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乐思)日前,“2022年算力网络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成功召开。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事业部主任陈俊琰在论坛上发布了《DPU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并对该报告进行了解读。
陈俊琰表示,DPU源于网络传输速率增速与CPU芯片性能增速差距加大,市场上主流定义有数据处理器(Data Processing Unit,DPU)和基础设施处理器(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IPU)两种,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实现基础设施的降本增效,满足更广泛的算力需求。
在他看来,作为一种面向先进计算,以提升基础数据任务效能为核心的可编程专用处理器,DPU发展经历了初期阶段、技术积累阶段、商用落地三个发展阶段,未来将会向融合发展下一代DPU方向升级。“展望未来,DPU可编程、可定制的特性将能够更好地支持各行业转型中的定制化需求,必将得到更广泛关注和应用。”
创新活跃的DPU产业新生态正逐步形成
陈俊琰指出,作为第三颗主力芯片,DPU正加速形成包含技术专利、标准及报告、人才与资本等创新要素在内的活跃产业生态。
就国内市场而言,2021年国内DPU行业专利申请迎来井喷,增幅超过65%,预计2022年专利申请数将突破200,专利热点词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相关内容。标准方面,DPU尚处于发展初期,尚无已发布的相关国际标准,国内已发布2项团体标准。
陈俊琰认为,其原因在于主要厂商大多面向实际业务需求研发产品,纵深度和覆盖面不足,还没有形成具有说服力和共识度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在国内,DPU行业人才总体处于稀缺状态,合计约3000人(不包括华为、阿里等云服务厂商)。融资方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2016年至今,DPU厂商合计发生融资近30笔,主要集中于A轮和Pre-A轮。
陈俊琰指出,尽管DPU尚处于发展初期,但行业已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海外龙头加速抢占DPU生态主导权,我国企业面临全生态、全能力以及完整解决方案的竞争压力。虽然当前我国数据中心DPU市场渗透率不足3%,但在2025年预计能达到12.7%。
政策规划上,全国范围内尚未出现专门针对DPU的专门性政策规划,更多则是强调多元异构计算的重要性。我国上海、山东等地提出引导国产化GPU、DPU、ASIC、NPU等异构算力在数据中心产业中的应用。
从行业现状来看,目前DPU行业仍处于蓝海,呈现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海外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并购整合,构建完整产业闭环,加速抢占生态主导权。国内厂商凭借技术创新与产品定义方面的优势,沿差异化路线抢滩市场。
从市场预期来看,全球DUP市场规模仍将保持30%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将接近150亿美元。根据调研测算,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DPU市场渗透率仍不足3%,预计2025年将超12%。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趋势就是DPU逐步从云数据中心向更多的业务领域拓展。DPU作为一种应用驱动的产物,最先脱胎于公有云服务的弹性业务需求和成本优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数据中心资源池的能效成本比和公有云厂商的收益成本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DPU正逐步从最初的数据中心领域走向更多的业务场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论坛上,陈俊琰也谈及了DPU行业正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政策布局尚不清晰,规范发展有待加强。当前,尚未出现专门针对DPU的政策规划,各类标准规范数量较少。二是软硬协同稍显薄弱,行业生态有待完善。国际巨头已着手构建产品生态,中国DPU行业生态相对薄弱。三是人才积累相对不足,培育体系有待健全。DPU人才总体基数偏少,专业程度不足,缺少体系化培养机制。
对此,他也给出了相关建议:一是政策引导,完善行业宏观布局。将DPU、智能网卡、新型SSD控制器等列入科技和产业规划,强化应用和支持。
二是规范发展,持续推进标准建设。鼓励参与各类标准制定,加快专利布局,抢先开展相关测试评估。
三是引育结合,积极加强人才积累。梳理DPU领域人才需求,制定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计划,完善校企培养体系,加快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是纵横着力,加快构建DPU生态。纵向上,深度参与绿色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横向上,更广泛地适配各种业务场景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