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消息(章葭)从2016年开始被关注起,边缘计算在ICT界一直热度不减,Gartner预测,2025年,超过75%的数据需要分流到网络边缘。行业内也认为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包括运营商、云厂商,设备制造商都一直积极投入边缘计算产业,推动产业生态的发展。
那么,电信运营商怎么看待边缘计算,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资源布局和技术创新、同步推进产业应用?
11月12日,边缘计算社区举办的全球边缘计算大会上海站上,中国联通智网创新中心5G创新中心总监蔡超接受C114专访,为我们介绍了中国联通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面向“算网一体”演进 新平台实现三大特性
据了解,经过三年的建设,中国联通5G边缘计算目前已经遍布31个省市、近200个地市,完成全面覆盖,具备近百万核vCPU计算能力,全网基本完成SDN升级。
蔡超强调,中国联通5G边缘计算的核心不是资源、也不是网络,而是平台。中国联通从一开始就坚持自主研发5G边缘计算平台,提供“边缘能力供给”和“集约支撑服务”,支持全网业务开展。
2020年4月,中国联通首发商用MEC产品,提供共享、专享两种产品形态。截至2022年10月,累计上线9类50余种边缘能力。
今年初,我国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提出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工信部也相继印发通知,鼓励在边缘计算领域加快技术攻关,加速产业落地。
在这一背景下,2022年11月,边缘计算平台面向“算网一体”演进,完成3.0版本迭代,蔡超介绍,3.0版本新平台有三大特性:
一是异构算力底座兼容,解决了当前阶段不同边缘业务对CPU、GPU、DPU等计算资源有不同的需求,但是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编排和调度管理。
二是实现了边缘网络云化升级(SDN+云化网关)、下一代网络(IPV6)支持。边缘云化网络平面构建解决了当前物理路由器、交换机、负载均衡等网络设备型号繁多,需人为去逐项适配的问题,SDN+云化网关则实现了边缘业务的敏捷开通和交付。
三是边缘通信增强能力规模开放。通过专网探针+专网网关能力,有效阻挡网络攻击,为工业等应用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边缘服务保障。
此外,边缘计算平台3.0定义了集“固移融合通信、网络大数据、网络增强能力”于一体的边缘计算多接入体系,拓展了MEC的内涵和外延。
据蔡超介绍,依托边缘计算平台,中国联通完成了业内最大的单一技术栈边缘计算网络建设,全网开局节点近400个,产品落地百亿市值以上企业客户130余家。
此外,中国联通还完成全国集约的边缘计算运营支撑体系构建,实现全量节点远程交付、全量设备远程运维、全量业务线上自动化开通,支持边缘应用“一点创新,全国复制”。
面向车联网、视频、工业领域 落地场景化边缘计算产品服务
虽然边缘计算的爆发点是什么还未可知,或许是自动驾驶的日渐成熟,又或是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但无论是哪个,中国联通都已经在布局并迭代应用类产品,构建起中国联通的5G边缘先发优势。
蔡超指出,基于平台能力,在升级“共享、专享”两类通用产品基础上,中国联通面向车联网、视频、工业领域,推出了系列场景化边缘计算产品服务,对行业市场进行精准覆盖并落地实施。
在视频领域,中国联通提供了边缘视频一站式服务,对视频进行预分析,并精准定位多样化场景,视频业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该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新媒体、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行业中。
在车联网领域,中国联通依托MEC、切片、QoS等5G专网服务能力,提供低时延、高可靠、弹性算力的边缘计算环境,提出基于5G+C-V2X+MEC融合组网的“端-管-云”一体化车联网系统架构,满足车路协同多种业务场景需求。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联通边缘计算平台协同调度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实现企业内各层数据的纵向集成及实时高效处理,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未来,中国联通边缘计算将秉承“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理念,推进一体化能力聚合,面向产业需求加速产品能力供给。
面向客户差异化需求,中国联通将持续丰富边缘计算产品形态,针对专享型业务场景,在标准版基础上,研发并提供轻量级、高可用、裸金属等产品型号。
面向行业场景,在工业、车联、新媒体、医疗、教育领域,中国联通也将持续升级和打造场景化边缘计算产品服务;推出行业APaaS能力、孵化边缘应用,实现行业应用场景精准覆盖。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联通还与中兴通讯、Intel等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中国联通边缘计算平台 v3.0 架构升级及创新行业场景应用白皮书》,期望能够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边缘计算前沿技术,共同推进边缘生态蓬勃发展,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