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引发的全球技术和文化变革,使物联网的发展比大多数行业预测提前了五年,许多人认为,这一发展既代表了机遇,也代表了挑战。
位于新加坡的埃森哲(Accenture)的Industry-X首席总监SathvikRao在“物联网亚洲+”(新加坡主办的活动,致力于通过更广泛的物联网整合来促进业务转型)之初,概述了物联网(IoT)驱动的世界。他指出,大流行如何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他说:“Covid-19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它也加速了物联网的采用——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经跨越了5到7年。”
“企业一直在转型,变得更有弹性,同时客户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由大流行驱动的增长将持续多年,根据一些估计,到2030年,全球联网设备的数量将比2020年翻一番,增至500亿台。”
在此基础上,Rao概述了推动这一增长的关键因素。首先,他特别指出了交通和出行,特别是电动汽车,这一部门也推动了所需基础设施的需求。随后,他谈及了个人健康问题,该领域对互联健身设备的需求正在飙升,预计到2025年,该行业的价值将达到110亿美元左右。最后,他谈到了技术工人持续短缺的问题,这种情况刺激了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增强和连接操作的广泛采用。
在总结时,他详细阐述了一些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他说:“最直接的挑战涉及确保运营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安全。此外,一些开发、设备安全和运行、电源约束和电池管理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芯片短缺问题也需要解决。”
而参见该活动的另一位发言人,毕马威中国(香港)亚太地区消费者和零售主管Anson Bailey,他热切地承认大流行病带来的变革影响。他认为,零售世界正处于新常态的前沿,他说:“新冠病毒加速了一切数字化的进程,因此,我们需要更灵活、更有弹性。物联网的兴起是一个关键的推动因素,但信任和目标也将是关键的驱动因素,尤其是对Z世代消费者而言,他们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企业。与此同时,零售商正在关注新技术和新创新,同时转向AI、VR、大数据和5G来推动客户体验。”
Bailey表示,到2030年,Z一代在中国的新消费者将达到3亿人,而仅在2021年,东南亚地区就新增了8000万消费者。他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警告:“这是一个社会意识更强、对科技和媒体非常熟悉的一代,他们持续关注品牌,会毫不犹豫地点名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零售商。同样,不仅仅是年轻人在改变,老年人也在改变——例如,该地区82%的65岁以上的人现在拥有智能手机,而45%的人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手机银行。”
在谈到物联网在建筑行业的作用时,Surbana Technologies的董事总经理Eugene Seah列举了他的公司在新加坡Surbana Jurong园区的成功,作为一个可以实现的例子。他说,通过使用智能建筑管理,该公司已经能够将园区的能源消耗降低40%。他进一步说道:“通过使用传感器,我们能够将这一比例降至44%,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达到50%。我们还希望人力效率能增加5%到10%。”总而言之,该公司在六个特定领域部署了传感器——地下管道、室内环境质量、水和空气冷却的智能感应、智能照明、智能卫生间和智能电源插座。现在,它希望将同样的物联网驱动的方法推广到更广泛的客户中。
PLANMalaysia智慧城市负责人Farabi Yussoff博士概述了马来西亚采用类似技术的许多方式。预计到2040年,马来西亚84%的人口将成为城市居民,他详细介绍了这将需要对该国的许多公用事业和服务进行重大升级,包括废物管理、污染预防和治安管理。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马来西亚于2019年启动了智慧城市框架,为期五年,旨在解决广泛的政府、经济、交通和环境问题。他列出了倡议条款中确定的优先事项,他说:“战略和系统的智慧城市规划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建立让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智慧伙伴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我们还致力于提供智能数字基础设施,以确保所有速度、覆盖范围和质量目标都能实现。”新加坡文化、社区、青年和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陈国强(Alvin Tan)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该国几家公司在多个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农业科技、零售、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他还详述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他说:“虽然物联网的未来是光明的,但该行业需要解决一些现实世界的挑战。最值得注意的是,缺乏标准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阻碍了各种来源的解决方案的集成,以解决复杂的任务。与此同时,随着联网设备被视为特别容易受到蓄意的外部干扰,网络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担忧也在增加。”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物联网行业的潜在经济价值仍然巨大。仅在新加坡,物联网市场的价值预计将从2019年的6.43亿美元增长到今年年底的11亿美元。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面部识别技术的越来越多的采用、远程工作实践的激增和5G的广泛部署推动的。”(文/千家网编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