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设备:提高家庭效率的关键
众所周知,企业高管的工作要求很高。他们长时间工作解决商业上的复杂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当高管们回家后,想要放松一下。
如果说什么是优秀的高管会欣赏的,那就是创新。创新者已经找到了利用智能技术改善每个房主体验的方法,这已不足为奇。现今,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设备,从恒温器控制到冰箱补货。智能设备(和智能家居)正在彻底改变高管的家。
并非只有企业高管才欣赏智能家居。每10个美国家庭中就有7个拥有智能设备。超过六分之一的人拥有两台或更多的设备。2021年,智能设备出货量为3.49亿部。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5倍以上。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速度!
让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数字。美国最常用的智能家居设备是什么?最受欢迎的类别是娱乐。这包括智能电视和智能音箱,例如Amazon Alexa。其次是安全。每3个家庭中就有1个能够锁上门并从任何地方监控家。第三是使用监控器。使用监控器正在帮助五分之一的家庭提高成本效益。智能热水器可以在10年内节省4500美元。智能恒温器每年可以节省10%的暖通空调成本。财务人员对这些数字所体现的成本节约表示赞赏。
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如照明和电器,还没有达到同样的普及程度。原因之一可能是它们在市场上相对较新。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智能设备仍然比基本设备贵得多。在消费者看到智能设备的成本优势之前,可能会拒绝购买。
某些设备被限制采用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它们迎合了利基市场,而不是更广阔的市场。例如,智能镜子的采用率为2%。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智能镜子Hilo迎合了健身爱好者和化妆师的需求。这两个细分市场都喜欢使用智能镜子来改善其锻炼和化妆过程。
这是智能家居技术使家庭更适合居住在其中的个人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家庭支持不同的智能设备,为业主提供最佳的体验。对于一个在家时间有限的高管来说,智能冰箱可以优化购物过程。智能冰箱可以追踪其中的食物,并在食物不足或过期时发出提醒。如今,只有不到5%的家庭拥有智能冰箱,这意味着这项服务具有排他性。
除了不同的设备对特定人群有吸引力之外,智能家居设备的采用普遍存在代际差异。。尤其是年轻的买家,他们渴望在智能家居市场分一杯羹。86%的千禧一代愿意为联网家庭支付更多费用。他们(以及Z世代)绝大多数人认为采用智能家居技术是积极的。因此,预计智能家居技术的采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如今的千禧一代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是购买和改善房屋的最佳年龄。他们是在智能家居技术上花费最多的一代人,平均每年花费1226美元。如果当前这一代商业领袖没有将智能科技带回家,那么下一代人就会。
在专家的帮助下,智能家居技术一直在不断变化。创新者和商业领袖正在将智能家居技术打造为更快、更好、更精简的房主体验。例如,Diane J.Cook博士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教授。她正在研究传感器和机器人家庭护理助手如何影响智能房主的习惯。在更大范围内,北德克萨斯大学的Saraju Mohanty博士正在为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智能设备。如果城市安全地实施智能设备,将可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仅使用监控器就可以为城市节省数百万的水和电。
无论个人是否是市场上的客户,我们仍然可以预计到2026年智能家居市场将达到2056.1亿美元。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将受到行业重大转变的推动。机械创新将伴随着不同的价格水平和订阅模式而出现。如今,许多智能设备都是直接购买的。然而,按月收取订阅费可能会提供更多客户可以承受的价格。
--------------------------峰会预告据悉,由千家网主办的2022年第23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上海站与北京站将于近期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峰会主题为“数智赋能,碳索新未来”,届时将携手全球知名建筑智能化品牌及专家,共同分享AI、云计算、大数据、IoT、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安防等热点话题与最新技术应用,并探讨如何打造“更低碳、更安全、更稳定、更开放”的行业生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欢迎建筑智能化行业同仁报名参会,分享交流!
报名方式
上海站(2023年2月21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3638582473900
北京站(2023年2月23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4638577546900
更多峰会信息,详见峰会官网:http://summit.qianjia.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