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消息(李明)在以"5G Leads the Stride"为主题的"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F2022)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了题为"迈向5.5G,共筑未来之基"的主题演讲。
汪涛指出,5.5G在全产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倡议产业界共同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加速迈向5.5G,携手共建美好的智能世界。
回顾通信技术的发布历程,通信技术发展之快令人惊叹,电话历经30多年才实现普及,但移动通信只用不到10年就在全球广泛应用,构建了全连接的新世界。如今,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正加速到来,数字技术将重塑全场景模式,千行百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当前5G已经兑现了千兆体验、百亿连接的网络能力,5G已经成为数字世界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重要支柱,并向未来构建智能世界的下一个里程碑是5.5G。5.5G将带来十倍于当前的网络能力,实现万兆体验、千亿联接和内生智能,满足丰富多样的业务要求,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2020年以来,华为和产业伙伴共同定义5.5G产业愿景。经过两年产业界的共同探索和努力,5.5G已经取得了三大关键进展:
一是标准节奏明确。2021年4月,3GPP已经确定5G演进标准的名称为"5G-Advanced",从此开启了5.5G的进程。3GPP标准将通过R18、R19、R20版本定义5.5G的技术规范。当前R18的首批课题已经立项,未来R19、R20版本将继续进一步探索新的5.5G业务和架构。标准节奏的确定,标志着5.5G已经从愿景走向共识。
二是关键技术取得突破。5.5G将使能网络性能10倍升级,目前,华为联合多家运营商验证了超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的万兆能力,包括在毫米波频段使用800MHz频宽结合超过2000个阵子,以及在6GHz频段使用400MHz频宽结合超过1000个阵子来实现。
三是物联全景清晰。5.5G所支持的NB-IoT、RedCap、Passive IoT三类物联技术跨步向前,已具备收编所有物联的能力。NB-IoT已成为低功耗广域(LPWA)主流技术,去年新增连接数占到LPWA市场的47%;RedCap完成了IMT-2020(5G)基站与芯片关键技术测试,已经具备商用条件;Passive IoT将蜂窝网络和无源标签技术相结合,填补了广域无缘物联的空白。5.5G使能的物联技术,将在未来数年催生千亿连接。
"基于上述洞察,业界已经准备好迎接下一步。随着标准、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推动5.5G迈向新的阶段,我们需要现在行动,凝聚产业力量,共同推动产业成熟,为5.5G的商用做好准备。"汪涛表示,面向未来,华为倡议产业界在标准、频谱、产业链、生态、应用五个方面共同做好准备,加速迈向5.5G。
一是做好标准准备,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究。标准是无线通信产业的龙头,将牵引5.5G产业沿着清晰的路线发展。R18版本需兑现5.5G十倍能力提升的目标,实现2024年如期冻结;R19及以后版本,共同探索新业务和新场景能力要求,持续完备5.5G标准技术,实现5.5G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强的生命力。比如高精度感知和标准化应在R19得到完整定义,以实现通信融合感知,这将给传统连接以外的应用带来可能。
二是做好频谱准备,共同构筑超大带宽频谱。充分利用好Sub100GHz的频谱资源,为5.5G提供资源保障。毫米波是5.5G的关键频谱,运营商需要获得800MHz以上频谱兑现10Gbps能力;6GHz是潜在的超大带宽新频谱,各个国家需考虑在WRC-23标识后开始发放6GHz频谱;对于Sub6GHz的频谱,通过频谱重构也可以实现超大带宽。
三是做好产品准备,共同催熟端管芯产业链。5.5G网络和终端要做好能力匹配。充分释放万兆能力。中高频产品需要超过1000阵子的ELAA技术,M-MIMO的通道数也需要走向128T,提供万兆网络能力;5.5G芯片和智能终端需走向3T8R甚至更多通道,并支持4个载波以上的载波聚合,打造万兆体验终端。
四是做好生态准备,共同促进5.5G生态繁荣。产业界需深度合作促进5.5G生态繁荣,更好地服务全场景数字化需求。例如物联生态,运营商和设备商要面向物联场景规划网络,兼顾人和物的需求;终端厂商的模组能力和成本要适配应用场景,行业和应用开发者要提前孵化应用。
五是做好应用准备,共同创新跨时代应用。5.5G正加速从共识走进现实,为百花齐放的应用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全感官互动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实现跨时代的沟通体验;汽车走向泛在的智能网联,实现跨时代的出行体验;行业从信息孤岛走向智能联接,实现跨时代的行业升级。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将逐步勾勒出智能世界的全貌,产业界上下游需共同探索跨时代的新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