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15 年《巴黎协定》,全球192 个国家通过了一个大胆的目标:减少温室气体 (GHG) 排放,以将 21 世纪的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 2°C”,同时努力限制全球升温至1.5摄氏度。根据协议,基于现有的最佳科学,世界必须在本世纪下半叶初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将需要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迄今为止,占全球排放量 83% 的 136 个签署国已做出净零承诺。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最新的排放差距报告发现,新的和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远远低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减排量。事实上,环境署发现,当前的气候承诺将使世界在本世纪温度上升 2.7 摄氏度。
随着世界为如何扩大全球脱碳努力而争论不休,公共部门实体将在制定和实现更大胆的议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部门支出占欧盟 GDP 的 47%,美国 44%,日本 39%,印度 18%。减少公共部门的排放可能是大多数国家脱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部门采购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成员国中约占 GDP 的 12%。公共部门实体可以通过将其供应链纳入脱碳工作来帮助扩大解决方案并增加对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一些政府已经采取行动减少其运营中的排放。然而,许多公共部门实体可以做更多工作来促进全面脱碳并推动全球向净零转型。
公共部门脱碳的挑战公共部门采用可持续组织战略的压力和动机较弱,部分原因是公共服务之间的有限竞争使利益相关者几乎没有影响力来鼓励更可持续的行为。公共部门实体在改变其服务方面也受到更多限制,并且可能不如私营部门实体灵活。例如,采用数字医疗服务可以通过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所需的旅行量来减少总体排放;但是,它可能会对无法使用可靠宽带或连接设备的人产生负面影响。
公共部门实体可能做出的可持续选择也将产生二级影响。例如,将政府机构迁入一个新的净零排放办公室可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私营部门实体接管一座能源效率低下的建筑,这将不会减少总体排放。
公共部门实体之间缺乏整合也会阻碍全面脱碳。地方与中央、国有企业和其他组织(如学校、医院和交通系统)通常独立运作。未能共享信息可能会导致难以利用公共部门的整体规模并发挥其集体资源、技能和知识。
此外,公共部门组织在监测其气候影响方面面临困难。机构和机构进行的重大重组使得比较排放量充其量是有意义的复杂。例如,许多公共部门组织难以确定基准年并阐明其排放计算的基本原理
公共部门的可持续战略尽管面临挑战,一些公共部门机构已开始脱碳之路。越来越多的人跟踪并报告他们在各种环境措施(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表现。例如,英国的绿色政府承诺概述了政府部门及其合作伙伴将采取的行动,以减少到 2025 年对环境的影响。这些承诺包括缓解气候变化、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促进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用水,采购可持续产品和服务,通过为植物和野生动物腾出空间来帮助自然恢复,并减少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制定了温室气体清单的公共部门组织能够更好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标准制定。
脱碳方面的进展可以让公共部门实体响应(公民和民间组织等)更多披露温室气体信息的呼吁,确定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遵守新的报告要求,并为新出现的法规和政策做好准备。此外,制定了温室气体清单的公共部门组织更有能力参与政策制定和标准制定。
公共部门组织的可持续战略可能涉及多项举措,这些举措被温室气体协议分类为“范围”,温室气体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企业会计和排放报告国际标准。范围 1 包括自有或受控来源的直接排放。范围 2 涵盖购买的电力、蒸汽、加热和冷却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 3 包括组织价值链中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例如员工旅行和供应商的行为)。
可以帮助公共部门实体使其运营脱碳并变得更具可持续性的措施包括:
使建筑物和运营脱碳(范围 1、2 和 3)。为了使现有建筑脱碳,公共部门组织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其中包括改善绝缘、最大限度地使用 LED 照明、用热泵代替油气锅炉、对建筑物进行认证以及采用技术(如照明和温度控制传感器)来降低能源消耗。内部活动可以让员工更加了解能源消耗并鼓励新的行为方式。公共实体还可以在新建筑中选择碳中和设计并安装绿色屋顶,这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改善水资源管理并促进生物多样性。
例如,新西兰的碳中和政府计划得到 2 亿新西兰元(1.3 亿美元)国家部门脱碳基金的支持,正在努力使该国的公共部门机构到 2025 年实现碳中和。该计划将为购买电动汽车提供资金以及用更清洁的替代品替代化石燃料锅炉。此外,它要求新的公共部门建筑达到能效标准,公共部门机构到 2025 年开始测量和公开报告其排放量,并抵消他们无法削减的排放量。
