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消息(岳明)在6月22日举行的中国移动2022年科技周“遇见未来-6G协同创新技术研讨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袁弋非博士介绍了智能超表面(RIS)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移动积极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展了包括智能超表面在内的新兴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进展。
智能反射面应用“三步走”阶段
据了解,智能超表面由材料领域兴起,通过对材料特性的调控,从而控制反射信号的幅度、相位和极化方向,超表面在通信领域的一大应用方向是智能反射面,它有望成为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覆盖补充和容量增强的技术。袁弋非博士谈到,智能超表面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例如通过在基站附近安装智能反射面,可以实现上行增强和边缘速率的提升,同时能够增强室内覆盖,并实现高精度定位。
中国移动前期提出,智能反射面应用可以分为“三步走”阶段,第一阶段无源静态反射面,第二阶段为半静态可控反射面,第三阶段则为动态智能反射面。
“作为一种非常新兴的技术,无论是在哪个阶段,智能反射面的应用和发展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技术挑战。”袁弋非博士分析称,在理论挑战方面,包括超表面反射模型建模、反射方向图与入射方向的相关性建模、阵子耦合效应建模等难点;在器件挑战方面,超表面器件响应带宽大,会造成异运营商邻频干扰;在部署挑战方面,由于智能超表面尺寸较大,部署场景受限,同时,由于其单元结构数量大,难以快速定位和识别单元故障。
袁弋非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对于智能超表面技术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五个方面:智能超表面器件调控能力(调控速度与准确性);智能发射面反射模型与信道模型;智能超表面系统级评估方法和性能评估;智能反射面的网络控制,需易用易部署,尽量实现无线、低功耗设计,摆脱有线连接约束;智能反射面的波束/相位设计,考虑波束增益和覆盖范围的折中。
中国移动推进RIS标准化与产业化
袁弋非介绍,目前中国移动正通过与国内高校(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等)的合作,以及参与国内标准组织(IMT-2030、Future论坛)、国际学术组织和技术联盟(RISTA联盟、ETSI ISG、IEEE ETI)的各项活动,积极展开智能超表面技术研发工作。
袁弋非谈到,基于基础理论研究、仿真平台建设、原型样机验证这三大基础能力研究,以及RIS控制方案和系统传输方案这两大核心技术体系,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推进RIS技术的标准化与产业化。在研究进展方面,中国移动联合东南大学提出了利用简易结构的单元面积等效RIS单元相位的等效建模仿真方法,显著降低了建模和仿真的复杂度。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在现网中完成了首个2.6GHz频段、电磁单元器件可调、波束方向可灵活控制的智能超表面技术的验证,在塔下覆盖、室外覆盖室内和室外遍历三个场景中进行了RIS的部署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种场景下,部署RIS后,网络弱覆盖区域RSRP场强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用户平均吞吐量也都有明显提升。
- 中国电信2025年PON设备扩容集采:华为、中兴、烽火中标
- 业绩创历史新高后 瑞芯微副总经理陈锋辞职
- 业绩创历史新高后 瑞芯微副总经理陈锋辞职
- 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鹏博士2024年预计亏损7.75亿元
- 高新兴2024年预计亏损2.2亿元—3.2亿元
- 业务快速扩张 美格智能2024年度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73.62%至120.12%
- 增长近五倍 移远通信2024年度预计净利润约5.4亿元
- 亏损收窄 日海智能2024年度预计亏损1.2亿元-1.6亿元
- 千家早报|北京超前布局6G产业;索菲亚智能整家已接入小米米家 App——2025年01月23日
- 违规减持0.42%,千亿市值新易盛实控人被罚没3149.9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