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消息(水易)5G高速增长的同时,固网千兆宽带也在高歌猛进,两者共同组成的“双千兆”正在成为赋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坚实底座。
不同于5G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千兆宽带一直略显低调,但是其取得的成绩却不那么低调。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达9175万户,规模是上年末的2.7倍,占比升至15.6%。
如果参照工信部2021年3月发布的《“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的要求“2023年底千兆宽带用户突破3000万户”,9175万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预期目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ETSI F5G副主席蒋铭在接受C114专访时表示,千兆宽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在千兆光网基础设施的超前规划和适时快速建设,在此基础上,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协同发展,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上网体验,以及丰富、创新的应用场景。
技术业务双向赋能,打造更优体验千兆宽带
超额完成目标,直接反映了用户对千兆宽带的迫切需求。蒋铭表示,千兆宽带从带宽能力、时延和抖动指标等方面比百兆宽带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好的满足大带宽业务、低时延业务的传输需求。例如,实时快速打开高清视频,随意拉动进度条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卡顿,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追剧体验,在线直播业务更是蓬勃发展。
这也充分体现了技术服务于业务发展,提升生产效率。蒋铭指出,业务发展能够为技术持续演进提供需求动力,所以千兆宽带的发展中能够有大量的创新技术赋能到实际应用中,核心是为用户提供体验更优质的千兆带宽产品,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与业务收入能力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
“用户有好的体验、有丰富的应用,对于新技术的付费意愿才会增强,新型消费市场也会蓬勃发展,不只是运营商,对整个产业生态的发展都会有促进作用。”蒋铭强调。
FTTR就是最好的佐证。据介绍,FTTR是千兆宽带向家庭及政企用户终端的进一步延伸,通过FTTR达到室内全光组网,实现光联万物,从而支持并进一步驱动新型网络业务的发展。
目前,中国电信正持续在FTTR技术领域对方案和产品进行规范和引导,在行业洞察分析、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标准、部署施工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积极开展现网试验工作,面向FTTR部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输出技术方案,同时加强应用推广,助力FTTR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中国电信在FTTR领域的技术和业务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千兆宽带的超前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一环节都功不可没。蒋铭介绍,目前我国已具备相对完整的固定带宽网络产业链,产业上下游生态体系相对完整,具备绝大多数中低端产品及部分高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产业链的成熟能够促进千兆宽带网络建设和关键技术演进,持续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并做好协同,丰富产品形态,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自主可控。”
突破自主科技创新技术,牵头下一代PON演进
对技术无止境的探索是所有科技创新工作者的追求。面向下一代PON,一直在光接入网领域技术研究和标准化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中国电信,牵头了50G PON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蒋铭介绍,50G PON主要在ITU-T进行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其内容框架可主要分为需求和架构、50G TDM PON物理层、50G TWDM PON物理层、通用传输汇聚层、以及用于平滑演进的共存架构和接口。
据悉,在经历了增补标准迭代后,至2023年2月,50G TDM PON物理层与通用传输汇聚层标准的大体内容已稳定,三代共存平滑演进场景的架构以及相关光指标参数正在共存标准中推进完善,而50G TWDM PON的物理层标准则进度缓慢。“整体上50G PON的国际标准制订工作已趋于完成。”
蒋铭表示,50G PON作为10G PON下一代演进的技术选择,有1套体制、多代共存、5倍带宽的特点。考虑到PON网络ODN的较长建设周期,50G PON系统支持采用外置共存或多模MPM的方式,实现不同代际PON系统在同一套ODN中共存,为运营商规模部署的PON网络提供了平滑演进升级的能力。
另外,在关键特性上,50G PON提供多种速率组合,支持多级功率预算,为多样化ODN和多业务差异化融合承载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电信无论是在千兆宽带的业务发展还是技术标准演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蒋铭表示,下一步,中国电信全力践行云网融合战略,坚持基础设施发展与科技创新研发并进,积极建设千兆光网和5G基础设施,坚持突破具有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前瞻技术,全力满足行业融合应用需求,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光联接,海量带宽和极致体验特征的千兆行业光网应用创新,实现新时代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