降低网络能耗、提升终端用户体验、提升智能驾驶体验、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应用体验、提升运维效率、提升服务能力等方向上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持续构建和提升差异化优势、支持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领先。”
以质取胜,持续让华为成为ICT行业高质量代名词
徐直军表示,华为具有追求高质量的文化,数10年的努力,华为已经成为S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制裁常态下华为将更坚定华为是ICT行业高质量代名词不动摇,更坚持以智取胜。具体的来讲:
深化基于ISO 9000的全面质量管理,对准客户需求,以战略为牵引,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构建端到端质量体系,将质量要求构筑到各业务流程中,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持续赢得客户选择和信赖;将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延伸到供应商和分包方,推动产业链进步,通过共同的质量提升构筑面向客户的高质量。
压强式研发投入 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华为的业务连续包括供应链连续、开发与制造的连续、IT系统的连续。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在器件替代、单板重构、操作系统数据库、产品开发工具、PDM等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距离先进、好用可持续,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维持和加大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才能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
同时,只有确保和增强研发投入,才能不断创新,通过架构重构、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等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只要有高质量的业务连续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就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据财报显示: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人民币。
最后徐直军表示:“今天的华为,就像梅花,梅花飘香是因为她经历了严寒淬炼。我们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也有增长机会、有组合韧性、有差异化优势、有客户和伙伴的信任和敢于压强式投入。因此,我们有信心战胜艰难困苦,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