制定更可持续的旅行政策和车队(范围 1 和 3)。组织可以引入可持续的做法,例如使用环境可持续的酒店、鼓励使用较低 CO2足迹的航班舱位、用火车旅行代替航班、为必要的商务旅行引入更严格的标准、用碳信用抵消基本旅行以及选择更可持续的航空公司。拥有卡车车队的公共实体可以采用解决方案来脱碳,例如改用液化天然气或压缩天然气,试行氢气或电池电动汽车,或改用双层拖车。他们还可以提高内部对高效驾驶习惯的认识,并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车辆处于最佳驾驶状态。引入新的采购标准(范围 3)。将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目标和原则整合到内部采购流程中只是一个开始。公共实体可以将 ESG 标准嵌入其采购实践和决策制定中,例如,在其提案请求中添加 ESG 指标并添加 CO2根据他们的采购决策逻辑定价。他们还可以考虑通过选择本地服务提供商和更新其供应商行为准则等方式实现其供应战略的脱碳。引入新的要求和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以促进整个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可以确保获得满足客户和市场等对可持续产品和技术需求的创新。
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新的采购规范。例如,新加坡的公共部门已承诺带头推动绿色努力,例如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将可持续性考虑纳入其基础设施、运营和采购决策。
促进新的员工行为(范围 3)。到 2021 年,世界公共部门总共雇用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政府可以通过诸如骑自行车上班活动和持续的在家工作安排等激励措施来影响其员工在工作中以及上下班途中产生的排放。公共部门实体还可以鼓励(例如,通过激励措施)甚至直接补贴其员工改用零排放车辆进行通勤或商务旅行。鼓励采用可持续的“微小行为”——例如通过关灯和编程恒温器来回收和节约能源——也可以显着促进组织的累积可持续性。公共实体可以聘请他们的主要内部影响者来帮助推广他们的组织文化。规划净零之路公共部门组织有如此多的机会来减少其排放(以及其价值链中产生的排放),以至于转型的前景可能很快变得势不可挡。
因此,麦肯锡确定了五个关键步骤来帮助指导公共部门的脱碳。
定义愿望。第一步是根据实现净零排放的国家和行业战略以及将升温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 摄氏度的全球目标,评估该组织的环境目标。由于公共部门的运作通常是分层结构的,并且各个组织行使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因此确定适当的组织角色和职责是确保涉及正确的部门或机构的关键步骤。
一旦确定了这些角色,政府实体就可以评估其可持续性足迹,按范围详细说明其排放量,确定最大的排放源,并确定它们对价值链的影响。然后,它可以通过识别关键减排杠杆的机会、风险和成本来优先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行动。
构建性能基础设施。强有力的治理可能被证明对于确保问责制同时提高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管理监督和激励措施的创建可以鼓励成功实施脱碳战略。组织可以建立清晰的问责结构,包括战略对决策、角色和职责、信息流、控制范围、沟通渠道和关系管理的影响。可以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团队,由团队负责人负责设定目标、提出和试行解决环境问题的策略、与组织沟通以及将可持续发展嵌入其文化中。
政策、流程和关键绩效指标 (KPI) 对于使信息透明和向员工传达期望可能至关重要。净零测量框架可以为战略、战术和运营层面的决策提供信息。由于完全脱碳取决于减少价值链上的排放,因此组织可以与可持续供应商合作,并使用资金和财务激励措施来鼓励他们减少排放。一旦外部和供应商的治理到位,自动化、高级分析和互联解决方案就可以创造新的减排机会。
吸引劳动力。连贯地传达环保目标,并定期报告进展情况,有助于将变革融入整个组织,并让员工保持活力并参与转型。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致力于脱碳,内部信息和社交媒体活动可以包括提供关于为什么需要改变的个人观点的故事。为了培养必要的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计划可以纳入组织各个层面的现有培训计划中。建立联盟。政府实体可以通过与其他公共部门组织合作开展类似的可持续发展之旅来加速和扩大其影响。通过合作和建立以气候为重点的伙伴关系和行业联盟,组织可以开发新的服务和交付解决方案并激发创新。例如,可持续医疗保健的会员和网络组织 Practice Greenhealth 为美国各地的医院和卫生系统提供环境解决方案。其可持续发展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虚拟群组向同行学习、交流信息并制定新战略,以应对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挑战。报告并认可进展。透明、平衡地报告脱碳在满足减排等关键绩效指标方面的进展可以促进问责制、鼓励进展并让利益相关者了解情况。清晰、全面的披露以庆祝创新并强调必要的行动、需要改进的领域和进步的障碍,可能证明对长期发展势头和成功至关重要。外部独立审查可以提高报告的可信度。为了提高外部认可度,组织可以计算和披露其对可持续性的整体社会影响,超越环境考虑,解释他们的脱碳努力如何使当地社区、多样性和包容性受益。随着气候变化继续产生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可能越来越被迫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其战略规划和决策。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可能需要企业、经济体和社会等各方做出前所未有的承诺、合作和转型。公共部门组织有独特的机会通过设定和满足更可持续未来的要求来在这项集体事业中展示领导力。
本文来源:McKinsey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