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许多人已经感受到了,2022年的夏天异常炎热。
事实上,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第八个最热的夏季平均最高温度。然而,不知何故,我们成功地战胜了炎热,且在不改变我们的习惯和环境的情况下继续前进。
众所周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建筑物中,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节能。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这个问题,这意味着城市的温度要高于农村环境。而且未来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因为预计到 2050 年全球气温将升高约 1.5 摄氏度(2.7 华氏度),到 2100 年将升高 2-4 摄氏度(3.6-7.2 华氏度)。
更重要的是,到 2100 年,全球制冷能源需求预计将增加 72%。鉴于建筑和楼宇建筑行业加起来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和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 15%,采取有效行动是相当紧迫的。
例如,在法国,一些城市开始将屋顶漆成白色,以尽量减少热效应。其他城市正在实施绿色屋顶。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绿色屋顶在减少建筑物过热方面几乎没有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在住宅内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应对气候变化?
有人说这一切都归结为改善绝缘,使用节能照明,这意味着更换白炽灯泡,更新加热或冷却设备以节省 20% 到 40% 的能源成本。一些人建议规划一个战略设计,让窗户面向太阳以进行自然采暖;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并实施热电联产系统从废热中回收能量。甚至也有其他人表示绿色建筑材料(如竹子)也很有帮助,因为它们可以减少高达 25% 的碳排放。
总体而言,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会对建筑物的能源效率产生影响。但是,当谈到更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以及可持续的能源消耗时,对这过程中涉及的元素进行智能控制和监测是必要的。这就是自动化和物联网的用武之地。
有物联网专家表示,即使世界上最小的传感器也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样就无需每天进行两次人工检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导致军团菌的积水风险,并调节特殊照明以保护许多历史建筑。
此外,也有专家强调了使用数字孪生运行模拟的优势,数字孪生是物理资产的动态虚拟副本,可以帮助质疑标准和程序以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数字孪生更容易理解建筑物的过去和现在”。
物联网和其他先进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希望之一,但道路仍然复杂。KNX 首席执行官 Heinz Lux强调,让商业建筑更安全、响应更快的解决方案是为它们提供“基于 IP 的通用结构”。
然而,价值主张具有挑战性。这意味着节省成本、提高建筑运营的灵活性以及简化日常维护活动,但行业知识的缺乏阻碍了其发展。目前,智能建筑仅占建筑总存量的一小部分:根据性格机构的测算,这一比例不到 1%。
然而,这种趋势正在慢慢改变。根据德勤的数据,从 2015 年到 2020 年,全球商业房地产 (CRE) 物联网传感器部署的潜在增长为 78.8%。
物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可以让商业建筑的能源消耗进入一个新时代。当然,投资回报率始终是一个考虑因素。专家表示,物联网能源消耗也应考虑在内。但是,让现有建筑物加速发展肯定比拆除它们重新开始更好的投资。
将于近期分别在西安、成都、北京、上海和广州五大城市举办 2022年第23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主题将聚焦“数智赋能,碳索新未来”,其中如何打造更低碳、更环保的智能建筑将成为本届峰会主要探讨的主题之一。届时峰会将携手全球知名建筑智能化品牌及专家,共同分享AI、云计算、大数据、IoT、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安防等热点话题与最新技术应用,并探讨如何打造“更低碳、更安全、更稳定、更开放”的行业生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欢迎建筑智能化行业同仁报名参会,分享交流!
报名方式
西安站(11月08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4638585444400
成都站(11月10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5657854318600
上海站(11月23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3638582473900
北京站(11月25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4638577546900
广州站(12月08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2638587914600
更多2022年峰会信息,详见峰会官网:http://summit.qianjia.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