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月/文)在今年的“2022世界5G大会”上,6G也是绝对的热词。因为随着5G网络建设的不断提速,并进入大规模部署和应用阶段,6G逐渐登上舞台,被讨论的次数越来越多。
毕竟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5G终将无法会无法完全满足无线通信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对于6G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全球6G竞赛已悄悄拉开大幕。
6G供应链市场遭遇国际国内标准化小圈子的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当前研究6G和十年前研究5G相比形势更严峻,供应链市场遭遇国际国内标准化小圈子的风险,面临对中国的排斥和封堵。
“我们还是要坚持6G的标准化,本着开放合作的理念,以更大的精力开展6G技术与未来产业的国际合作,加大创新力度,贡献6G标准应用。”邬贺铨说。
据介绍,目前探索的6G主要有新型双钩以及超大规模无线等技术、智能超表面等新物理维度无线传输技术、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6G低碳技术以及自点网络、一体主网、网络卫生安全等新型网络技术。
6G在演进过程中需直面4大堵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指出6G在演进过程中的四个堵点:引领性基础理论欠缺,移动通信未来发展遭遇根本堵点;必要支撑环节基础薄弱,移动通信产业直面关键堵点;杀手级”应用平台尚缺,垂直行业应用面临突出堵点;开源生态尚未完备,严防未来移动通信形成新生堵点。
那么如何打通这些堵点呢?张平指出,需要以智简为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核心理念,短期纾解高端芯片“卡脖子”难题,长期实现理论原始创新和新模式生态构建,赋能移动通信可持续发展。
还要要坚定不移走独立创新路线:实行“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构建疏通堵点的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广泛开放科技联盟,重塑突破堵点的国际环境。
“6G只是通信无障碍的一个过程而非技术创新的终结,后续还会持续演进。”张平说。
无线网络智能化在6G时代向内生AI方向演进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也谈到6G,他指出无线网络智能化在6G时代会是向内生AI方向演进。“无线网络智能化经历了2G/3G的萌芽阶段、3G/4G的小规模应用阶段,到5G外挂式应用阶段,目前已向6G内生AI方向演进。”
据马红兵介绍,6G的愿景包含智能、融合、绿色、可信,中国联通将持续在四个层面推进无线网络全域智能,实现内生AI赋能赋智信息通信领域,向6G愿景迈进。
据悉,中国联通自主开发核心AI算法,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4G/5G协同智能节能平台可实现节能比例大于10%、预测准确率91%、节能任务准确率在98%以上。
6G是ICT的未来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6G首席科学家王俊也认为全球统一的标准是6G的必由之路,并且6G是ICT的未来。
王俊将6G比作一个遍布通信网络的神经系统,感知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会不断的迭代,形成数字世界的神经中枢,“因此6G的愿景是跨越人联、物联,迈向万物智联。而6G将会成为人工智能普及的关键因素,会将智能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辆车、每个企业。”
当然,频谱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6G时代的频谱会如何规划呢?王俊认为6G的频谱将延续5G多层频谱的使用模式,未来可能会向100GHz往上拓展,不同频谱之间互相协作,共同满足6G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在基础覆盖层使用低频段,容量/覆盖层使用中频段(新中频7GHz-15GHz),极致体验层使用高频段。”
当然,全球统一的标准是6G的必由之路。据透露,在未来3-4年之内产业会对6G的候选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并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预计到2030年6G会形成标准的固化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表示,6G的愿景是全域覆盖、场景智联。6G的两大标志性技术分别是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接入网架构。
特别是,人工智能将从5G应用走向6G内生,实现内生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网络的自优化、自演进,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陈山枝也透露6G研究时间点,他认为按照移动通信的代际特征,从前沿技术研究阶段,到2025年左右开始标准化,预计到2030年会形成标准的固化。目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处在储备6G的前沿技术研究阶段。
另外,陈山枝还指出6G将实现全域覆盖,改变目前陆地移动通信覆盖的情况。“从技术角度,采用6G统一空口传输技术,支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和运维,避免‘烟囱式’的网络发展,未来6G要采用统一的空口、统一的核心网、统一的接入认证,大家拿着手机可以在城市、偏远地区、沙漠、森林等地域无感地接入到地面移动通信或卫星通信。”
6G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
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王浩博认为6G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每个G时代都有一个标签,那么6G的标签是什么呢?是迈向虚拟与现实的融通、是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桥梁。
6G四大应用场景包括:感联网、智能机器通信、连接的可持续世界、数字化的可编程的物理世界。并且有无限连接、可信系统、认知网络和算网交织四个重要的技术之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