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消息(艾斯)彼时于2006年5月开始进行《三体》连载时,刘慈欣定然没有想到,原来最先被“锁死”的技术进步会是智能手机创新。
从苹果2008年发布首款支持3G网络并逐渐推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门的iPhone(也即iPhone 3G)以来,智能手机的形态和能力至今并未发生可以称得上绝对颠覆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苹果早早地就为往后多年的智能手机发展定下了主基调:取消手机实体键盘,触摸屏交互,应用商店入口……
图:苹果2008年6月发布的iPhone 3G机型。
怪不得曾有知名科技媒体早在2018年就评论说:Apple killed fun.
当然,这期间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创新,从非全面屏到全面屏,从Home键消失,再到人脸识别、屏下指纹解锁、无线充电普及,这肯定都可以算得上智能手机更迭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近五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创新似乎彻底陷入了一潭死水,各家厂商年年出新机,但无一不是挤牙膏式的“举步维艰”,能让消费者感到惊艳的东西几乎消失殆尽。
从硬件来看,各大手机厂商前几年拼摄像头配置——从最开始的一颗摄像头到如今如果手机后盖没有三颗摄像头,就会让消费者觉得配置太过朴素,再到这两年开始拼折叠屏——从横向折叠解放生产力,使各位打工人在手机上办公更流畅高效,再到竖向折叠重现千禧年翻盖手机感性,着力冲击女性用户市场(手机小了自然更方便装进本来就容量有限的随身包包里面),三星Flip系列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佐证。
从软件层面来看,iOS和Android系统的使用体验越来越趋同,现在已经到了几乎分不清到底是“谁抄谁作业”的程度。早几年厂商们开始发力语音助手,从Siri到小爱同学个个声线甜美随叫随到,但这些“助手”从问世到现在,能做的事情好像依然也就那么多。后来,随着智能家居开始普及,手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互联平台和交互枢纽,因此通过软件层面的更新升级,实现手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顺畅互联,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一种刚需。最简单来说,手机与智能电视的投屏互联就是例子。
然而,消费者在购机时,一心追求搭载最新芯片和极致性能的用户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消费者往往只在乎手机外形、拍照能力、续航和性价比。
遗憾的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手机性能过剩早已是普遍现象。而这可以谈得上是智能手机更新周期越来越长(如今甚至可能长达40个月以上)的核心原因所在。手机CPU和GPU芯片性能的提升越来越难,从最开始的每一年性能翻番,到后来的最多提升20%以上,这背后隐藏的是功耗与发热问题难关。并且,四五年前的手机与最新款手机,手机外貌上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拿出iPhone X与最新款iPhone 14,乍一看未必能分清谁是谁。而假如当初买的手机容量够大,那么不过度计较手机卡顿程度的话,日常用起来应该并无大碍。
图:左边机型为2017年发布的iPhone X,右边机型为2022年发布的iPhone 14。
另外就是5G无用论。5G商用至今已经三年有余,网络覆盖也日臻完善。然而由于缺乏所谓的杀手级应用,5G带来的刺激用户换机动力并不及预期。4G网速已足以承载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应用——从观看视频到手游厮杀,再加上现如今几乎无处不在的WiFi覆盖环境,普通消费者实难对5G能力有明显感知,也自然难以产生明确需求。
这当中又牵扯出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亘古不变的争论:性能过剩的硬件本应承载的是应用和软件创新,但显然人们还在猜测和推敲5G究竟能做些什么,可以说,在应用创新方面,行业还是闭着眼摸石头过河状态。没有应用方面的新需求,自然不能期待硬件层面有什么巨大的新改变;但同时,如果手机硬件功能没有新的更大的突破,自然也很难期待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软件应用,人类的想象力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局。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报告,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以下市场大盘。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不足12亿部,全球年出货量同比下降12%。
新冠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无疑都不小。但正如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所说,“本质上来看,疫情的影响只是起到一个雪上加霜的作用。毕竟在2020年疫情发生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就已经开始连续下滑,疫情的发生只是促使下滑幅度更大。”
进入到2023年,市场的不确定性并没有消失,即使疫情影响正在逐步消减,但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衰退预警,消费者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捂紧钱袋子的可能性依然很高。如何重新建立消费者信心,这将是一个更复杂的故事和展开。
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期内的2023年,智能手机应该依然很难迎来颠覆性的改变。我们都很清楚,折叠屏手机显然不是最终答案。我们期待5G网络所具备的能力能够真正在手机终端上得以体现,并成为一个创新的入口,从而给陷入困境的智能手机领域带来新的兴奋点,最终撬动更大的市场机会。
智能手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十几年间我们见证了信息交互从PC端向移动端的几乎全面迁移。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格局和形态的稳定,也是智能手机形态和能力缺乏创新的背后逻辑之一。不过,从去年被定义为互联网3.0的元宇宙概念爆火,到最近ChatGPT热浪席卷全球,希望这种并不常见的全行业集体陷入热闹状态不止是一阵短暂吹来的风,而是新可能和新篇章的开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 SK电讯宣布最新战略:打造“AI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成为亚太AI枢纽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 Omdia观察: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仍待敲定
- 工银资本交银投资等入股紫光展锐 全力推动紫光展锐上市
- 中国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 华为发布天线数字化白皮书,开启天线产业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