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消息(林想)2022年11月3日,中国联通发布《关于工信部批准重耕900MHz频段频谱资源的公告》,工信部批准其将现用于2G/3G/4G系统的904-915/949-960MHz频段(900MHz频段)频率资源重耕用于5G系统。
对此,方正证券发表研报表示,中国联通低频重耕巩固核心竞争力,农村和偏远地区5G发展受益。同时,900MHz基站规模部署,可帮助节省一次性资本开支近百亿。
低频资源重新划分,弥补长期覆盖和成本难题
900MHz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覆盖范围广、穿透能力强、网络部署成本低等特点,是全球公认的公众移动通信“黄金”频段,也是早期2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主要频段。
方正证券表示,为降低网运成本,重耕频谱资源,中国联通很早启动了2G的减频退网工作,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司明确表示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基本完成2G网络退出。在此公告前,中国联通现网GSM900频率共有2×6MHz带宽资源(909-915/954-960MHz),主要用于提供话音服务,由于带宽有限,数据服务能力受限,公司LTE网络使用的主要以1800MHz为主,但其无法对乡镇农村区域进行低成本有效覆盖。
2018年4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颁发了LTE FDD(FDD)牌照,并要求中国移动加快900MHz频段的腾退工作,并将腾退的904-909/949-954MHz频率资源分配至中国联通,获得新增频率资源后,中国联通拥有2×11M频谱资源,可满足LTE FDD、GSM、NB-IoT等多张网络的现实需求,具备快速建设物联网能力和低成本拓展4G广覆盖的能力,也为此次900MHz频段资源重耕5G系统奠定了基础。
900MHz黄金频段技术潜能释放,农村及偏远地区5G发展受益
2022年前3季度,中国联通“大联接”用户规模再创新高,累计达到8.4亿户,其中5G套餐用户达到2.0亿户,5G渗透率达到23.8%,虽然规模和渗透率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但对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还存在一定差距。
截止2022年3季度末,中国移动客户数为9.74亿户,5G套餐客户数为5.57亿户,渗透率57.2%,中国电信用户数约3.90亿户,5G套餐用户数约2.51亿户,渗透率达到64.4%。
方正证券指出,此次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使用900MHz频段开展5G业务,可以充分发挥900M在低频语音网、物联网和数据网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城区建筑物遮挡区的深度覆盖,有利于中国联通以更少的投资快速推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5G覆盖,帮助农村及边远地区消费者更好享受高质量5G服务并拓展低频段5G产业空间,提升自身的技术竞争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筑牢网络底座。
900MHz基站规模部署,可节省一次性资本开支近百亿
目前,中国联通的5G网络建设主要采用2.1GHz+3.5GHz的混合组网方式,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中国联通携手中国电信开展5G网络的共建共享。此次900MHz频段的批复,有助于中国联通用更低的投入实现5G完整覆盖,大幅降低公司资本开支。
2021年7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开展了24.2万个5GSA建设工程所需2.1G无线主设备的招标工作,第一中标候选人华为每站中标价约为8.47万元。结合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计划,48万个700MHz频段5G基站可基本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并广泛延伸至行政村,作为覆盖数据参考,考虑到低频基站覆盖距离远、建设数量少以及与共建共享成本分摊等因素,中国联通依托900MHz频段做农村及偏远地区5G网络托底覆盖,预计可节省一次性资本开支投入近百亿元。
运营商加快低频重耕,为数据业务传输构筑基底
2G/3G占用的低频资源具有信号覆盖广和穿透能力强等天然优势,但其在网络速率、容量、频率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若释放出来用于4G/5G等新技术,对大幅降低新技术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有巨大作用。
根据GSA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球有68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家运营商已经完成、或者已有计划、抑或是正在开展2G和3G网络的关停进程。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2G、3G网络退网,统筹4G与5G网络协同发展”,将2G/3G退网列入“十四五”期间网络基础设施的重点工作。
加速低频重耕利用,既是通信技术浪潮直接推动的影响,也是运营商降低运营开支的现实考虑,同时,对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和网络安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