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消息(刘定洲)2022年初,中兴宣布开启第二曲线业务,在稳固运营商市场基本盘的同时,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终端作为第二曲线重要业务,已有丰富的产品和市场积累,并深入拓展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在智能手机之外,中兴终端的业务布局值得关注。
近日,中兴通讯副总裁、终端事业部移动互联产品总经理白柯柯接受媒体采访,对终端业务进行了全面解读。除了智能手机,还有三大类数据终端:消费数据终端,行业定制终端和车联网终端,这些低调的业务板块,在各自所处的领域却是佼佼者,且在一段时期内看不到“天花板”。
MBB和CPE全球第一
在数据终端产品中,MBB(移动宽带)技术和行业门槛高,CPE应用范围广。根据TSR最新报告,中兴MBB(移动宽带)产品全球市占率连续两年保持第一,cellular CPE(包括LTE和5G产品)全球市占率也位居第一,表现极为亮眼。
“中兴在移动互联领域深耕17年,最早追溯到2005年,我们就在做数据类终端的开发,能够取得目前的阶段性成果,离不开我们的长期投入。”白柯柯介绍,“仅在2022年,5G CPE与MBB全球累计出货量就超过200万台。”
其中,数据卡和移动WiFi等MBB是中兴传统优势产品。5G时代到来后,一批新玩家进场,目前已有几十家供应商。随着5G规模商用,技术门槛逐渐降低,中兴如何保持领先优势?白柯柯认为,首先,是在底层芯片层面发力,是唯一拥有自研MBB芯片的厂家,从而中兴能够很好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和定制化需求,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地方。其次,基于17年的积累,中兴在行业理解和客户响应能力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因而能够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把握市场商机。最后,基于长期耕耘,中兴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拉长时间看也成为优势。“例如在中东市场,有客户因为价格原因选择了其他厂家,最终导致了大量退单。”
白柯柯承认,这一市场的确随着门槛降低而面临价格等冲击,但中兴在关键市场和相应的高端产品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MBB和CPE,除了芯片和协议基础能力的提升,我们在架构和算法、软件跨平台移植的能力和快速响应机制方面,也拥有其他厂家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
CPE同理,也是随着5G商用推进而门槛下降,竞争对手增多。中兴作为掌握5G核心技术和端到端产业链的厂家,在CPE领域也有独到之处,同时还有其他厂商难以比拟的优势:作为全球四大设备商之一,中兴不仅和全球运营商合作在家庭等场景铺开应用,也与运营商携手进军5G专网市场。技术优势和市场准入门槛,使得中兴面临众多追赶者依旧保持领先地位。
白柯柯预计,随着能源危机加剧、各国对数据安全的重视,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数据终端市场拥有广阔前景。同时,真正坚持下来并在行业取得一定份额的企业很少,市场也面临新一轮洗牌。
车联网终端重点突破
中兴早在2016年就进军车载市场,经过数年来发展,车联网模组、芯片、整机的V2X和T-Box、路侧ICU、网端的云服务、云平台等系列化产品陆续商用,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覆盖云、网、路、车、人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中兴在车端已获得百万级的产品订单,在路段深度参与了多个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在云端也成为运营商的合作伙伴,成功部署车联网云平台。
白柯柯指出,中兴在2021年成立了汽车电子团队,进一步拓展车联网终端市场。“目前汽车正在走向电动化、智能化。截止到今年,网联车的装配率达到了50%以上,全年有1000万以上新车预装网联设备。中兴最早基于通信能力做模组和T-Box等网联产品,这一市场未来将有两大动能:一是网联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目前装配率是50%,预计最迟到2025年达到90%或者100%。二是网联车目前主要采用4G网络,未来5G的规模也会增加。”
白柯柯表示,业界提出了汽车的“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中国“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方面做到了全球市占率、用户数量和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是中国电动车市场角逐的上半场。展望下半场,还需要在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面持续提升,这是中兴的市场大机遇所在。
中兴将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在产品技术上,中兴终端在积累安卓系统开发、协议、芯片和生态合作积累的能力,并大力拓展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等,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
“在车联网领域,可预见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且不存在某一个顶级玩家垄断市场。机会是均等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用核心产品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白柯柯表示,中兴不造车,优势在于网联,拥有全系列网联产品,并重点布局智能座舱等智能化产品,基于汽车行业上半场的积累,参与下半场的角逐。
整体而言,中兴终端以智能手机作为“1+2+N ”战略的核心,三大数据终端业务线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我们的业务叫移动互联,未来瞄准万物智联,从原先单纯的为人服务,发展为为车、为企业、为家庭、为行业服务。在产品布局上,聚焦个人智联、全屋智联、全车智联、企业智联四大领域,做好连接并深入探索智能、绿色、安全等领域。”白柯柯总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